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朝阳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近年来,企业国际化步伐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融入国际化竞争市场中。经济的发展在给企业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这样的金融市场冲击下,企业实体经济受到了巨大创伤,导致市场竞争急剧增加。那么,企业管理者在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打造出无数支能征善战的精英团队呢?本文就企业团队管理中的激励制度展开探讨。
一、激励的概念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某种动机引起的,动机是人的一种精神状态,与人的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密切相关。因此,凡是对人的动机与行为起激发、推动、加强作用的因素就称之为激励。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激励是一个能使个人将外来刺激变为实现目标的动力和自觉行为的过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提高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管理学理论中,不论哪种管理学派,对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异常重视,因为它和人的内化素质一起对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人的内化素质是影响目标实现的第一基本要素。人的内化素质主要指人的综合素质,包含人的知识、智力、能力、道德修养、对待工作的态度等。它与设备、工作的人文和自然环境条件等外部因素一起构成了影响工作效率的硬件因素,但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激励行为的影响,可以说激励机制和激励手段是影响目标实现的软件因素。
美国著名学者詹姆士在多年的心理研究中发现:一个人的能力在平时所表现的和经过激励后所表现的两者之间的差距是60%。即平时的工作效率是40%,经过激励后的工作效率就是100%。由此引出一个公式:工作绩效=能力×动力激发。这就是说,在一个人能力不变的情况下,工作成绩的大小取决于激励程度的高低。激励手段运用得当,就能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迸发他们的工作激情和创造力,有效提高工作质量。激励机制运用不当,可能产生反作用,甚至严重影响目标的实现。
二、企业激励在团队中的重要性
激励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思。激励这个概念用于管理,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企业目标实现。人作为企业的重要资源,在企业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企业目标实现的准确与否、速度快慢则是由人的积极性的高低决定的。若人的积极性不高,再雄厚的资金、再先进的技术都无法保证企业目标的真正实现,而人的积极性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激励。
(二)有利于开发人的巨大潜能。人除了日常所表现的能力之外,身上还存在许多尚未表现出来或发掘出来的能力,这就是潜能。人的潜能是惊人的。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人们只需要发挥20%~30%的能力就能应付工作,但如果给予其充分的激励,其能力就能发挥到80%—90%,甚至更高,并能在工作中始终保持高昂的热情。从中可以看出,平时状态中的能力只相当于激励状态下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或者说,激励能开发人的三到四倍于平时能力的潜能,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由此可见激励的重要性。
(三)有利于提高企业成员的社会责任感和素质。通过对优秀人物和先进事件的表扬及奖励,通过对不良行为的批评和惩罚,激励能起到示范作用,引导企业成员提高对社会要求和企业要求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价值观等,并用以监督和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激励还具有激发成员荣誉感和羞耻感、培养成员积极的进取心和坚强意志的作用,这些也有利于提高成员的社会责任感和素质。
三、企业激励的困境
(一)管理思想观念存在偏差。一是认为大家都需要的就冠之以“合理”的帽子,全然不顾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不看贡献率,只看平均率、需要率;二是停留在平均主义的认识上,认为“出多少力就给多少津贴”,把“公平”、“合理”与“平均”画上了等号;三是对分配水平的“期望值”过高,认为“只要努力就定能拿到奖金”,不顾企业可支配经费的现实和未来。
(二)工作绩效评估不准确。每人都会将自己和他人的劳动进行比较,会把自己的劳动付出量所得报酬与他人进行比较,与自己的过去比较,轮岗人员还会将新岗位的报酬与原岗位进行比较。但是,对员工的工作量衡量虽有量化考核,质量考核结果在报酬中所占的权重却不高;缺乏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考核标准等,导致员工对自己工作成绩估价不准,对他人的工作业绩缺乏深层了解,经常会高估自己、低估他人,普遍产生不公平感。
(三)忽视环境激励,主要依赖物质激励。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一般原则,是提高组织成员积极性的重要方面,物质需要是人们低层次的需求。激励不是一个单个过程,而是不间断的连续过程,激励过程中单一手段是不可取的,物质激励虽然必要,但不是万能的。企业是一个开放系统,其发展受到环境的影响,除了自然环境外,还有更重要的社会文化环境。就社会文化环境而言,管理是“一种社会职能并根植于一种文化、一种社会、一种价值观、习惯和信念之中,根植于政府制度和政治制度之中,管理受到而且应该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
四、完善企业团队激励的对策
(一)合理制定工作目标。团队目标既不能高不可攀,又不能低估团队、低估成员的潜力。目标的最佳位置是适当偏高,合理的目标就像“跳起来摘桃子”,做到既先进又可行,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目标制定应综合考虑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诸方面的因素,由团队成员共同参与制定团队的目标。在此基础之上,再将目标转化为具体的计划并建立目标控制系统,确保目标的最终实现和目标激励的最佳效果。
(二)加强企业营销团队的文化建设。企业营销团队建设的基石是团队目标和团队文化建设。完善的团队文化是营销团队取得较高业绩的基础。现在的企业营销团队普遍存在“企业文化体系模糊”的现象。部分企业的营销人员大多学历较低、专业知识较差、缺少营销专业基础和经验,导致营销人员对市场的把握、营销方式的应用都难以满足实际工作要求。上述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因为营销团队的文化建设工作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必然影响到团队的业绩。
(三)充分放权与授权。以利益为核心的激励机制无疑能很好地激励团队人员,但这还不够。为了更好地激励团队员工,管理者应该适当改变目前采用的单一的利益办法,不仅仅单纯用物质刺激鼓励团队员工,还对团队员工充分地放权和授权。充分放权与授权,使团队中高热情、能力人才免受组织严密的控制,让他们有一定的自由安排自己的活动,承担责任,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企业应该坚持的用人原则,只要看准了一个人,就充分放权给他,授予他与之能力相适应的权限,让他自由地、充分地发挥,如同大禹治水一样,用疏导而不是堵截。当然,在充分放权和授权过程中,需要掌握好“度”的问题,要将能自由发挥的空间给予团队成员,也要用纪律约束他们的行为。
(四)不断优化绩效考核体系。在团队工作方式下,仅仅考核结果是不行的,还应该注重对技能和能力及团队工作过程的考核,因此有必要引进任务绩效、周边绩效和团队工作绩效。员工的任务绩效主要对组织的核心技术过程有贡献;而周边绩效和团队绩效则对任务绩效发生所处的组织的、社会的和心理的背景有贡献。除此之外,在对团队绩效进行考核时,还应注意个人绩效和团队绩效并重。将个人与团队整体的绩效考核结合起来,在评价要素中侧重团队导向的行为,引导成员力争“团队产出”最大化。考核主体可以是直接主管、评价小组、同行、客户、自我等,不同的团队考核主体可能不尽相同。
(五)建立长短期相结合的激励制度。这是主要针对企业高级人才的一种激励制度,目的是达到企业行为的长期一贯化。年薪制是企业高级人才短期收益的常见形式,以一个经营年度为周期,把企业年度经营效益与高级人才的收益相联系。但是,这不利于企业长期战略目标和经营业绩目标的实现。根据企业管理的实践,企业高级人才的报酬是由年薪、年度短期奖励计划、正常福利计划、高级管理人特别福利计划和长期奖励计划构成的。短期激励计划的周期一般是一年,主要是奖金。目前,国内外企业界运作效果良好的长期奖励计划是“认股期权”,认股期权最大的功效在于可以长期保留和吸引优秀的人才,并为其提供一种比较优惠的税率积累资本的方法。长短期结合的激励制度有助于企业留住高层团队。
五、企业运用激励机制的主要形式
(一)目标激励。目标激励主要是指企业管理者将企业的发展目标阶段化、细分化,然后以此为企业团队共同努力的方向,进而达到调动团队成员工作积极性的激励方式。
(二)物质激励。物质激励相对比较常见,也比较简单,其主要就是通过可物质化的手段,如:工资、奖金等,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但是国内企业的物质激励手段缺乏系统性和多样性,不利于团队管理下的员工积极性的调动。
(三)信任激励。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信任对于团队的重要性。信任激励可以说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激励方式,其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自信心。
(四)情感激励。人是有感情的,其生活在各种情感诉求之中,团队管理者可以通过这种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建立与团队成员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营造良好的情感空间和氛围,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五)竞争激励。企业每时每刻都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进则退,企业管理者应该强调和培养员工的竞争和危机意识,使其意识到企业与其紧密的关系,进而充分发挥其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发展。
总之,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在团队管理中运用激励制度,不断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使整个企业团队的运作的方式更加有效,从而提高团队的工作业绩,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为社会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