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轶波 杜庆红
摘 要: 实验考核是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教学效果、改革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既能反映学生的水平,又能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强化病理学整体教学效果。以作者所在学校实验考核方式为例,提出改进实验考核方式的设想,与同行一起探讨。
关键词: 病理学 实验考核 教学效果
一
病理学是一门紧密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医学教学体系中起着承接基础医学,同时又紧密联系后续临床医学教学的重要作用。在病理学教学模式中,常规采用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对提高病理学理论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而衡量病理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指标即实验考核。
实验考核是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教学效果、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改革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教学效果评价的依据[1]。而同时实验考核又是激发学生实验兴趣,提高操作技能,以及培养其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既能反映学生的水平,又能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2],强化病理学整体教学效果。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通常是每2周进行大约8学时的病理学理论教学,结合一次2学时的实验教学。整个学程中共进行9次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主要是切片教学配合一定的大体标本示教,每次课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一次随堂作业。在全学程结束后进行一次实验考核。实验考核方式为教师随机抽取大纲范围内的一张病理切片,请学生写出该切片代表的病变并描述具体显微镜下病理变化。在多轮实验教学过程中,该实验考核方法暴露出一些问题亟待改善。
1.考核内容。由于大体标本考核需费大量人力和时间,在近几年实验考核中,采用单纯的切片考核。由于强调显微镜下的病理变化而未结合大体标本,单一的切片考核有一定局限性。描述疾病的病理变化首先从大体病变开始,对大体病变的了然于心对以后临床工作都有重要意义。现有单一切片考核给学生造成一种强调微观表现而淡化大体观的片面印象。影响平时实验教学的消极方面就是,没有考核的压力,很多学生会出现一种对大体标本观察不以为然的态度,影响病理学学习效果。
2.考核形式。现有考核仅在全学程结束后抽取一张切片进行测试。我们发现有部分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很优秀,内容也掌握得较全面,但在最后一次测试中,由于紧张慌乱等各种原因而发挥不良,以致实验考核的形成性成绩不理想,与其真实水平不匹配。
针对现有病理实验考核的局限性,敦促我们思考能否有一种考核方式全面衡量学生的真实水平。实验考核的最终目的是强化病理教学效果。因此对实验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严格考核,引起学生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能比较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实验教学的地位和实验教学质量,还使学生的理论基础更加扎实[1]。
二
结合现有实验考核方法暴露的问题,参考兄弟院校病理学实验考核的成功案例[3],笔者提出改进实验考核方式的一些设想,与同行一起探讨。
1.依据病理学理论课知识要点,结合实验教学大纲,筛选具体的考核内容和范围。参照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结合9次实验教学内容,确定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包括:变性(水肿、脂肪变性)、淤血(肺淤血、肝淤血)、炎症(蜂窝织炎、各种炎细胞的形态辨识)、心血管系统疾病(风湿性心肌炎、动脉粥样硬化)、呼吸系统疾病(小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肺结核)、消化系统疾病(肝硬化)、泌尿系统疾病(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等。以上各知识点都匹配有相应的大体标本和切片,均可作为考核内容的备选。
2.将大体标本考核和切片考核内容整合,编排综合性考核方案。如将大体标本考核和切片考核独立进行,需要花费更多人力和时间,对学生来讲,容易造成知识点的零散。因此,对于前期筛选出的实验考核内容,我们精心优化整合,编排综合性的考核方案。如测试切片为慢性肺淤血,先不告诉学生其具体病变,让学生自行观察切片,并描述其具体病理变化;在切片观察结束后,让学生选择对应该微观表现的大体标本。此时,除了“慢性肺淤血”大体标本,我们同时可以将“小叶性肺炎”、“肺结核”标本作为干扰项[3]。这样,我们将涉及一个系统的各种病变都集中在一起,学生在辨识过程中可以充分比较,有利于对知识的全面领会。
在大体标本测试上,我们可以利用病理学三级实验室配备的显微互动教室的便利条件,将代表性的大体标本进行图像采集后,利用互动教室信号传输进入学生端,这样学生在切片观察结束后,可以不用离开座位去标本室,直接通过电脑学生端观察选择,节约人力和时间。
3.综合考虑优化,改革考核模式。在充分探讨可行性的前提下,改革原有期末一次考试的模式。参考外校成功经验并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采用阶段性测试和期末综合测试结合的方式。全学程有9次实验课,涉及9个章节的内容。在每3个章节内容结束后,利用课前或课后一段时间,进行阶段性测试,考查学生对本阶段所学3个章节的掌握情况。全学程进行2次阶段性测试,通过测试促使学生对掌握不到位的知识加深学习,给予学生查漏补缺的机会。同时2次阶段性测试的成绩作为期末实验考核总分的参考(各占25%,两次合计占50%)。课程结束时进行期末综合性测试,测试内容为本学期所学9个章节的重点内容抽选。本次综合性测试成绩占期末实验考核总分的50%。
4.选择试行。在充分讨论、反复整合优化、选择出最适合的具体操作方案后,选择性地在某行政班级试行,通过具体实施,进一步发现不足并实时改进,构建出本学科适合的优化的实验考核具体方案。
以上是笔者针对现有考核方式做出的设想,我们希望新方案在改变原有单一切片考核,融入大体标本的考核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对疾病病理变化从宏观到微观的全面掌握,实现内容上的完善和创新;同时更综合评判学生知识掌握方面的真实情况,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形式上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宁海涛,王霞岭.改革病理学实验教学考核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卫生职业教育,2008,(12).
[2]彭帆,余立萍,等.改进实验考核方法对学生成绩的影响[J].教学研究,2009,1:25-26.
[3]汪家文,刘应时.病例-标本结合法在病理学实验考试中的应用初探[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20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