代文龙
摘 要: 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备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数学课 备课 创设情境 数学能力
很多人说数学是枯燥的,乏味的,也很难真正理解。其实不然,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的、千姿百态的、引人入胜的……”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数学教师如何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进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追求数学美呢?
一、认真备课,做好充分准备
(一)备好教材
教师课前必须学习和掌握《教学大纲》的基本概念,教学的目标、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内容的分析等,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学科的性质及教学的总体要求。教师还要对教材有整体性的把握,了解全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教学建议等,对全册教材形成完整的认识,在通研全册教材的基础上实施单元备课。
教师在备课时,既要钻进教材之中仔细解读教材,更要高居教材之上审视并超越教材,把教材内容变成自己的思想,把教材的话变成自己的话。只有这样,把自己变成教材的主人,教师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使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二)备好教学程序
1.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2.启发学生思维,精心设计问题。
3.恰当选择教学方法。
4.注重数学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的形成训练。
(三)备好学生
教师要想教会学生,必须先全面客观地认识学生,了解学生,分析学生。教师先要分析学生的生活习惯,家庭自然状况,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性格、朋友关系和爱好,身体状况等,这样才能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认识学生。然后通过观察和了解,认真地加以分析、比较,归纳出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特点、行为习惯的特点。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掌握学生阶段性的和暂时性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从而能够把握学生某一阶段和某一时期、甚至某一时刻的兴奋中心和兴奋点。经常与学生交流,从学生中掌握第一手材料,这样才能设计出最合适的教育方法。
二、教学时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要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要求创设生活情境,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积淀,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而也就会挤出时间学习了。当学生对数学知识感兴趣时,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和敏锐的感知,记忆力得到加强,想象愈来愈丰富,思维也愈来愈深刻。这就需要靠教师很好地组织、精心地设计。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教师应将学生的生活和数学学习结合起来,在数学数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要提出富有挑战性的、可引发思维的问题,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力得以开发,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陶冶,个性得以张扬。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新课程提倡在课堂上,生与生、师与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新课标下的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做主人,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上课时多关注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问题和知识进行探究。另外,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使其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和时间,这样,学生才会多体会一分成功的愉快,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同时指导学生兼收并蓄,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
四、以练习设计为艺术,促进数学能力的发展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有效的练习可以推动这个过程的顺利完成。课堂练习不是对所学新知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成为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培养兴趣的广阔天地。教师要利用练习设计的艺术吸引学生的心,使他们有锻炼和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由重教转向重学,由重形式转向重实效,由重知识传授转向重过程研究。教师只有研读教材,读懂学生,课堂才有根,只有读懂课堂我们的教学才会有实效。我们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素质,提高自己的个人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