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体制下家庭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2015-09-10 22:37:15李志平
考试周刊 2015年57期
关键词:读书儿子家长

李志平

读初一的儿子班上要开家长会,会上有一个环节是同学们的座右铭展示,有位同学的座右铭是“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被老师否决了,老师说:“爸爸妈妈看到你的这句话会伤心的。”乍看不觉得什么,深思之后却触目惊心,只是我们麻木的心已经学会将这样的事情看得平常了。在通往名牌大学的路上,哪一个学生可以不经历“残酷的初中应试教育,惨无人道的高中应试教育”?霸气的高考口号如“扛得住给我扛;扛不住,给我死扛”,“提高一分,干掉千人”,大家已司空见惯,熟视无睹。

为此,家长们该何去何从?作为一名专业工作者,同时是一名初一学生家长,我想从父亲的角度谈谈自己对家庭教育的思考和做法。

看到一篇文章,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的《请鼓励你的孩子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的主要观点是:“家庭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千万不要认为上名校才是决定一生;夫妻关系永远第一重要,千万不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凡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等待这个家庭的多半是悲剧;永远要保持沟通,家长的言行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孩子的任何缺点和优点都与家长有关,不了解孩子就没有成功的教育。”字字珠玑,深受触动。

但是很多想法和现实会有很多矛盾,现今社会打破积极固化的向上渠道,主要还是通过考试实现。用一句话来解释:“如果你不喜欢某项制度,但无法改变它,又不能选择一百年后出生,那么只有先去适应它。”龙应台在《目送》里写道:有些路啊,只能自己走。所以有些关只能自己过。现在的孩子大多在拼命考试,你可以不参加这样的竞争吗?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

综上所述,我可以鲜明地提出自己对待孩子、对待考试的态度:身心健康是底线,考试成绩是追求。底线绝不可破,追求尽力而为。做法如下:

1.顺势而为,尊重个性

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顺从他(她)的个性,因材施教。举个例子:办公室里先后养了两棵树,发财树和竹柏。先有的是发财树,爱惜它的绿意盎然,几乎天天给浇水,结果一周以后,树干腐烂,枯萎而死。才知道发财树喜干,十天半月浇一次水最好。后来养了竹柏,学乖了,上网一查:竹柏耐阴怕晒,要经常浇水及向叶面及植株周围喷水,增加空气湿度。二者管理方法背道而驰,教育的道理其实也是如此,“知子莫若父”,要了解孩子,就要根据孩子的个性,选择适合他的发展道路,运用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教育即生长,在家庭教育中运用,我的理解是“扬长补短”。创造机会和平台,让特长得到发挥,对于短板,陪伴共同面对。儿子喜欢阅读,自幼儿园起每晚睡前都要读书,我的任务就是帮他选书买书,有求必应。体育是他的短板,从三四岁开始,我带着他学习跆拳道、羽毛球、篮球、武术、乒乓球、游泳,由于先天不足和其他各种各样的原因,基本都是半途而废,但是我们没有放弃,最终他花了三个暑假终于在五年级学会了游泳,到六年级可以一次游一千多米。对于别的孩子也许并没有什么,但对于自小体弱的他却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2.相信阅读的力量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这是最受美国人喜爱的诗,也是我最爱与家长分享的一句话。我建议家长给孩子提供一盏床头灯,可以在入睡前安稳地与书为伴。琅琅书声,就是孩子的朗朗乾坤。儿子从幼儿园开始,每天晚上睡前半小时是他的读书时间,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家里的书供应不及,他拿起我在看的《两宋风云》,也不客气,一下子入了迷。之后一发不可收拾,我喜欢的书,文史类的如《明朝那些事》《千年一叹》《一寸河山一寸血》,他自己喜欢的理科类的如《兵器》《可怕的科学》《时间简史》……

阅读已经成了他根深蒂固的一个好习惯,相信这些书籍会给予他一生的滋养。

3.陪伴

儿子中学读的是寄宿制学校,每周只回家一天。他回来那天,我一般不出门,而是陪着他:他读书的时候我写文章或者看书,一起吃饭聊天。还有,带他爬一次山,因为孩子在家里很忙,要睡觉玩电脑看电视做作业,我无法跟他有效沟通。但是,爬山的时候,我们可以像朋友一样无障碍放松地聊天。我说一些陈年往事,引出他内心的快乐、焦虑、思考,然后我们一起分析找出解决之道。

学校一位老教师说:“如果可以重来一次,我一定要陪着孩子学习、成长,现在才明白,这比什么都重要。”过来人的后悔,可以引以为鉴。

4.对待困难

因为儿子小时候得了慢性支气管炎,身体弱,所以不免过于细心对待。于是很多自理能力缺失,上了寄宿学校,要自己独立生活,各种麻烦纷至沓来,他也手忙脚乱,应接不暇。学习不好,被老师批评,在宿舍管不好,自己被生管老师教训。这一段时间对他来说很是痛苦。我没有找老师,也没有动手帮他,只是告诉他每个人都必须这样成长。我的态度很简单,就是:安慰鼓励,自己面对。有时去找孩子的班主任,她总是很着急地向我投诉,看着我神情淡定,对孩子一如既往的温和慈爱。她很讶异,我心里很清楚:现在的学校、老师,因为升学的压力,为了孩子的学习,往往显得着急焦躁,此时的家长如果火上加油,那么我们的孩子得承受多大压力,想想真是可怜。在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的时候,家长们此时该给孩子的是宽厚的肩膀,温暖的拥抱,贴心的安慰。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对于在人山人海里的排名,追求的同时切不可伤害。记住,身心健康是底线。

新的学期里,儿子的学习成绩、生活自理与同学关系都有了可喜进步,让我更加欣慰的是,这是他自然发展的结果,这样的成长更有潜力,会走得更远。孩子的教育任重道远,我牢牢记住了这么一句话:“任何一个孩子,首先是一个家庭的产物。”

猜你喜欢
读书儿子家长
打儿子
故事大王(2020年11期)2020-12-10 06:48:46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意林(2020年12期)2020-07-03 02:48:46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趣味(语文)(2020年11期)2020-06-09 05:32:30
我心中的好家长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家长请吃药Ⅱ
萤火(2016年7期)2016-07-19 08:18:54
我们一起读书吧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人生十六七(2015年2期)2015-02-28 13: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