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体育活动调节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失衡

2015-09-10 07:22马晓东
考试周刊 2015年54期
关键词:体育活动青少年

马晓东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机制越来越激烈,工作、生活、升学、就业的压力不断加大,人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有些人就会有濒临精神崩溃的感觉。而青少年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意志品质薄弱,承受能力弱。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疾病已经成为危害学生健康的一类杀手。

关键词: 体育活动 青少年 心理失衡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的一份资料表面:全国在校的中学生(特别是高中学生)患心理疾病的比例在20%以上。从近几年在校学生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发病率还呈不断上升趋势。有效开展对青少年心理疾病的治疗和调节的研究,主动预防学生的心理疾病,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较高的实用价值。

二、体育活动调节心理失衡的原理依据

人的大脑与肌肉之间的信息传导是双向的,兴奋可从大脑传递给肌肉,产生相应的肌肉收缩。相反,做动作,产生肌肉收缩,也可传递到大脑,使大脑皮层特定区域产生兴奋。肌肉收缩积极,从肌肉向大脑传递的冲动就多,大脑的兴奋程度表现出人的情绪会高涨。体育活动之所以能有效调节人的情绪,就是因为遵循了这一原理。

情绪在人们活动中有激发作用、导向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大脑中的神经核团的丘脑和下丘脑不仅能控制情绪,而且能激发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更能支配影响着人体的内脏器官、免疫系统。现代医学的研究证明,心理疾病长期得不到改善,可以导致生理疾病,好激动或性格过于暴躁,比较固执的人,易患高血压和冠心病。压抑、失望、愤怒的情绪,常常是癌症的诱发因素之一。不管是生理疾病或是心理疾病,如果长期得不到治愈,就有可能互相转化,导致病上加病。

通过体育活动,人的注意力转移,情绪发泄,兴趣改变,紧张程度得到松弛,情绪趋向稳定。体育运动不同的项目,不同的运动强度、速度、幅度和节奏对人的心理施以不同影响,破坏心理障碍患者的消极心理导向,消耗他们长期聚积的大量不利的心理能量,为郁积的各种消极情绪提供公开的、合理化的发泄口,尤其可以使遭受挫折产生的冲动通过运动得到升华或转移,从而消除障碍,达到心理平衡。

三、青少年学生心理失衡的类型、表现

目前在校学生心理失衡的大致表现有以下几种。

1.焦虑型:这类学生性格急躁,烦躁不安,做事没有头绪,心不在焉,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效果差,学习成绩下降。

2.抑郁症:这类学生性格内向,整天愁眉苦脸,心事重重,闷闷不乐,与同学交往少,不合群,反应慢,动作迟缓,学习成绩差。

3.神经衰弱症:这类学生晚上失眠,白天无精打采,上课昏昏欲睡,反应慢,办事效率差,学习成绩下跌。

4.恐惧症:这类学生胆小、怕羞,做事怕风险,上课发言不主动,回答问题不果断,学习上有问题不敢问老师,学习成绩不好。

以上这些心理疾病都是由于神经系统功能暂行失调导致,属于心理功能性障碍疾病。有这类病征的学生往往自己不承认患有心理疾病,不愿去专门的精神医院治疗,更不会接受很多的药物治疗。此时,体育教师对这些学生有意识地采用体育活动进行调节和治疗,会有独特疗效。

四、体育调节治疗的方法

1.焦虑症的治疗

针对这类学生,体育教师可选择一些趣味性较强或患者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例如:有趣的游戏,或学生喜爱的羽毛球、乒乓球、排球、游泳、跳绳等。教师要特别耐心,对他们的言谈举止尽量亲切些,为他们营造轻松、恬静的氛围。采用强度大、速度快、幅度适中的练习,让他们通过练习集中注意力,忘却紧张烦恼,引导他们从焦虑中解脱出来,患者大强度活动后的心率可达160次/分左右。活动后做足够的放松练习,让他们得到松弛。放松练习是该治疗的关键一环。方法可多样化,因人而异,如慢跑,闭目做深呼吸;播放轻松、悦耳的乐曲,让他们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做拍、敲、抖身体的各部位;达到全身放松的目的。

2.抑郁症的治疗

针对这类学生,可选择一些技巧性的集体项目,男生安排足球、篮球、排球为主,女生安排健美操,集体舞为主。运动强度要大小交叉,速度快慢交替,幅度大小结合,内容应动作变化多。有意识地安排患者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让患者体验到合作后取得的成功的喜悦,提高练习兴趣,树立自信,调节情绪。

3.神经衰弱症的治疗

针对这类学生,可选择一些重意念的体育项目或他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如太极拳、气功、爬山、骑车郊游等,采用强度适中,幅度较大,练习时间长,速度和节奏缓慢的动作进行练习,运动心率控制在120次/分左右。练习的环境要清静,空气新鲜,尽量避免噪音的干扰。通过练习,患者的情绪兴奋性降低,调节到平静、安详的心境,睡眠时要绝对保持安静,尽量不干扰。

4.恐惧症的治疗

对这类学生可选择一些有惊险性的项目,如游泳、溜冰、、拳击、体操中的跳马、单杠、双杠动作。练习强度适中,速度快慢交叉,幅度大小交替,运动心率为120次/分左右。练习中要求他们以勇敢、无畏的精神战胜困难,克服胆怯心理。在他们完成练习后,要及时表扬,提高兴趣,树立自信心。

体育活动能有效促进和改善学生的心理失衡,但不是万能的。有时仅靠体育活动改善不了学生的心理疾病,必须配合心理医生、药物的综合治疗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季浏,符明秋,著.当代运动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体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

[3]体育教学,2008(5).

猜你喜欢
体育活动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渗透安全教育的实践及研究
闽侯县初级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关爱青少年的“三个一”
暖其行 正其行 22 名“五老”与30 名失足青少年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