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歌归”的山城往事

2015-09-10 07:22马拉
红岩春秋 2015年7期
关键词:贺龙黄埔重庆

马拉

李满红翻开一本封面烫着金字的李氏家谱,里面篇幅最多的是关于他爷爷李岳阳的事迹和照片。李岳阳出生于四川安岳,黄埔一期学生,和国共两党名将孙元良、李延年、徐向前和左权是同学。黄埔毕业后曾参加过东征、北伐和淞沪会战。因和贺龙是结拜兄弟,曾放贺龙一马,后来被老蒋撤职并撤销黄埔学籍。20世纪40年代在重庆改行,开了一家名叫“凯歌归”的餐厅,发明了名菜“轰炸东京”。1982年,李岳阳于台湾病逝,葬礼由台“国防部”3军仪仗队用国民党党旗盖棺,孙元良、王叔铭任盖棺人,蒋经国题写墓碑“忠勤堪念”。

黄埔生

李满红已故父亲李任曾任重庆25中校长,还曾是陶行知的学生。李满红说:“1944年,陶行知到爷爷家作客,爷爷拉着我爸爸的手说:‘犬子并非天才,而是地才,就跟陶先生去读书吧。’5年后,爷爷去了台湾。1982年,本来约定在香港和我爸爸见面,但从台北出发之前,爷爷把腿摔伤了,只有婆婆来到香港,和我爸爸、妈妈、大哥见了一面。”

李任此后再也没有机会见到父亲李岳阳,李满红说:“爷爷老家在安岳,但爸爸从小只说我们老家在泸州,因为婆婆是泸州人。爸爸经历过文革,从来不说爷爷的事。直到爸爸到香港和婆婆见了一面,安岳老家也来人对我说,满满,你爷爷了不起,我才晓得自己原来有一个黄埔出身的爷爷。”

李满红这才开始从父亲和老家人那里“看见”爷爷。“爷爷最早是四川桑蚕学校的学生,后来考入四川军官教导团,毕业后,从排长、连长做到团长。黄埔军校开办时,爷爷已在石青阳(杨沧白的学生,重庆大袍哥石孝先的父亲——作者注)的部队当了6年团长,他马上辞职去投考黄埔。学校见他当过团长,要他当教官,但他不干,偏要当学生,考入了黄埔一期。他与胡宗南、曾扩情、韩浚4人的年龄最大,同学都喊他们‘老大哥’。”

毕业后,李岳阳参加了北伐,和黄埔同学一起击溃吴佩孚主力,占领武汉后,和绿林好汉出身的贺龙一见如故,义结金兰。李满红回忆:“爸爸小时候曾看过爷爷的一本相册,有很多他在战场上的照片,有些是骑马照的。爸爸说,爷爷从小饱读诗书,是个儒将。他还记得爷爷在照片下方配了一些字句,像‘斩将牵旗,追奔逐北’‘疲兵再战,一以当千’‘踏花归来马蹄香’,很有诗意!”

当贺龙参加南昌起义失败后,率部转战,要通过李岳阳的防区,这就给李岳阳出了一道难题:一边是江湖兄弟情,一边是老蒋校长令。老蒋事先已密令他加强截击,不让贺龙通过。“最后,我爷爷还是偏向结拜弟兄,和贺龙暗中商定‘你们半夜偷偷通过,我睁只眼闭只眼’。老蒋后来觉得我爷爷负了他,本想严惩,但又念师生之情,就把我爷爷的黄埔学籍和团长职务撤销了,永不重用。新中国成立后,贺龙带了一件黑色的呢子大衣送给我爸爸,爸爸后来捐给了安岳博物馆。”

凯歌归

1984年,曾在台湾陪护李岳阳的一个隔房侄儿,从台湾绕道日本、香港回重庆找到李家。李满红这才知道,爷爷当年到战时首都重庆后,既然“永不重用”,也无意宦海沉浮,干脆开了一家大馆子,而爷爷这个隔房侄儿李平禄,就是凯歌归的首席堂倌。

李满红说:“找到我们的时候,李平禄60多岁,已退休,家人都在台湾。后来他多次回来,就住在我家。他说,最先他在老家放牛,吃不饱,爷爷回去看到他,就说我在重庆开馆子,差个跑堂的,你干不干?他就跟着爷爷去了,啥子都要做。婆婆有个使唤丫头,后来也嫁给他当老婆。”

军统大特务沈醉曾在回忆录《军统内幕》中提到过凯歌归:“邹容路有名的四川餐馆新味腴。隔壁另一家有名的川菜馆凯歌归,虽为黄埔一期毕业的李岳阳集股开设,是国民党高级军官常去的地方,但已和军统打成一片。”

重庆足球界前辈黄振惇是李家亲戚,他说:“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在永川老家太平寨躲飞机,回重庆就住在三孃家里,就在凯歌归边上。凯歌归介于国泰和颐之时之间,虽是川菜馆,但很洋气。楼下是舞厅,晚上吧台上坐着舞女,《夜上海》和《野玫瑰》的唱片,放得叮里啷当的。”

美国大兵也是常客,黄振惇说:“美国兵给我们发口香糖,像现在阿司匹林那种一板一板的白色药片,掏出来,抠一颗给我们。美国人有亲和力,喜欢小娃儿。”

李满红说:“李平禄当时只有十五六岁,他说那时的警察还用警徽换他们凯歌归的员工牌,别小看这个员工牌,看戏不要钱。我爷爷脾气好,爱讲笑话,但有一次,他一进门就扇了李平禄一耳光,李平禄说:‘幺叔,我没做啥子,你啷个打我呢?’我爷爷说:‘我不打你娃,我打哪个嘛!’李平禄这才明白,我爷爷其实心里很苦闷!”

从黄埔一期变成凯歌归一期,李岳阳本来就窝火,一旦听到从前的黄埔兄弟从前方传来的战况,就更加郁闷。黄埔兄弟们还叫他老大哥,李平禄每次都会听到幺叔很不好意思地说:“啥子老大哥哟,你们在前方拿枪杆子,我在后方拿锅铲子;你们在前方杀敌,我只能在这里杀鸡杀鸭。”他把餐馆取名凯歌归,就是祝愿黄埔学子浴血抗战、凯歌归来的意思。

“轰炸东京”

战时首都名店云集,各有名菜。比如小竹林的蒜泥白肉、白玫瑰的纸包鸡块、醉东风的口袋豆腐。李满红说:“我爸爸记得,凯歌归的名菜最先有‘樟茶鸭子’和‘肝膏’等,后来推出3大名菜:一是‘轰炸东京’,就是锅巴鱿鱼;二是‘还我河山’,就是荷叶粉蒸肉;三是‘凯歌归来’,就是清蒸中华鲟,都跟我爷爷的抗战心情有关。”

“轰炸东京”的原型“锅巴肉片”,本是一道传统川菜,又叫“响堂肉片”,被李岳阳包装成“轰炸东京”后,从此成为“陪都第一名菜”。据市府参事室文史老前辈陈兰荪先生《重庆旧闻录1937-1945(官场钩沉)》中《李岳阳开“凯歌归”餐厅》一文所述:1944年6月16日这天,李岳阳和白玫瑰餐厅的老板唐绍武正在凯歌归闲聊,政府防空处主持日常工作的防空专家丁荣灿少将兴冲冲跑来说:美国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已于当天零点从成都基地起飞,首次轰炸日本本土的钢铁中心八幡市。

李岳阳和唐绍武这些美食家,就想以菜报国,表达心意。他们原来有一道锅巴海参或鱿鱼的名菜,就是把炸得酥脆的锅巴放在大盘中垫底,堂倌端上桌,再把一大碗热滚滚的海参汤居高“淋”下,酥脆锅巴一遇热汤,立马溅起一阵“嚓嚓”作响的“轰炸”之声,色香味俱全,以声夺人。

李岳阳他们把这道老菜翻新命名为“轰炸东京”,并宣布凯歌归和白玫瑰餐厅从即日起,此菜赠送3天,堂倌一边上菜,一边报菜名“轰炸东京了!轰炸东京了!”讨个口彩,火遍重庆。

凯歌归后来开到上海去了,李满红说:“1948年,婆婆在台湾高雄和台北开了家凯歌归。在上海,门外炮声轰隆,我爷爷还在忙着给凯歌归搞装修。最后只能穿件衬衫,坐最后一班军舰逃回台湾。高雄那个凯歌归,最后卖给了‘海军司令’桂永清办海军俱乐部。在台湾,爷爷花9根金条买了栋日式小平房,一家人艰难度日。蒋经国上台后,日子好过了,爷爷去世后还被追认为中将。”

现在,川中名士、荣县大文人赵熙手书的“凯歌归”匾额还放在爷爷台湾的家里。李满红有一个心愿,“我一直在想,好久去台湾跟婆婆和那边的亲戚们商量,我们下一代是不是在台北或在重庆,把爷爷创下的老字号‘凯歌归’再开起来?”

(作者单位:重庆晨报。图片来源:李满红提供)

(责任编辑:邓明珠)

猜你喜欢
贺龙黄埔重庆
蒋介石唯一一次约见贺龙:这人可怕,以后不约
数说:重庆70年“账本”展示
贺龙威望哪里来
陈福成:为祖国统一尽力是两岸黄埔人的天职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
贺龙火烧裂口
《同仇敌忾:黄埔将帅浴血抗日记》等56则
夜袭盐税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