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味教学法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2015-09-10 07:22向晓璐
语文教学之友 2015年8期
关键词:记叙文细节教学法

记叙文, 指以叙事、记人、写景或状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而记叙文写作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把人物描写得形象生动,如何把事情的经过描述得清楚有吸引力,如何把景、物写得如在眼前,并能寄托自己的情感或志趣。写好记叙文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但是,就记叙文写作现状而言,初、高中存在着不同的困境:初中记叙文写作是“一枝不秀”, 内容空洞、条理不清、中心不明确等突出问题成为学生和教师心中共同的痛;高中记叙文写作是“自生自灭”,因考试原因而使记叙文写作让位于议论文写作,而语文教师也普遍对记叙文写作弱化处理。这样的结果就根本无法实现记叙文写作要求。

为了解决这个长期困扰师生的问题,不少研究者都在积极探索切实有效的记叙文写作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阅读与写作结合法(即“读写法”)、片段式训练法、五段式作文法、“数码故事叙述法”等。 这几种方法,有的已经相对成熟,有一定的影响;有的虽然还在逐步实践,也能给记叙文写作教学带来一些新起色。但是,目前的写作教学研究基本还是游离于教法之外,有的是在教学资料(如“读写法”或“教材法”)、学生学习工具(如“数码故事叙述法”)或者评价措施上做文章,有的则是退而求其次(如“片段法”、“五段式”),希望寻求逐渐突破。而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究竟应该采取怎样的教法,这些研究还没有告诉我们答案。本文将着重阐述语文味教学法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期对作文教学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语文味教学流派创始人程少堂教授曾指出:“语文教学既要强调大道无形,又要强调大道有形。强调大道无形就是强调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强调大道有形就是强调语文教学的规律性。语文教学的大道,是有形和无形的结合。”[1]所以,我们在进行记叙文写作教学研究时,既要研究记叙文写作教学和其他写作教学上的共性,也要研究记叙文写作教学本身的独特性。“教无定法”,但是教法有优劣之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语文味教学法已经悄然成为一种内涵丰富、鲜活独特的生命力顽强的教学方法。语文味教学法归纳出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的四大元素——语言、文章、文学、文化。这四个元素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而每一篇课文都是整个语文知识的全息元,或者说是语言与文章、文学、文化的有机统一。”[2]

对于记叙文写作教学来说,“一语三文”的语文味教学法的“全息观”把记叙文写作放在语文学科的整体视野之下,有局部的细作精耕,也有全局的整体关照。

一、语言层面的运用

语文味教学流派认为,语言是整篇文章的基石和载体。对于记叙文写作而言,语言的要求有两个层次:准确和生动。

在这里,着重分析记叙文写作中语言准确的必要性,而对于语言的生动则放到“一语三文”中的“文学”环节中加以分析。

应该说,记叙文语言准确的要求,在各种版本教材中写作知识的表述是缺位的,人教版《写作与说话》中对记叙文的写作知识提出的语言要求就是四个字“生动形象”,其实,记叙文的写作原本也有“平实”与“生动”之分,而现在只要求写“生动的记叙文”,对于记叙文的语言要求有了拔高之嫌,抽掉了语言的平实之基。这好比对一个学习书画入门的人提出齐白石等大家的要求层次,显然是行不通的。因此,从写作初步的要求上看,语言的准确是基础。

记叙文写作语言的准确,至少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如实反映外生活,作文中不能出现“繁星满天,一轮明月挂在天上”之类的一些不符合生活事实或事物逻辑的语言;一方面是如实反映内生活,写记叙文要保证写作态度的真实,要说真话抒真情,不虚情假意。我们认为,中小学记叙文写作的本质,就是忠实地记录生活,原则上不得虚构。

二、文章层面的运用

语文味教学流派对文章采用了这样的解释:“这里的文章,包括文章的信息(材料、意旨、感情等)、体式(结构、语体、体裁等)、技法(篇法、段法、句法等)。”[3]文章层面是整个中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文章层面在写作教学中就是要教会学生写作时如何选材立意,如何结构全文,如何让习作条理清晰结构严谨——重点是教会学生写作时如何做到言之有物和言之有序。

1.言之有物是基础。不容忽视的是,新课标要求“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各地中考都把“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放在作文评分标准的第一位。要让习作内容具体,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写作时重视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王光祖、杨荫浒先生主编的《写作》中这样定义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对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细枝末节的描写,它是记叙性文章的最小描写单位,可以说没有精湛的细节描写,就没有真切生动的艺术形象,更谈不上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

而有些修辞手法或者写作手法,例如比喻、对比、衬托等,则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弥补直接描写的局限,从而极大地拓展写作空间。例如,《登徒子好色赋》对东家之子的描写:“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

由此可见,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的运用是记叙文言之有物的两大法宝。

2.言之有序很重要。要做到言之有序,首先要引导学生掌握记叙文基本的写作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使习作脉络清晰,波澜起伏,富有吸引力;其次,记叙文写作中常见的首尾呼应法、一线贯穿法、小标题串联法、回环往复法、日记连缀法、五段式作文法等结构方式,也值得教师们引导学生学习并练笔。

三、文学层面的运用

语文味教学法对“一语三文”之中的“文学”作了如下阐释:“这里的文学,主要是指作为一种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学,主要探讨语文文本中语言的情境化和个性化以及文学语言本身具有的形式美,以及如何运用语言手段刻画文学形象等问题。”[4]文学环节的教学是要教会学生写作时如何使笔下的文字富有美感和创意,如何让自己的作文富有文采。这一环节的教学则可以从修辞手法、陌生化表达、表现手法的运用等方面展开。

1.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让笔下的文字富有美感

文学层面的修辞手法和文章层面的修辞手法的运用目的和作用不同,文章层面的修辞手法的运用是为了丰富写作对象的内容,文学层面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则是为了美化笔下的文字。

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说和细节描写相得益彰。古诗中描写雪景的千古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由白雪覆盖枝头的情景联想到梨花开放,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给人以无限美感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蕴。

2.陌生化表达可以让笔下的文字富有创意

“陌生化就是对常规常识的偏离,造成语言理解与感受上的陌生感。”[5]此处的“陌生”一词并无贬义,而是借以表达语言运用的创意给人带来的新鲜感。例如,原句“蜡烛在燃烧”平淡无奇,如果改成“蜡烛在寂寞地燃烧”立刻焕然一新,“寂寞”本来是形容人的状态的,这里用来修饰蜡烛燃烧的状态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作为创造性非常强的写作活动,语言的陌生化追求,往往是写作者倾注心血之处,正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记叙文写作应该鼓励中学生在语言的创意上不断追求,在锤炼语言中获得语言审美的快感。

3.表现手法的运用能让笔下的文字富有波澜

表现手法主要有象征、抑扬结合、对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照应、悬念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文学层面的选点。

引导学生把作文写得有波澜首先是记叙文写作真实性的需要。以表现手法中的“抑扬结合”为例,人性本身决定记叙文写人要真实就要有波澜,因为人都是有优点也有缺点的,所以写好人不要神化(鲁迅批评《三国演义》写孔明近乎神),写坏人不要鬼化(妖魔化)。

其次,将作文写得有波澜同样还是审美心理的需要,应该引导学生采用一定的表现手法使得作文读起来更有吸引力。例如,“悬念”的运用,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平铺直叙的文章只会让人感觉一览无余,索然无趣。

在训练学生写作记叙文的过程中,可以把写作技巧分解为修辞手法、语言陌生化手法以及各种表现手法,并逐渐学会它们的综合运用,学生有了这些“兵器”,化而用之,无意而用,就可以达到记叙文写作训练的目的了。

四、文化层面的运用

语文味教学法对一语三文之中的“文化”作了如下阐释:“这里的文化,则主要指反映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深层结构。”[6]文化环节的教学要引导学生挖掘写作对象或者内容的文化内涵和深度。这一环节的教学可从三个层面进行。

1.可以进行不同文化的横向对比。例如,林黛玉和朱丽叶对于爱有着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林黛玉是含蓄内敛的,喜欢试探;朱丽叶是热情奔放的,喜欢表白。她们的差异其实是民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存在巨大差异的缩影。

2.可以是不同时期文化的纵向比较。例如,有一个有趣的经济学理论,认为女人的裙子长度和社会经济情况成反比。“裙边理论”的提出者发现,上世纪20年代和60年代繁盛时期的美国,妇女普遍选择短裙,结果股市也随之上扬;相反三四十年代的经济危机时,她们选择穿长裙,市场也逐渐走低。也就是说,女人盛装打扮、着装性感是经济大好的兆头。

3.可以是挖掘写作对象本身所具有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例如,中国古代女人的裹脚所包含的深层次的文化心理特点。女人裹脚首先是符合男尊女卑的社会地位要求,是为了满足男人的保护欲和审美心理;其次也符合封建社会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模式。

教师进行文化层面的选点应该注意的是,在前三个因素一一渗透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延伸出来,和前面的语言、文章、文学三个环节是一脉相承的。

当然,让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有意识地以文化视角去关照生活、观关事物,的确是一个相当高的要求。但是,任何事物、人物的背后,都有文化立场的存在。以文化关照语文,这也是语文味教学法区别于其他语文流派的重要的特别之处。

我们在用“一语三文”教学法进行记叙文写作指导时,既可以面面俱到,从语言、文章、文学、文化四个方面进行指导,即语文味教学法之常式;也可以灵活机动,撷取某一个方面进行挖掘,即语文味教学法之变式。总之,“一语三文”的舞台非常广阔,等待着我们大有作为,开辟出一番新天地。

附:语文味教学法之记叙文写作指导教学常式设计

用细节描写凸显人物个性

设计者 向晓璐

教学目标

一、初步掌握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二、领悟写作中表现人物个性的重要意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用细节把人物性格写像

1.你猜对了吗

课前布置作文《我的同桌》

2.组长从本组的作品中任意选一篇练笔,让其他同学猜写的是谁。

3.各人把练笔交给被描写的同桌,让同桌写上评语“像”或者“不像”。评语为“不像”的习作需修改。

二、用细节把人物性格写细

1.比一比,哪段写得好

选择内容相似的,学生讨论哪段写得更好。

分析:写得更好的段落是因为紧扣特点并很具体。

2.学习优胜习作的方法,修改自己的练笔,争取写得更“细”!

3.每组挑选出写得最细的段落,上台展示。

三、用细节把人物性格写美

1.我是小记者

(1)由小“记者”,采访刚才展示环节中被描写的同学,采访的问题是:“你喜欢描写你的这篇文章吗?为什么?”

(2)有不少同学说不喜欢。

原因:自我最欣赏的优点没有被表现出来。

2.学习文学作品表现人物个性的手法

根据文段,归纳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等细节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3.学生再次修改,展示能体现同学性格之美的佳作。

四、用有文化内涵的细节写出人物的文化特色

1.由《背影》中的父亲买橘子的情节和《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父亲鼓励孩子自己爬下悬崖的情节体会中西方父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2.由林黛玉和朱丽叶的语言描写片段,体会其中蕴含的不同文化特色。

3.学生再次练笔,试着表现出人物的文化内涵。

注释

[1]程少堂《程少堂讲语文》,语文出版社,2008年版,第213页。

[2][3][4][6]程少堂《建构一种新的教学法:语文味教学法》,《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4年第2期。

[5]李宏伟,胡光美《汉语修辞中常见的陌生化形式及其表达效果》《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作者单位:深圳市南山区丽湖中学)

猜你喜欢
记叙文细节教学法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努力写出“高像素”的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详略得当 凸显中心——初中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安排教学指导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关注48个生活细节
细节取胜
时尚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