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提问技巧探究

2015-09-10 07:22褚小坤
中学物理·高中 2015年5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物理探究

褚小坤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教具、语言、动作等来向学生传递信息,引导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探究.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问题是教师用于启发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的重要方法,但从当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来看,因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对提问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导致课堂中的问题繁多,没有较好地突出教学目标,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正确分析提问的作用,立足教学实践而分析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从问题出发思考对策,这样才能让问题成为师生互动的桥梁,促进高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提升.

1 高中物理课堂提问的作用

课堂提问是物理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桥梁,也是教师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的主要方式,但从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来看,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正确认识到提问的作用,从而导致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过多,没有起到引导的作用.因此,正确分析物理教学中提问的作用是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提问的基础.

1.1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在物理教学中,问题首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以导入中的提问为例,教师通过情境创设而提出问题,以问题来引入新的知识就可较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先以和运动有关的视频来引导学生观看,以此引导学生复习机械运动并以问题“能不能在物体的运动时将物体简化为一个点?”由此而引出质点的概念.其次,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以问题来引导不同的小组展开讨论,让学生在竞争中分析解决问题,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也有积极作用.在教学中,一旦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学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这就为有效教学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1.2 启发学生思维,促进知识构建

所谓“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在物理教学中提出问题,目的就是要以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以“加速度” 的概念教学为例,教師先给学生出示图1,用问题“建立数轴AB,设A点在数轴上的读数为x1(一维位置坐标,下同)为2 m,B点在数轴上的读数为x2为7 m,则物体运动位置的变化大小为多少?”引导学生计算,追问“如果是从A到B是做匀速运动,时间为10 s又如何求其速度?”学生讨论计算后教师继续追问“同样是在10 s内,但速度从2 m/s增加到7 m/s,此时又该如何描述其快慢?”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初步尝试概括加速度的概念,然后再进行计算,让学生在分析问题中理解概念,效果更好.

1.3 引导学生探究,提升课堂活力

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除了要启发学生思考外,教师还要注重以问题来引导学生展开合作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更好地构建物理知识.以《自由落体运动》教学为例,教师先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不同物体在下落过程中的快慢情况,然后提出问题“重的物体下落就一定快吗?能否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而引导学生思考,接着引导学生猜想物体在下落过程中和哪些因素有关,然后设计实验进行论证.如此,学生在教师的问题下展开探究活动,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主动性得到增强,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

2 高中物理课堂提问的现状

在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因教师忽视学生的实际,从而导致问题较为单向,即教师提出问题后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强.同时,因课堂问题过多,学生只能疲于应付教师所提问题,没有深入分析问题,从而导致问题的低效.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对物理课堂中提问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2.1 忽视学生实际,单向性提问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无论教师是以实验来引导学生操作,还是以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目的都是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容易忽略这一关键,更多地是从自身讲课需要而提出问题,从而导致问题太简单不能吸引学生,或问题太难而让学生无法解答.从另一个角度看,教师提出问题后要和学生形成互动,但因教师只考虑自己的需要而忽视学生的需要,从而导致教师提问后没有和学生形成互动,导致“有问无答”的现象出现.如在《力的合成》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力的概念、相互作用和作用效果后就提出问题“一个力是否可以取代几个力?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因为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学生还没有理解一个力和几个力作用效果相同,对该问题无法解答,课堂也就陷入沉默中了.

2.2 问题过多,繁而乱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中学物理教学逐渐从讲授式过渡到了探究式,但在师生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又容易走入这样的极端,即课堂中不再“照本宣科”式的讲解,而是以大量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因问题过多,学生还未解决教师刚提出的问题,新的问题又提出来了,此时学生只能又去解决新的问题.问题太多让学生陷入了应付教师的窘境中,问题的有效性降低.如在《力的合成》的教学中对“共点力”的探究,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自学课本上的资料,然后提出“什么是共点力?”的问题,结果学生对此概念尚不明确,教师又问“力的合成平行四边形原则中有没有适用的条件,条件是什么?”如此,学生缺少思考的时间,对问题的分析不够深入,效果自然不佳.

2.3 目标性不强,缺少连贯

教育教学活动总是围绕一定的目标展开的,但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却极容易忽视这一关键,提出问题出现了随意化现象,且知识点间的衔接不强.如此,学生虽然能主动参与解决问题,但问题解决后知道了什么、掌握了什么不是很清楚,这样的问题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如《力的分解》教学中对“力的分解”概念的教学,教师直接提问“什么是力的分解?”“如何求合力?如何求分力?”学生对力的分解的概念尚不熟悉,然后就需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来求力的分解,缺少过渡.学生思考问题也就存在困难.

3 高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

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兴趣培养,能通过情境来引出问题,以问题来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提升其问题能力.

3.1 将问题包含于情境中,激发学生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将问题包含于情境中,以情境来引出问题,以问题来启发引导学生,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如在《力的分解》中对“矢量相加法则”的引导,教师先引导学生自读教材中“矢量相加法则”的内容,然后再引导学生复习“平行四边形定则”,在此基础上追問“位移的矢量合成是否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什么叫三角形定则?”学生对这两个问题讨论后教师再引出矢量的概念,辅以精讲,学生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此外,在导入环节中创设情境时,教师要注重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实际进行,尤其要注重以实验、多媒体资料等来引导学生形成直观感知,然后再提出问题引导.如“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的教学中先以小汽车运动的情境进行,在引导学生分析运动图的基础上思考汽车(质点)的运动方向.

3.2 结合教学目标提问,促进学生达成目标

在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结合目标而设计课堂中的问题,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达成目标.以《重力》教学为例,目标是要让学生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并掌握重力的方向,教学中教师先以“苹果落地的案例”来引导学生复习重力的概念,然后提问“重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结合影响力的要素引导学生讨论重力的方向是如何的,接着教师再精讲重心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确定重心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需要注意,因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时,要多关注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理解,必要时进行讲授.

3.3 以问题启发学生合作,促进学习方式转变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合作探究教学,以问题来引导小组学生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主动学习,这对提升物理教学效率具有积极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问题来引导小组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探究伽利略斜面实验和单摆实验后,教师以问题“牛顿第一定律从哪些方面述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引导小组学生展开交流活动,学生在探究中追问“什么叫运动状态的改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牛顿第一定律可不可以用实验来验证,在学生讨论基础上明确并举出具体案例,然后引出惯性定律,以生活案例来引导学生分析惯性定律并解释生活中“当汽车启动时,车上的乘客会向后倾斜,为什么?”结合学生的讨论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小组总结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定律,教师精讲突出重点,这样的问题引导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充分认识提问的作用,结合教学实践而对课堂中提问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思考对策,这样才能让问题成为构建有效课堂的有力方式.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问还需要注意,问题只是作为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一种方式,在提问时教师还要注重考虑教学需要,辅以多种方式来促进师生间的互动,这样的物理课堂教学才会更加有效.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物理探究
留言板
设问引导探究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