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材中,有一篇《地震中的父与子》的课文,描写了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父亲救儿子的场面。
那么,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发生地震后应该怎么做?
地震,是地壳(qiào)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并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常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海啸、崩塌、地裂缝等灾害,还可能导致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
地球上每天约发生上万次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目前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
地球的最外层叫地壳,地壳下面的部分叫地幔,地球最中心的部分叫地核。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就发生在地壳内。
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完整的岩石,而是由大小不等的板块彼此镶嵌(xiānɡ qiàn)组成的,这些板块在地幔(màn)上面每年以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速度漂移运动,相互挤压和碰撞。
地震释放的能量决定地震的震级,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大。
那么,发生地震时应该怎样做呢?以下是小阅为同学们整理的地震时减少伤害和逃生的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
地震来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携带物应尽量减至最少,以便发生地震时能迅速逃跑。
避震时如果来不及跑到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就应选择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还可以选择空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尽量伏地、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不要随便点灯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如果有可能,可尽快就近抓些食物和水,确保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有些食物充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