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长江
我们每天都要面对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千差万别:有的沉静凝听,有的批判质疑,有的循规蹈矩,有的标新立异……面对表现各异的学生,怎样才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呢?我们常说,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着问题多学,多问几个“为什么”或“怎么办”,这样的学生才是真正会学习、极具创造力的学生。课表明确提出要让小学生初步学会从教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为此我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目前教学的一个方向,让问题这个中介在课堂教学中启迪学生的思维,让“问”起到“思”的作用,并不断促使学生寻找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的途径,直至有新的发现。
那么,什么是问题意识呢?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问题性的心理品质就是问题意识。
现代教育家陈献新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思维总是和问题联系在一起,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与自己已有认识结构矛盾时,会主动问“为什么”,此时思维才算真正启动。因此,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推动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而教学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教学问题意识,更顯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抓住学生思维活动中的热点和难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正如有位教授说:“把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没问题,是教育的失败,而把没问题的学生交成有问题,则是教育的成功。”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课堂教学通过问题这个中介达到○ 数学教学与研究○ 数学教学与研究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营造适宜的环境。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发展、学习动机的诱发、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不仅依赖于知识和能力,而且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环境和气氛。小学生大多天性好奇,求知欲旺盛,这就给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教学活动应顺应这一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因此,教师应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气氛,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判断问题,鼓励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想法。爱因斯坦说:“问题的提出往往比提出问题更重要。”要让学生成为“问”的主题,教师就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消除质疑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有质疑的基础——敢问。哪怕问的“离谱”,要认真对待。教师始终要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鼓励,并组织大家共同讨论,使他们有提问题的光荣感和自豪感。例如在教学《加减混合运算》时,一位学生提出意见:“老师,我发现了新的方法,加减混合运算不按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顺序也可以,如9+4-3=10,先算其中的‘9+4’或先算‘4-3’都等于10。”这时,教师不急于否定,而是把题中的“+”和“-”互换成为“9-4+3”,让这位学生与全班同学已用“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分别是“10”和“2”,证明这位学生“从后面一步先算的方法没有普遍意义”。虽然,这位学生在发现问题的创新中有失误,但老师仍以“这个同学肯动脑筋,有创新精神”的高度评价让他体面地坐下。
二、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发展,不仅有赖于知识与能力及适宜的环境和气氛,而且依赖于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学生掌握新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在问题情境中发展思维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营造“激情”氛围,科学地创设问题情境,适时、适量、适度地处理好问题的材料,使学生进入适宜的教学状态,才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
1.课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乐学,积极主动探索问题。如第九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手段,从长方形、正方形“草地”面积计算的原认知出发,在学生心情愉悦地用经验解决问题后,教师适时地将图形转化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草地”,出现了学生日常经验与已有知识发生矛盾的事实,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激烈冲突,让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进入了愤悱的心理状态,从而形成问题情境。此时,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被激发出来,通过教师的启发和诱导,经过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分析,平行四边形“草地”面积计算的问题迎刃而解,而且很自然地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问题意识的增强。
2.课末问题情境的创设
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问题意识。如在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后,教师为学生提供这样一道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实践题:学校实验室的地面为长9米6分米,宽5米,准备铺设的既整齐又省工省料昵?共需要买这样的方砖多少块?通过解题,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问题意识。
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把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向深层次。
学生课堂提问积极活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体现,但学生只会提问题是不够的。提问的根本在于思考。思考越深入,提出的问题质量就越高。只有高质量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把学习引向深层次。首先,教师启发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教给学生善问的方法,使学生在寻找一点的同时多提一些“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而且引导学生注意言语表达,使学生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疑惑,进而问得巧、问得精、问得新、问得有思考价值。如教完“比的意义”后,一位学生问:“老师,你说比的后项不能为0,那么问什么足球比赛时,会出现3比0的情况?”这样提问显得有价值,使学生感到困惑,激发他们去思考、去讨论、去解决。其次,教师要启发学生在自己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发问,即问题发现后,先思考自己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探求答案,经过自己的一番思考仍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让大家一起解决。
总之,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学应以问题为中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推动学生各方面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