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地震,学会自救

2015-09-10 07:22:44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避震震级人教版

在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材中,有一篇《地震中的父与子》的课文,描写了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父亲救儿子的场面。

那么,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发生地震后应该怎么做?

地震,是地壳(qiào)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并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常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海啸、崩塌、地裂缝等灾害,还可能导致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

地球上每天约发生上万次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目前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

地球的最外层叫地壳,地壳下面的部分叫地幔,地球最中心的部分叫地核。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就发生在地壳内。

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完整的岩石,而是由大小不等的板块彼此镶嵌(xiānɡ qiàn)组成的,这些板块在地幔(màn)上面每年以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速度漂移运动,相互挤压和碰撞。

地震释放的能量决定地震的震级,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大。

那么,发生地震时应该怎样做呢?以下是小阅为同学们整理的地震时减少伤害和逃生的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

地震来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携带物应尽量减至最少,以便发生地震时能迅速逃跑。

避震时如果来不及跑到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就应选择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还可以选择空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尽量伏地、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不要随便点灯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如果有可能,可尽快就近抓些食物和水,确保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有些食物充饥。

猜你喜欢
避震震级人教版
基于累积绝对位移值的震级估算方法
地震后各国发布的震级可能不一样?
新震级国家标准在大同台的应用与评估
山西地震(2020年1期)2020-04-08 07:34:26
家中最安全的避震地点
学校避震逃生指南
科学24小时(2018年5期)2018-05-29 04:45:30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非弹簧式避震装置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光有弹簧还不够 避震也有大学问
新能源科技(2016年2期)2016-03-24 12:51:23
中国地震台网面波震级与矩震级的统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