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川山
鸡汤姑娘很仙,倒不是说长得多么仙。
看到她的时候,我正等着毕业,在学校里到处去听各种免费讲座。听讲座的目的不是真的为了听讲座,只是一种休闲和打发时间的方式,还可以吹空调。
那次,我正在一个不熟悉的作家的讲座上犯困,邻座的姑娘忽然举手站起来提问:“什么才是最好的生活呢?”
这是什么鬼问题。
就像你明明牵着恋人的手,却问老天:啊,我的男神/女神在哪里?
作家跟邻座姑娘像打乒乓球似的你来我往地交流着,用无比文艺的语言。这其实让我很头大,压根儿听不懂他们在聊些什么,就感觉他们在合著一篇唯美的散文,可文章太散,根本抓不住要点。
听完天书一般的问答,我装模作样地跟着大家一起鼓掌。交流会一片其乐融融,似乎每个人都是彼此的soul mate。
座谈会结束,我准备去食堂吃包子。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姑娘,她的眼里充满了治愈系的光芒,原本打算在心里继续默默吐槽的我叹了一口气,觉得这姑娘倒也可爱,于是温柔地问:“噢,这位姑娘,你愿意跟我一起去食堂吃包子吗?”
姑娘说:“为什么不?”
在食堂这种充斥着人间烟火之地,姑娘手握包子,舌灿莲花,字字珠玑。她还是妙语连珠,只可惜我还是听不懂。不过我觉得可以跟这姑娘交朋友。
第一次相约出去玩,是在一家书店。
挤在门口乌泱泱的人群,是为了一位青年作家的读者见面会而来的。穿得很娘炮的男作家侃侃而谈“旅行的过程是一场救赎”之类的话题,我想的却是:没钱你旅游个鬼啊?那只能叫流浪。
当然,我也会反思:是不是因为自己太生活了,才会跟这种文艺的环境格格不入?
听青年作家聊了一个小时的心灵鸡汤,我快要进补过度流鼻血。
耐着性子陪姑娘拿到了作家的签名,我还被迫买了一本作家的书,接着又莫名其妙被作家握了手:“谢谢你喜欢我。”
走出书店,站在酸汤鱼小店门口,背景是排队等待签名握手的人山人海。
我问姑娘:“你真的相信他说的那些东西啊?”
姑娘懵懂地抬起头来:“哦,你是说那些鸡汤哦?”
我没想到他们“文艺界人士”竟然也会用这种调侃的叫法:“嗯…是的。”
“不相信呀。”姑娘的回答让我颇为吃惊,“可你知道吗,我们的生活都需要一点点催眠,活得太真相了,会失去很多乐趣的。我们总得让自己相信点什么。”
当你走入人山人海,唯一能将你识别出来的,或许就是你心里的那份信仰。
这既不神圣,也不世俗,就如一日三餐,也许并不一定特别喜欢,但是吃下去,才能让自己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