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牛活,表达真情实感。”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可见,作文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又为生活服务一耶么,作为一个农村语文老师,又该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进行写作呢?
一、开启慧眼——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生活
在有些学生眼中,生活是那么地简单和单一,其实学生的生活原本是丰富多彩的,他们之所以总是感到没什么可写,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生活,没有看到或听到过生活,而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观察生活。在他们的生活中,许许多多值得一写的事物,他们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结果都与他们擦肩而过,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这就是造成学经常感到没什么可写的情况的真正原因。
有一天,读小学五年级的外甥女打电话向我请教,问我《秋天的田野》怎么写。我说:“你不是每人上学、放学都经过秋天的田野吗?”她说:“匆匆来去,没注意。”一个连秋天的田野都没用心观察的人,又怎么会写好《秋天的田野》呢?她怎么能领略到那…片金黄,在秋风巾荡起金波时令人着迷的景象呢?怎么能感受到那沉甸甸的稻穗充满了丰收的喜悦呢?怎么能闻到稻谷那醉人的香味呢?身处农村,我何不带她去田野走走呢?于是,我带她走人…野,去看,去听,去感受。回来后,我问她:“还要我指导吗?”她愉快地摇了摇头。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如只是抱着好玩的心态去观察生活。那是不够的,此时,老师应启发学生用自己的心去体会,用情去感受,用爱去认识生活。只要“心”动了,学生的文采也就来了,写作的东西也就有内容了。
存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的同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告诉学生在写作的时候,除了去看、去听别人怎么说、怎么做以外,更要注意自己身在其中所承担的角色,注意写一些自己的看法、感受,不要把自己当作局外人。
2.不要吝啬自己的笔墨,看似“小事”“平常事”,如果你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同样可以写出精彩。持之以恒你会发觉生活不再平淡,相反,它总是那么精彩。
二、用心体验——引导学生主观能动地去感悟生活
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个人的见解,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
请看一则学生日记:“今天我放学回家,在路上看到许多人围在一起,我挤进去一看,原来是一个小婴儿被遗弃在地上。这个婴儿被花布包着.很可怜,周围的人都说这小孩父母太狠心。”这只能算足感知了生活。后来我启发这个学生:你看到这·切,是否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你加入自己的感想.我想,你将会把这件事写得更完整,更有内容她接着写道“这是我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我惊呆了,这是一个多么无辜而可怜的小家伙,她是那么的天真尢邪,可是命运却将她丢弃在路旁,她的父母为什么这么狠心呢?难道她不是他们身上掉下的肉吗?同想起来,我要比她幸运多了,同样是女孩,我的爸妈那么疼爱我,关心我,我真该好好学习……”这样一来,作文既有感知又有感悟,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认识也有了提高。
如果说作文的源泉来自于生活,阅渎足作文的基础,那么感悟就是作文的生命。因此,我们既要使学生通过阅读作品去感悟,汲取营养,义要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悟形成自己的思想一做到这一点,小学生就能用我笔写我话,用我语表我情。
三、捕捉小事——引导学生再现真实的生活
一次,我去上晨读课。走到教室门口,发现教室内乱作一团。学生嬉笑者有之,追逐者有之、无所事事者有之,谈天说地者有之,就没有一个读书的看见我的身影,学生慌乱中抓起书本就读。我有点生气,叫大家安静下来,没有批评,就让大家反思刚才的表现。教室里很安静,我也在想怎样教育他们。忽然,我想,这不是一个很好的作文素材吗?既教育了学生,又练了笔。于是,我笑着说:“我们来说说刚才的表现吧,说好了就不罚你们了!”听说不批评他们了,学生顿时又来了劲,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起来。那天的日记,班中大部分人写了这件事。“教室里可热闹啦:有的趴在桌上望着窗外的蓝天白云发呆;有的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说得眉飞色舞;有的在座位间走来走去,嬉笑之声不绝于耳;还有的正马不停蹄地补昨天没完成的家庭作业呢!整个教室乱得不可开交,活像一个茶馆。”“同学们顿时慌乱起来。发呆的慌忙抓起课本,串位的立马回位了,聊天的也戛然而止了。我心慌意乱,翻起书就装模作样地读起来,读了几句才发现自己的书都拿倒了。”
多么鲜活的语言,多么真实的再现!习作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原来选材就这么简单,作文就是这么回事!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生活中稍纵即逝、微不足道的小事都会成为你引导孩子习作的绝佳时机。
语文,说出来的是“语”,写下来的是“文”,“语”和“文”,都是表达。而作文的教学,如果能从儿童的生命着眼,能从儿童的生活着手,就有了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