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国学教育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2015-09-10 07:22许源添
考试周刊 2015年53期
关键词:教育现状国学应对策略

许源添

摘 要: 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然而,时下初中语文国学教育存在国学教育功利化、缺少系统国学教材、教师的国学素养有待提高、教学方法单一、学用脱节等现象。因此,探索改变初中语文国学教育现状的策略、途径成为当下国学教育得以科学、系统开展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国学 教育现状 应对策略

国学经典是民族语言的精髓,国学教育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国家精神凝聚力的增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初中教育阶段开发国学教育,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语文教育作为母语教育,其责任在引导学生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的同时,能够使学生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民族精神的感染。学习国学不仅是国民教育的需要,更是民族生存发展的需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负载着丰厚的人文素养,国学作为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为语文教育提供博大精深的文化资源,民族传统文化是语文的灵魂,语文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在基础教育中,语文责无旁贷应该发挥天生的优势,担负民族文化传承的重任,发扬国学精神,使学生得到国学熏陶,积淀文化底蕴,明白为人处世之道。

一、初中语文国学教育的现状

(一)国学教育的功利化。

初中语文教学一直在中考应试教育指挥棒下进行的,功利倾向明显,虽然教师、家长、学生都认可国学教育的价值,但是未必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在竞争的社会环境中,成绩、升学成了学生成功的评价依据,繁忙的课业已经占据学生大部分时间,即使有时间也很少会选择古圣贤的作品。语文方面只要求能正确书写,理解词义,有一定阅读与写作能力即可,至于孔孟学说只要掌握考试要求的几道背诵即可。国学教育本身而言非常薄弱,一些语文老师缺乏自觉意识,学生学习动力不强。

(二)缺少系统国学教材。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丰富积淀,内容上难免精华与糟粕并存,或者有些价值观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能否有一套科学规范的国学教材是国学教育能否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相对于台湾丰富的国学教材,中国大陆至今没有一套科学系统的国学教材,国学教材的选用带有很强的随意性,这很大程度制约了国学教育的发展。

(三)教师的国学素养有待提高。

教育担负着承接与发扬民族精神的重大使命,要开展好国学教育,教师就必须有相应的国学底蕴,因为国学教育的断层,教师接受正规系统的国学教育的比较少,即使有,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中,也将精力投入到教材与习题训练上,部分老师扮演的是“教书匠”的角色,能够在工作之余,自我学习提高的很少。

(四)教学方法单一,学用脱节。

国学教育深厚的思想精神内涵应当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修身心,导言行,悟人生,启智慧,而不仅仅是单纯的理论或学科知识。然而现在的国学教育基本是被当做普通的知识或古典文学学习,在单一的“诵读—讲解—诵读”的教学中离生活越来越远。

二、改变初中语文国学教育现状的策略

(一)语文教师要追求国学素养的提高。

乌申斯基曾说:“教师个人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所产生的力量,无论什么样的教科书,无论什么样的思想,无论什么样的奖惩制度都是代替不了的。”如果教师队伍的国学素质不提高,就很难有效开展国学教育,振兴传统文化只能成为一句口号。传统教育的在职培训,需要政府组织补上这门课。我校“初中语文国学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组并不只是消极的等待。课题组成员通过自省、测试、交流了解自己的基本国学情况,根据自己的兴趣、教学及研究需要,制订学习计划,确定相应的阅读书目,比如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龚鹏程《中国传统文化十五》,等等,观看《百家讲坛》《文化中国》等节目,学校也十分支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邀请专家到校开展传统文化讲座,鼓励有专长的老师做专题讲座。

(二)改变初中语文国学教育现状的途径。

1.课堂教学途径

(1)挖掘教材国学教育亮点

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1—6册,每册都设两个古文单元,古代诗歌、人物传记、古代小说、写景抒情散文等文体丰富。内容上涉及传统美德、传统人生观、价值观等,对于学生个性发展、品德养成、审美情趣培养都有积极意义。此外,有些单元活动还设有文化性浓厚的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等,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与国学经典对话,培养国学素养。教师深入研究,挖掘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国学教育因素,以教材古诗文篇目作为平台,由点到面,透过典型的“点”延伸,对经典的“面”有整体认识,在丰厚自己的国学积淀的同时引导学生走向深厚的国学殿堂。

(2)开设国学教育课程

我校从学生的国学知识基础出发,结合学校条件、老师家长的意见开设国学课。我校学生普遍国学基础普遍薄弱,不少学生行为习惯有待完善,我校在七年级每个班级每周都开设一节国学课和书法课,国学课以《弟子规》作为教材,教材配上“原文”“注音”“翻译”“导读”等学习板块,在要求学生诵读的基础上,结合阅读,鼓励学生有选择地进行综合性学习,并有重点地辅导学生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督促鼓励学生将所学内化为行为表现,而不仅仅作为知识。

八年级的国学课主要安排《论语》的学习。国学教育最主要的核心思想来自儒家,《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国学大师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提到:“在我认为《论语》是不可分开的,《论语》二十篇,每篇都是一篇文章……整个二十篇《论语》连起来,是一整篇文章。”致力于《论语》内容的深入探究,比较适合高中,在八年级主要借诵读熏陶学生,以体验为主,指导为辅,使学生对《论语》留下一个整体印象。

九年级国学教育主要安排在第二课堂活动和综合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以探究为主,鉴赏为辅,以实践为主,学习为辅,进行综合性学习实践,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探究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细致的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2.课外活动途径

(1)开展雅言诵读活动

每日悦读,每天布置学生定量的雅言诵读任务,将诵读活动与语文教学常规结合起来,每个月在班级开展主题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比如以“爱国”“母爱”“土地”“四季”等为主题的雅言诵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寻找诵读材料,以班级为单位展示。学校每年五月定期举行“雅言诵读”诗歌朗诵比赛,诵读经典,传承国学,锻炼能力。

(2)举办百人现场书法比赛

“百人现场书画比赛”是我校读书节的一个特色活动,以字育德,以字启智,以比赛激发学生书写的乐趣,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磨炼意志,陶冶情操,由汉字的美感悟传统文化的灿烂精深。

(3)开设文学社、灯谜社、对联社等语文社团

结合学校的社团活动,开设文学社、对联社、灯谜社等,让学生在技能活动的习得中,不但丰富国学文化知识,感受文化传统与现代社会的联系,而且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总之,为了更好地开展国学教育,语文老师应意识到提高自身国学修养的重要性,并且付诸行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国学的积极性,借圣贤思想启蒙智慧,用文化经典涵养生命。

参考文献:

[1]张万红,孙宏亮,王岩石,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龚鹏程,著.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王荣生,著.语文课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唐君毅,著.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顾明远,张厚粲,编.教育学·心理学[M].福州: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

[7]高松寿.基础教育阶段的国学教育[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6).

[8]成建忠.传承传统文化创新国学教育——关于“国学经典导论”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25(2).

[9]梁悦秋,刘苗苗.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J].科教文汇,2010(14)2.

[10]曲殿彬.论国学与国学教育[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1).

[11]顾建德,喻志杰.对当前中小学国学教育的几点看法[J].基础教育研究,2009(14).

[12]单璐丹.对当前学校推展国学启蒙教育的几点思考[J].东北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教育现状国学应对策略
“垂”改成“掉”,好不好?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研究*
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认知分析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高校ACCA教育现状及其问题探讨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