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秋瑛
“注重科学探究,强化实验教学”是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物理实验是物理科学理论的支柱,做好物理实验是学好物理的基础;实验能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变得更直观,更容易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循环-差异教学”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循环”和“差异”均指向学生的学习特点;“循环”指所有学生的学习都要经历“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教师帮助学习”三个逐层提升的循环学习过程;“差异”指不同的学生个体,其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学习进程都是千差万别的,有着极大的差异性.“循环-差异教学”将物理实验教学融进学生的学习进程,使实验教学得到高效实施的充分保障.
1 实验教学的多维目标得到全面落实
课程标准指出,实验教学的多维课程目标包括通过实验来学习物理知识、训练操作技能,发展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物理课堂教学应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学生的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认识尊重客观数据的重要性,从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实验的相互配合中发扬合作精神,在认真收集、处理实验信息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循环-差异教学”物理课堂“个体学习”的学案,紧紧围绕课时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读书思考、动手实验、归纳总结”等具体的学习任务,经历自主的物理学习过程.凡是课程标准用“通过实验”这一措辞陈述的知识内容,都指导学生经历实验的学习过程来获取知识.如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教师为学生准备好斜面、木板、玻璃板、棉布和小车等实验器材;再如磁场中运动导体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学习,教师为学生准备好灵敏电流计、铁架台、蹄形磁体、导体、开关和导线等器材.课堂学习时,学生先阅读课本,进行思考和实验方案设计;根据课本的描述组装实验器材,遇到问题寻求学案、同学和教师的帮助;实验时及时收集数据,记录到课本或学案指定的位置.经历实验过程,奠定理解物理知识的直观基础;分析实验数据,确信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获取物理知识的同时,操作技能得到训练.
“循环-差异教学”物理课堂学案的“个体学习”,在落实课程标准对物理实验的基本要求外,还为学生创造条件,实施所有课本提到的实验.如弹击伸出桌面的钢尺,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估测大气压的值;用钉腿小桌、装沙容器模拟打桩机,探究重力势能与物体质量和高度的关系;用收音机验证电磁波的存在等.以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学物理、联系生活学习物理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心智机能和科学素养.
2 优化的课堂结构切合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
物理实验的设置,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实验器材大多取自生活,遵循简单易得、低成本的选用原则,收集数据生动而直观,趣味性较强;着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生活有实用价值的技能;注重现象观察和定性判断.
“循环-差异教学”的课堂学案“目标定向”让学生明确“通过实验”进行学习的方法和达到的目标;“个体自学”引领学生操作具体的实验,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获得结论;“同伴互导”要求学生回顾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交流讨论实验过程中,学习同伴更好的做法;“教师解难”则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审视自己动手操作、思考分析的过程,认识实验操作的不足和数据处理中思维的缺陷,为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指明方向.如观察蒸发现象,学生将温度计插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先测量酒精的温度,练习温度计的使用;接着将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学生均能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降低,且理解示数降低的原因是玻璃泡表面酒精蒸发要吸收热量,导致温度下降.“同伴互导”阶段,有同学更指出,示数下降一段时间后又会上升.没有观察到此现象的同学,会重新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思考示数上升的原因.“教师解难”阶段,教师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认识到由于蒸发吸热,导致温度计的示数下降到低于室温,玻璃泡表面的酒精蒸发完后,周围空气向玻璃泡传递热量,温度计的示数重新升高.
教师为学生个体自学准备的实验器材,除专业的测量仪器(如温度计、弹簧测力计、托盘天平、液体压强计、电流表等)外,均取自生活,且简单易得、成本低廉,如探究声音产生选用的橡皮筋、笔帽和纸等;观察物体浮沉选用的橡皮泥、苹果、矿泉水瓶、蜡烛等.“循環-差异教学”优化的课堂结构非常切合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使得认识仪器、使用和操作仪器、掌握实验技能和方法、应用技能方法解决问题四个层次的实验教学目标的实施各有精彩,使得课程标准提出“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做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 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的总目标,通过课堂得到最大程度的落实.
3 学案成为实验教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平台
学案是“循环-差异教学”管理课堂、帮助学生学习的重要抓手,“目标定向”通过课标分解技术,确定课时目标,科学定位学生课堂的学生方法和目标;“个体自学”围绕课时学习目标,设置具体学习任务,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同伴互导”和“教师解难”反思个体自学过程,提高学习的层次和深度,注重学习过程的生成;“练习检测”评价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实验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求整合实验室已有的器材资源,让实验效果更明显、实验误差更小;拓展思维、创新思路,用相同的器材展示出更多不同的实验;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循环-差异教学”将物理实验渗透在课堂的学案中,学生和教师均成为实验教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者.特别是学生不受陈旧思路和框框的束缚,对器材的使用往往会给教师以画龙点睛的巨大启示.如用盛有适量水的矿泉水瓶、木板(海绵)展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探讨海绵和木板对实验效果的不同影响;用废旧硬盘的强磁体、漆包线制作风车发电机;将包装口香糖的锡纸剪成细条,连接到干电池的两端,展示短路现象等.
总而言之,“循环-差异教学”的物理课堂,能更好的展现物理课堂学生主体、实验主角的特色,给物理教师宽广的展示教学技能的平台,实现课程标准指明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