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静
课堂生成是动态的,随时都有不可预料的“错误”生成,这也是学生思维的展示,反映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积极思考。教师要在维护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上,利用好“错误生成”的花朵,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对“错误生成”进行思考、探索和交流,使之成为自己成长道路上的阶梯,不断地突破自我,实现能力的提升。
一、捕捉错误,激励学生的深度质疑
教师要注重学生在错误的基础上进行深层质疑,使学生能够全面、细致地分析,从“错误源头”上纠正学生的思维、思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动力。例如,在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时,在实验结束后,学生对导管移出和酒精灯熄灭的前后顺序总是搞错,甚至有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先后。教师邀请学生上台演示这两种假设,在给试管加热一段时间后,撤去酒精灯,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导管中的液体开始倒吸,使水进入试管,热的试管由于受到骤冷而忽然破裂。剧烈的实验现象刺激了学生的感官,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学生深层地了解了实验的先后顺序,理解了规范操作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捕捉,引起了学生对问题的讨论,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问题、设计实验,最终实现对问题的解决,挖掘出了错误生成背后的价值,使学生深刻认识、全面提高。
二、利用错误,引导学生的实验探究
教师的引导要结合学生的生成,利用学生的错误生成来帮助学生调整思路,从而帮助学生扫除思维障碍,获得自身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错误生成”,挖掘其中蕴含的价值,使之成为学生对新知探索和研究的动力。例如,在学习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时,教师可以先对“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进行演示,使学生直观地看到铁的溶解和铜的生成,让学生顺利地总结出:铁可以置换出铜,是因为铁比铜活泼。然而教师再让学生进行知识延伸,自己设计一个置换反应时,有的学生会提出钠与硫酸铜溶液之间的置换,如果教师简单地解释为不可以,学生就很难理解为什么钠比铜活泼却不可以。这时,教师可以将错就错,给学生演示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当学生观察到气体和蓝色沉淀生成时,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点燃了,都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实验现象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学生理解深刻、便于记忆。这样的错误生成,恰恰推动了课堂的发展,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深度探究、刨根问底中理解了知识的实质,收获了更全面、具体的知识结构。
三、挖掘错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错误也是学生思维的展示,表达了学生真实的想法和理解,也是经过学生进行合理推理和猜想得来的。教师要能够深刻地挖掘错误背后的价值,引导学生在探究中突破自己,发现自己在理解上的错误,从而实现最终的创造。例如,一道习题:在Fe0、Fe304、Fe203、FeSO4、FeS这些物质中,铁元素的质量百分数最高的是哪一个?有个学生兴奋地说道:“FeO,因为它里面只有一个氧原子。”还有几个附和的学生,我请学生详细地说明。学生很兴奋地叙述了自己的方法,氧原子的个数得来的,氧原子的个数越多其铁元素的含量越高。在了解了学生的错误症结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再次观察,在计算过程中要综合地考虑分母、分子的量,而不是单一的考虑一项。学生通过冷静的思考和激烈的讨论,最终修正了自己的方法,使用铁原子比氧原子的个数比来判断哪个物质的铁元素质量百分数高,将硫按照两个氧来思考。通过这样的观察、思考、整理总结,使学生对原有的方法进行了修正,获得对自己原有能力的突破和创新。
四、整合错误,提高学生的复习实效
学生的复习其实就是一个补漏查缺的过程,这个漏洞的修复恰恰显示了学生的错误。在复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错误生成进行整合,以使复习内容有重点、有针对性。例如,学生在学习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时,有的同学认为氯化钡溶液和稀盐酸的顺序可以颠倒,结合学生的讨论,教师利用硫酸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进行对比,学生发现两者的现象不同,正确的顺序可以排除银离子的干扰。当错误再一次显示在了学生的面前,使学生再次获得提醒,及时地纠正了自己的错误,起到了“亡羊补牢”的效果。通过这样的复习,切实地从学生的思维弱点出发,提高了复习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每一个生成都是通过学生的认真思考得来的,只要我们能够把握时机,发展和创造性地对待学生的错误,不但不会挫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反而会促进学生知识的完善,成为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作者单位:江苏如东县洋口镇洋口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