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建华
创新是一个现代学生要具备的其本素质,语文老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问题。
一、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方式要改变,从传统的灌输式向启发式、参与式转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学进去,讲出来”,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进去,讲出来”这种教学方式,把学生摆到主体位置,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引导学生多思多问,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我把全班分为五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推选一位组长和一个中心发言人,让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在讨论中生出新问题,再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最后归纳明确。教师不事先设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是以学定标,目标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生成,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真正学进去,讲出来。如在教学扬子的《十八岁和其他》时,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上课时让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再由学生进行文本对话,本课的几个教学重点在学生的文本对话中都得以呈现和解决。尤其在对“两代人的矛盾”这一部分研讨时,学生更是畅所欲言,除了理解文本内容之外,还认真审视自己,把自己和父母间曾经产生过的矛盾倾诉出来,寻求一些解决办法,很多矛盾带有共性。这样,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更是对学生一次思想和精神的洗礼。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让学生真正学进去,讲出来,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强化,教学效果显著。
2.开展小组讨论,竞赛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竞赛式”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我把学生分为五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争。以基础知识学习为主,以学生间互相提问、反馈活动为主。如在朗读上,各组可各选派一名学生参加,后再抽取一名学生参加,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采取扣加分制。关于文言基础知识可采取“答记者问”式进行,选定一代表组指定别组一人回答,反复进行,逐一过堂,根据回答加减分,最后评学优秀组。这样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在此过程中各组学生间会积极思考,创造出别组加分的拦路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在进行默写教学时,方式多样,如让各组组长各自检查本组学生的默写情况,采取评分默写方式,如组长代表默写、组员代表默写、组长组员混合默写、各组推荐默写、随机抽选默写等,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在默写过程中对默写错的字反复并重点强调,除了让学生掌握字形外,还要学生准确释意,让他们明确为什么用这个字,这样学生会积极开动脑筋,加深掌握知识,扩大知识面,使知识面得以扩大。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竞赛式教学,学生各方面能力明显得到提高。
教学方式的改变,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教学方式且多种多样,只要能对学生创新意识起到强化作用,我们就应尝试。
二、提高教学艺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艺术是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套方法。好的课堂教学,老师应不断创设新颖富有变化的学习情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挖掘学生的潜能。
1.与学生精神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上教师的面部、表情、心态、语言、举止都能直接影响感染学生。在上课时老师绘声绘色的范读,都会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我一开始朗读很有感情,也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朗读进入春的情境。我让学生讨论春天给我们的印象是什么,要求他们课后准备下节课展示的材料。结果学生大感兴趣,课堂展示的材料丰富多彩,很多学生的展示独具一格,有自己培育发芽的植物、有学生拍摄的春景、有瓶装的蝌蚪、还有自制的风筝等,我对他们的展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极大的赞扬,课堂不时发出一阵感叹声和笑声,学生播下了创新意识的种子。与学生精神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时候一首音乐都是对学生心灵的洗礼。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音乐,把音乐语言和文学语言巧妙融合,通过音乐的渲染,充分开发学生的想象力,继而促进他们创新意识的发展。如学习岳飞的《满江红》时,我配上屠洪刚《精忠报国》的曲子,学生听后个个充满激情,岳飞精忠报国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学生既发挥了想象,理解了词意,又进一步培养了创新意识。在音乐的感染下,学生跃跃欲试,激情放唱,换仿词作写作,不管他们写得怎么样,都是自我挑战、自我创新的过程。现在的语文教学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缺乏感情,不喜欢读,不喜欢有感情地读,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应该呼唤情感的真挚,无情不是语文,无情不是语文课堂。精神交流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用重大,教师应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尽办法多鼓励、多启发学生提问,让学生多质疑。比如在对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启发学生各抒己见,敢于提出见解。比如在教学《鸿门宴》时,一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就是文中提到的“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这句中的“玉玦”能否换成“玉珏”,当时确实把我难倒了,无奈之下,我让学生们自行讨论,查阅资料解决。最终问题得以解决,学生创新意识得以充分培养,增加了知识积累。又如在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词的最后几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现出此人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学生们意见不一,各自发表看法,学生在质疑讨论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多让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用重大。
总之,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没有创造性,就没有语文教学。我们要充分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