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奇述
一天,一对夫妇到集市卖辣椒,刚把地摊摆好,就有顾客来问:“辣椒辣不?”丈夫答:“辣。”顾客看都不看一眼就走了。过了一会儿,又有顾客来问:“辣椒辣不?”丈夫答:“不辣。”顾客还是看都不看一眼就走了。妻子对丈夫说:“你把辣椒按颜色分成两堆。”丈夫以为妻子要按色论价呢,刚把辣椒分好,就来了一个女顾客问:“辣椒辣吗?”妻子告诉她:“颜色深的辣,颜色浅的不辣。”顾客挑好后满意地走了。不一会儿,颜色浅的辣椒就所剩无几了。妻子又对丈夫说:“把剩下的辣椒,按长短分成两堆。”又一个顾客来问,丈夫答:“长的辣,短的不辣。”顾客挑好后满意地走了。这样长辣椒很快就卖完了,剩下的都是深颜色的短辣椒。当又一个顾客问时,丈夫回答:“硬皮的辣,软皮的不辣。”被太阳晒了半天,很多辣椒因失去水分而变得软绵绵的了,结果不一会儿辣椒就卖完了。
得益于“巧卖辣椒”的故事启示,我对“比一比”一课,采用如下教学环节:
我改变教材“比一比”两个例题“黄山海拔1873米○香山海拔575米”与“恒山海拔2017米○华山海拔2160米”的出示方法。先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四幅图“黄山海拔1873米、香山海拔575米、恒山海拔2017米、华山海拔2160米”自由提出“比高低”的问题,对列式一样的问题,筛选后保留一个,再把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并有意整理板书如下:
1.不同位数大小比较
黄山与香山比谁高?1873○575;恒山与香山比谁高?2017○575;华山与香山比谁高?2160○575;香山与黄山比谁高?575○1873;香山与恒山比谁高?575○2017;香山与华山比谁高?575○2160。
2.相同位数大小比较
(1)最高位不同大小比较
黄山与恒山比谁高?1873○2017;黄山与华山比谁高?1873○2160;恒山与黄山比谁高?2017○1873;华山与黄山比谁高?2160○1873。
(2)最高位相同大小比较
恒山与华山比谁高?2017○2160;华山与恒山比谁高?2160○2017。
这样进入新知教学环节,学生就可以从同一类中自主选择一道喜欢的问题加以解决。由于问题多例题也多,改变了众人同解决一例题的枯燥。学生很快就总结出“不同位数的两个数相比,位数多的比较大”的规则;对于位数相同的两个数相比,学生通过比较也很快发现了“最高位数字不同与最高位数字相同”两种情况。通过讨论,学生很快就总结出“最高位数字不同,最高位数大的那个数大;最高位数字相同,就往下一位看,下一位数大的那个数大”的规则。教师巧用两张卡片,数位对齐一比,更加直观。
在练习拓展环节,还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这四座山按从低到高排列,谁最低,谁最高”,列式“575○1873○2017○2160”。这与教材“试一试”一题类似,说明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对于出现的“黄山和香山两座山的海拔与华山比谁高”的问题,其列式出现“1873+575○2160”超出了本节课教学范围,但是学生可以通过估一估,作出判断,反而有利于本课的另一个教学目标“通过估一估,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的实现。
在“巧卖辣椒”故事启发下的成功教学,给了我这样的启示:其一,按需施教,让祖国的每一花朵都能幸福开放。会卖辣椒的人通常会把辣椒分成两堆,吃辣的与不吃辣的各取所需。如果教学也能做到这样,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其二,教师在运用主题图时,或在改变主题图时,要在“妙用”上下功夫,不用轻易改变主题图。辣椒还是那堆辣椒,“妙用”辣椒“素材”,其结果迥异。反思我们的课堂,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不是在“妙用素材”上下功夫,没有真正理解主题图的编排意图,在实施教学时经常轻易地放弃了教材提供的主题图,或以自己另行创设的情境取而代之,从而使“主题图”丧失了原有的价值。教师对主题图所蕴含的知识把握是否正确,理解是否到位,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目标是否有效达成。在“妙用”上下功夫,你会少了寻找素材之苦,得到事半功倍之乐!
(福建省尤溪教师进修学校 36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