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黄色泡泡圈”的有效利用

2015-09-10 07:22王昭玉
考试周刊 2015年67期

王昭玉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我们常常会看见一些“黄色泡泡圈”,其一般附在图片人物之上,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进入问题的世界,让学生学会自主研究。在教学过程中,用好“黄色泡泡圈”,能提高语文课本的生动性,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就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结合,即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用疑问的方式思考、感悟、探究。

关键词: “黄色泡泡圈”    阅读提示语    利用方法

“黄色泡泡圈”广泛地出现在小学语文课本之中,其主要作用是带给学生“阅读提示”。每一个“黄色泡泡圈”都包含不同的认识和思想,具有多重教学和引导作用,这就是新课程改革的体现。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完全忽视课本中“黄色泡泡圈”的重要性,在课堂上不能利用“黄色泡泡圈”中举出的例子作为教学的案例。

一、发现“黄色泡泡圈”,明晰内容意图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黄色泡泡圈”具有显著的特点,一般见到的都是颜色鲜艳,形态各异,对课文内容有补充说明的作用,想让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必须理解和明晰内容的意图。我们通过研究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提示语发现,教材中的阅读提示一般包括以下类型:1.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上写文的意思:例如《翠鸟》中“黄色泡泡圈”的内容,通过上下文的提示,让我们理解翠鸟羽毛十分的鲜艳。2.引起学生注意,让学生对文章重点句子进行分析理解:看到《画杨桃》中的泡泡提示后,老师的神情瞬间变得严肃起来。3.引导学生注意把握文章的表达方法:《燕子》中“利用五线谱作比喻的作用;《太阳》中“这样比较最大的好处是什么”。4.引导学生产生联想《一面五星红旗》,“能够联想到什么”?5.引导学生注重实践:“我们还需要收集更多的民间故事”。这些都是一些提示语,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思考,用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学习知识,获得快乐。在阅读理解中,学生以“黄色泡泡圈”为主导,认识到“黄色泡泡圈”的各种作用,这样不仅能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还能够让他们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二、学会活学活用“泡泡”,提高教学效率

1.课前依据“黄色泡泡圈”,激发学习兴趣。

预习是一个必要的环节,学生可以根据“黄色泡泡圈”的提示语科学预习,这样就会目的明确,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这样提示:为什么说地球成了小村庄?学生就会带着这个问题阅读文章,进行有目的的预习,为课堂的学习打好基础。

2.课堂中巧用“黄色泡泡圈”,点明中心。

阅读文章中的提示语后会发现其对课文内容主要有导向作用,它的主要作用是告你文章的中心思想失是什么,难点和重点在哪里,下来就要需要读者自己去思考和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利用“黄色泡泡圈”,让它在不同的环境下发挥不同的作用。比如《争吵》这篇课文,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融入争吵这个实际环境中,从而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宽容和理解,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宽容他人和关爱他人,这是教学工作的核心,也是教学难点。其中“黄色泡泡圈”中的提示语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这里的挨字用得巧妙!”进行到这个阶段,可以举行以下活动:(1)“挨”字的具体含义是什么?(2)可以查字典,理解意思。(3)把“挨”字换成别的字可以吗?(4)通过感受“挨”字能够感受到什么思想感情。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利用多种方法理解一个字的意思,认识到一个字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之中会达到不同的效果,这就是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的体现,让“黄色泡泡圈”带领学生研究,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融合,使之服务于课堂教学。

3.课余时间利用“黄色泡泡圈”,适当拓展。

在课余时间可以利用好“泡泡”这一提示语,让学生适当进行课外扩展,举行一些综合性的训练活动。比如《可贵的沉默》文章后面的提示语是“我也要报答父母的给予自己爱”,孩子会利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有的会写信给自己父母,有的会送给父母小礼物等。通过这个活动,根据“黄色泡泡圈”的提示,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把课本上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增强实践能力。

三、活用“黄色泡泡圈”,提高综合能力

1.培养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语文教学不是为了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而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黄色泡泡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利用泡泡,可以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拉近与文章的距离,是学生和文章交流的桥梁。教师应该科学利用这一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利用“黄色泡泡圈”,快乐学习。

“泡泡”最显著的特点是语言生动活泼,具有简洁明了的性质。比如《语文园地》中有这样的话:“你们有没有发现这几组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大家可以分组谈论提出有关团结合作的词语,看看哪组表现最出色。”比较这两句话,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亲切自然的话语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借助“黄色泡泡圈”,加深理解。

学生可以利用“泡泡”理解文章,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从而真正锻炼自己,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例如教学《检阅》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孩子之间的情谊,教师可以这样使用“黄色泡泡圈”:“同学们没有一个人开口吗?”这样学生就会带着这个疑问阅读课文,更进一步重视文章的每一句话,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4.利用“黄色泡泡圈”,掌握学习方法。

合理利用“黄色泡泡圈”这一提示语,能够正确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让学生知道如何理解句子,这样就会在阅读文章过程中边读边想。例如《赵州桥》这篇文章中的提示语是:“这句话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学生就会根据这一提示语阅读全文,重点把握文章句子的特点。综上所述,将“黄色泡泡圈”巧妙地运用到文章中,能够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文中,“黄色泡泡圈”都是以一些温馨的提示语气出现的,尤其是在一些文章的重要语句处,通过这样的提示,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子,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要讲述的内容。比如在课文《颐和园》中“黄色泡泡圈”的运用,文中的句子有“慢慢地滑过”,在这一句子的旁边会有“黄色泡泡圈”提示:“这个滑字用得真好,具体好在哪里呢?”通过这样的提示可以更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兴趣;又如在《掌声》一课中的“黄色泡泡圈”提示:“文章中有两次掌声,从这两次掌声中你可以体会出有什么不同吗?”通过这样的提示,学生更好地品读文章的句子,了解课文。在文章《鱼游到了纸上》中的中心句子处的“黄色泡泡圈”提示“请你联系上下文来谈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这样不但能让学生注意到文章的中心句子,而且可以知道理解这句话的方法即联系上下文了解。在文章《盘古开天地》中,文章也有“黄色泡泡圈”提示“我仿佛置身于这样的景色中”,通过这样的提示,可以引发学生的联想,想象文中描绘的景色,从而更好地了解文章。

四、“黄色泡泡圈”的灵活运用

1.课外实践的开展。

在文章结尾处通常也有一些“黄色小泡泡圈”,旨在通过文章中的描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的实践,进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比如在小学文章《故事两首》后面的“黄色泡泡圈”提示:“你可以在收集一些其他的民间故事吗?”又如在《寓言两则》的文章后面有“黄色泡泡圈”提示:“收集一些这样的寓言故事来读一读吧!”这样可以让学生从小课堂走向生活的大课堂,拓展学习领域,将课堂不断延伸。所以,虽然“黄色泡泡圈”非常小,但是只要灵活地运用,那么它在课本中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2.学习重点的把握。

仔细观察文章中“黄色泡泡圈”出现的位置会发现,这些“小泡泡”并不是随意出现的,很多出现的地方都是非常重要的文章中心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地应用它们把握文章的切入点、从而快速地找到文章的主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比如在文章《猫》中的“黄色泡泡圈”提示:“猫的性格这么古怪,读完之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文章《奇怪的石头》中的“黄色泡泡圈”提示:“这项研究成果能不能解开童年的记忆呢?”这两篇文章的“小泡泡”提示都不是随意给出的,都是在文章的中心语处给出的,通过这样的提示,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文章中的难点。在教学中把这些“黄色泡泡圈”提示语作为教学切入点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难点,增强教学效果。

五、结语

“黄色泡泡圈”,虽然是小学课本中一个很小的提示形式,但其作用巨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黄色泡泡圈”可以正确地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视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将“黄色泡泡圈”科学合理地加以利用和研究,将会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更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林溪鱼.吹泡泡[J].读写算(小学低年级),2014(04).

[2]张杉杉.吹泡泡[J].作文大王(小学),2005(10).

[3]李松.吹泡泡[J].阅读与作文(小学低年版),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