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优化情境中培养创新能力

2015-09-10 07:22黄丽珠
考试周刊 2015年68期
关键词:动机创设情境

黄丽珠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设计带有启发性的情境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我现就如何在优化情境中激发儿童的创新动机、营造创新氛围及培养创新思维谈谈体会。

一、注重情境的探究性,激发创新动机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倾向和动力。人类任何活动的产生都离不开动机,创新活动同样需要创新动机维持和激发,创新动机将直接决定个体从事创新活动的期待,对结果的评价和体验,进而影响其从事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情境教学十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探究问题情境,这就为儿童创新动机的激发提供了机会。

1.在情境中提问题,引发好奇心。

我们在创设探究性情境时,注意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教学《可爱的草塘》时,我是这样导入的:“这节课,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在我国的东北,有一个神秘的地方,那里经过人们勤劳的开荒,如今已变成物产丰富、美丽的大草塘。那里环境优美,有清澈的河水、美丽的大草塘,还有野鸡、鱼等,好多好多呀!说也说不完,有时候野鸡不知怎的,竟飞到饭锅里,成为一顿美餐……”这一课的导入,用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对这一课产生浓厚兴趣。

2.在情境中揭示矛盾,诱发求知欲。

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在情境中适时揭示矛盾,诱发学生求知欲。如教学《长征》诗中“金沙水拍云崖暖”一句时,可以先用简笔画勾勒出“水拍云崖”的画面,让学生体会到这一险景,那么红军战士心中怎么会涌出暖意呢?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寻找答案的欲望。在教学诗中“更喜岷山千里雪”一句时,让学生联系过去有关红军过雪山时的课文和相关画面,提出过雪山是红军征途中最艰难的历程之一。那么红军看到岷山的千里雪是为什么会“喜”呢?让学生体会到红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看到胜利在望是不可抑制的喜悦之情。

二、强化情境的互动性,营造创新氛围

情境教学特别强调宽松的学生情境的创设,让教学情境中的师、生、境诸因素都能产生互动,从而形成有利于创新、易于创新的良好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在宽松情境中无拘无束,纵横千里。

1.在情境中师生互动。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营造创新氛围的前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的教学气氛。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讲到周瑜用造箭的方式想为难诸葛亮,诸葛亮如何应付这一环节时,我在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后创设情境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我让学生当诸葛亮,而我当周瑜手下的鲁肃,让“诸葛亮”回答我的提问,由于学生当的是“诸葛亮”这一重要角色,自然不能被“手下”问住了,互相补充起来,争先回答我的问题,从而完全弄懂了这计策的巧妙之处。在以上师生互动情境中,师生之间既有信息传递,又有情感交流,完全处于平等状态,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场所。

2.在情境中生生互动。

一个人的创新置身于创新群体中时,群体的环境就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个人的创新活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的机会,使课堂上形式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相互帮助的良好气氛。如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指导学习第二段时,采用:一想,课文这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画,画出“我”怎样读《水浒传》,伯父怎么说的语句。三议,听了伯父的话,“我”为什么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以后,我怎么读书?四品,从这件事,你觉得鲁迅是怎样的一个人?五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互相探究、自主地发现问题,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只在必要时作出适当讲解和指导,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客体,转变为自己主动学、研究、探索、发现的主体,从而较好地缩小了彼此间的个体差异,达到共同进步。

3.在情境中人境互动。

创设有情趣的教学环境,对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也很重要。因为儿童对新鲜的事物极易产生好奇心,对与以往不同的环境易产生兴趣。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创造新颖奇特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时,先让学生跟着“小导游”看录像,一边浏览那一幕幕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景象,一边听着那优美动听的配乐,让学生仿佛走进鸟的天堂。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真实感受,接着围绕“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进行质疑讨论:“我为什么会受骗?”“怎样受骗?”“作者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认识?”

抓住了这些疑点,进行思维扩散,从而达到突破文章重点的目的。这种情境教学互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感兴趣的教学活动中,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每个学生喜爱的活动,激发学生思维创新的欲望。

三、突出情境的开放性,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是创造者在创新意识的支配下,借助于想象和直觉,以突破性飞跃的形式进行的重建、组合所完成的思维过程。定势思维往往使思维受到局限,以至僵化而缺乏灵活性和广阔性。人类社会的任何一项创造发明,都是创新思维的结果。于是,在教学中我突出情境的开放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创新余地。如指导学生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一课时,学生在理解全诗意思后,我鼓励学生为诗配画,展示自己的才能。学生觉得新鲜,跃跃欲试,表现出浓厚兴趣。此时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就表现出来了。有的学生把茅草屋顶设计成拱形的,门上挂个“徐公店”的牌匾,有的把屋顶设计成三角形,等等。画完老师要求学生为这幅画配上一段文字。有的学生这样写:“这真是仙境,如果我能和画上的小朋友一起追蝴蝶,那真是太棒了!”有的这样写:“今后我要刻苦学习,长大后也能成为一位大诗人”,等等。通过画画,使枯燥无味的古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兴趣陡增,与此同时,他们的开放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实施创新教育是时代的主旋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开辟新途径,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在慎思、明辨的前提下敢于创新。

猜你喜欢
动机创设情境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不同情境中的水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动机不纯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