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初中语文教学环节的设计策略

2015-09-10 07:22张书琴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5年7期
关键词:整堂孔乙己皇帝

张书琴

叶圣陶先生推崇苏州园林里的假山,是因为设计者将之视为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想要做一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的语文素养,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够把课堂教学作为艺术来进行创作,精心设计、打磨、完善,使之流畅、优质、高效,学生如拨云见日,深得真趣且受益匪浅,这才是比较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

一、巧妙切入,突显重点

《孔乙己》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文章,这篇小说讲述了封建科举考试的牺牲品孔乙己的悲惨命运,他活在热闹的嘲笑下,死在冷酷的秋风中。

笔者选择了将孔乙己的手作为整堂课的切入点。“排出九文大钱”一句率先闪亮登场,为什么“排”?那是为了炫耀。为什么炫耀?那是因为得不到肯定。为什么得不到肯定?那是因为他既不属于长衫帮,也不属于短衣帮,只得用手“摸出四文钱”最后喝一碗酒,在众人的嬉笑中离去。一个有血有肉的孔乙己就呈现在了孩子们的眼前,他们会意他的小小显摆,感受他的辛酸无奈。

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能够使文章的重点得以更清晰更明确地呈现,教师带着教学的机智巧妙地引导着学生去寻求,学生带着求知的热情跟着教师去挖掘,这样的课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无穷的快乐。

二、巧抓时机,呈现背景

《蔚蓝的王国》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作者屠格涅夫描绘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王国,“蔚蓝的海”“金鳞似的细浪”“五彩缤纷的长翼鸟儿”……学生通过朗读感悟画面之美、情感之真,感叹世上竟有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地方,但同时又自然而然觉得有那么一点不切实际:自然之物的美倒也罢了,文学嘛,有点夸张本无可厚非,但匪夷所思的是小船的前行,“并不是风在推动它前进,驾驶它的是我们自己无忧无虑的心灵”,这似乎太不合乎常理了,这怎么可能呢?

教学背景适时压轴登场,原来此时的屠格涅夫已是年老体衰,疾病缠身,为了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热爱,赞颂美好的青春,才运用富有自然色彩和感情色彩的语言塑造了这样一个美好的境界,这个海洋不是一般的海洋,而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海洋,而驾驶小船的不是风而是心灵,这更是一种诗意的表达,意思是心灵和大海已经完全融合在一起,小船似乎是完全理解人的心灵的,随着人的心意前进,人们的心灵在大海上自由地驰骋,随心所欲。

这篇文章的语言之美、画面之美自不必言,在饱经生活艰难后依然有那么一颗热爱生命的心更是难能可贵,笔者设计将教学背景放在一节课的最后压轴登场,就是为了让学生在疑问中探寻答案,在唏嘘作者不幸的同时更感受他依然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就是语文课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教学写作背景在整堂课的最后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巧妙提问,注重艺术

《皇帝的新装》是一个学生从小听到大的故事,如果再讲的话学生不一定有兴趣听,也就说不上什么课堂效果了。所以笔者在上课时设计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请各位同学用一个字来概括文章的大意。”这篇文章的篇幅不算短,学生一听到用一个字来概括全篇内容,兴趣一下子就来了,好奇心、求知欲、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都被激发了出来,七嘴八舌一通激烈的争论后,最后定在了一个“骗”字上。骗子骗皇帝,大臣骗皇帝,皇帝骗大臣,皇帝骗民众,民众骗皇帝……这一系列的骗深刻地揭露了皇帝、大小官吏和人们的虚伪、奸诈和愚蠢的丑恶本质。笔者见状,适时抛出了第二个问题:“请问谁最后揭穿了这个大骗局?”答案:一个孩子。作者让天真无邪的孩子最后揭穿了骗局,孩子敢于说真话与其他人形成了对比,同时寓严肃的主题于诙谐的故事中,增强了童话的艺术感染力。

整堂课其实就由两个大问题构成:重点突出,主题明确。由此可见巧妙提问的重要作用。笔者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强调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同时,更希望看到的是学生因语文而快乐,愿意积极地参与到每节课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地融入集体,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亲近语文,从内心深处接受语文,而这一切可以从巧妙设计提问开始。

初中语文教学是一项需要花心思的工作,我们不能只期盼“无意插柳柳成阴”,更应该在课前巧运匠心,以达到“有心栽花花满园”的美满。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太仓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整堂孔乙己皇帝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皇帝需要帮忙吗
皇帝怎么吃
孔乙己(下)
孔乙己
花园里上课
花园里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