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艺娜
摘 要: “应试教育”形式下小学作文出现了功利性教学倾向,学生大多被动写作,缺乏主动性。教师应与时俱进,更新作文教学观念。注重学生写作主体性培养,改进作文评改方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乐于表达,进行作文“写真”。
关键词: 小学作文 功利性教学 被动写作 学生主体性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一直陷在“教得难,学得苦”的怪圈里。究其原因,大部分是作文教学的功利性所致。功利性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在考试中作文能获得高分。如何弱化作文教学的功利性,逐步脱离“枷锁”,舞出作文自由表达之美是此刻我想探讨的问题。
一、小学作文功利性教学之现状
作文教学长期以来是模式化、非生活化甚至政治化的。在应试压力下,作文纯粹为教而教,学生为学而学。为了分数,教师常投机地教以范文模仿法、模式套用法,文章要有中心思想,立意要高等。于是大部分学生为了“立意高”,不惜说些大话、空话甚至假话;题材单调枯燥,有些还会抄袭套用以应付;写出来的文章缺乏童趣、童真,缺乏个性、思考。
二、关于如何弱化小学作文功利性教学的思考
(一)更新作文教学理念,挣脱“应试”紧箍咒。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当代教师要与时俱进,思想要不落窠臼,时时更新知识与观念。我曾学习借鉴国外小学作文教学方法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比如,美国小学生关于写人的作文运用的是“动态”写作方法。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借鉴运用的:在一次“写人”作文教学中,我给学生的题目是《说说我的爸爸(或妈妈)》。要求学生动笔之前对写作对象进行多方面“采访”。自己先思考一下,列出几个最想要“采访”的问题。可先正面采访下写作对象——爸爸或妈妈,再采访几个与写作对象有密切联系的代表,如爸爸(或妈妈)的父母亲,他们的好朋友、邻居等。综合一下答案,再加上自己平时的观察和与之相处的细节、真实感受,最后动笔写文。我给学生一个星期的时间去采访、准备,第二个星期任意一天把作文交上来。结果,学生交上来的作文让我阅读欲一下子旺盛起来,大呼过瘾。孩子习作中爸爸或妈妈的形象不再是千篇一律的“高大”、“善良”、“勤劳”等平面化、典型化、模式化,而是立体感十足的、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现实”人物形象。习作中的“爸爸们”有的会醉卧马路,有的懒惰迷糊,有的会画画,有的是有手艺活的民间艺者……“妈妈们”当中有爱唠叨的,有贪小便宜反吃亏的,有“吵架功”了得堪比包租婆的,也有幽默风趣的……可谓各具形象,个个精彩,有类似但不雷同。
(二)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学生写作的主体性。
1.激发兴趣,让学生有表达欲望。
审视语文新课标对小学各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定位,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作文教学序列:乐意写—自由写—学会写—独立写。这其中包含写作兴趣的培养,写作技术的习得,习作心理的发展等多维目标整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爱因斯坦说:“我认为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这其中的“热爱”可以说是兴趣,兴趣在人的知识和技能习得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下面谈几点做法。
(1)热爱生活,观察生活。作文来源于生活,要想言之有物,寄言抒情,必先“有物”、“有情”,而这“物”与“情”皆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感悟美,进而表达心中所悟。做生活的主人,才能真正表达自我、发现自我,成为学习的主人。
(2)放开束缚,给予自由。每个孩子都是天才诗人,孩子们天真无邪,喜欢毫无顾忌地讲话,有些孩子还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会写出很有创造性的语言。教师不能刻板地给予否定,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应当多给予肯定及鼓励,让他们乐于表达,从而保护他们的表达兴趣。
(3)创设情境,丰富体验。小学生的年龄小,阅历浅,缺少生活和语言积累,给作文带来一定困难。学生写作前,可借助一些有趣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
2.注重写前指导,引领学生表达真我。
我通过网上搜索,查看了许多关于国外小学作文教学的案例或与之相关的文章,发现国外小学作文教学有很多先进思想和方法值得我们借鉴。特别对于作文指导方面。美国作文教学多侧重于让学生对历史或生活中的事件进行评价,注重宏观,少细节性题材,善于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国事天下事,培养学生自我表现意识。他们很注重课前准备与指导,给的文题很开放,如《你认为环保的意义在哪里》、《给总统先生的一封信》等,要求学生在搜集整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写作方法没有规定,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和准备,文章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反观小学作文教学,注重培养写作技巧,套用模式,基本是当堂完成,然后侧重文后修改,仿佛作文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我们应当借鉴学习美国的作文教学方法,加强作文前指导,启发思考,如前面我提到的“采访”写作教学,其实也是注重作文前指导的例证。
引导学生写作须写真。这里的真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生活的真实;二是情感的真实。《新课标》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现实生活丰富多彩,为什么会有很多孩子仍然觉得没话可说、没事可写呢?套用一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生活,把看到的、心里想到的写下来其实就是作文。叶圣陶先生说:“作文就是用笔说话。”孩子本来就喜欢说话,而且想什么说什么,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和激发孩子表达兴趣,“写出真话”不成问题。在写话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叙实事抒真情,其实就是写出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让学生勇于表达,敢于表达真我,杜绝说假话、说套话、说空话的不良现象,让学生养成“说真话,写自己”的写作意识。
参考文献:
[1]吴忠豪,杜弘.外国小学作文教学课例评析.小学语文教师,2009.02.
[2]王益芬.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作文教学.江苏教育,2006.12.
[3]刘桂芳.也谈作文大革命.福建日报,2005.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