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杜鹃啼又是,非比昨日愁煞人

2015-09-10 07:22罗彩艳
语文教学之友 2015年8期
关键词:杜鹃鸟杜宇声声

罗彩艳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一首好诗,往往借助于意蕴丰富的意象,传达出作者复杂的思想情感。杜鹃入诗便是如此。

杜鹃鸟,即子规,又称“望帝”、“望帝魂”、“蜀王魄”、“蜀帝魂”、“古帝魂”等,因为有了“望帝啼鹃”这个神话传说,杜鹃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自然之鸟,而成了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文学意象。杜鹃入诗,诗人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表情达意。

一、杜鹃的叫声

杜鹃“不如归去”的叫声,最容易触动漂泊天涯的游子的心弦。“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曹伯启《子规》)杜宇魂化为啼血的杜鹃鸟,年年啼鸣,声声沥血。不管是贪夫,还是远客,听到杜鹃的叫声,无不低眉惆怅、寸断肝肠,思乡难归的愁情跃然纸上。“鸟啼一夜劝归去,谁道东川无杜鹃。”(秦观《踏莎行》)杜鹃也善解人意,知道我有欲归的念头,也“一夜劝归去”。诗人名为咏杜鹃鸟,实表达思归之情。

在闺中佳人听来,杜鹃声声,也象征了内心抑郁、寒凄的伤感。“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李重元《忆王孙》)一个幽怨的女子,在杜鹃声声中,消魂黄昏时,游荡在千里之外的芳心也不得不深锁在常日紧闭的门扉中。杜鹃负荷了思妇的无穷哀怨。

另外,杜鹃因鸣声似“布谷”,鸣又当播种时期,故相传杜鹃为劝耕之鸟。“田家望望惜雨乾,布谷处处催春种。”(杜甫《洗兵马》)诗人借杜鹃的叫声,写出了劝农人毋误农事,趁早春耕的意愿。

二、杜鹃的身份

传说中,杜鹃是蜀王杜宇的化身,古人常用杜鹃来表达亡国之痛。“杜宇曾为蜀帝王,化禽飞去旧城荒。年年来叫桃花月,似向春风诉国亡。”(胡曾《成都》)杜宇,虽禅位退隐,国亡身死,却魂化为鸟。哀怨凄悲,动人肺腑的叫声,传达出了亡国之痛。

也有借这个典故抒写怨恨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诗人同样用了望帝去国怀乡,魂化杜鹃,悲鸣寄恨的典故,寄托了自己不泯的冤恨。

三、杜鹃的行为

传说杜鹃啼叫时嘴里会流出殷红的血,故“杜鹃啼血”也被赋予了丰富的意蕴。

用以表现环境的凄凉。“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诗人借“杜鹃啼血”来渲染江州的荒凉,表达自己被贬江州的哀怨之情。

极言诗人内心的悲苦。“杜宇一声裂石文,仰天啼血染白云。”(柳永《安公子》)杜鹃的一声悲啼能裂开石纹,它仰天啼血,鲜血染红了白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把它的啼声写得悲切至极,足见诗人心头的苦痛之深。

加重诗人思亲的愁绪。“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贺铸《忆秦娥》)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

也用来比喻忠贞不二。“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文天祥《金陵驿》)即使是死了,也要变成啼血的杜鹃,飞回江南,飞回家乡。化鹃啼归的心愿,正是诗人坚贞不屈的写照。

说起杜鹃鸟,也不得不说杜鹃花。

一般情况下,鸟和花有连带关系,并不稀奇,但杜鹃却是花鸟同名,实为难得。杜鹃花,俗称映山红。因为花开时正值杜鹃啼鸣的季节,且杜鹃花的颜色红艳欲滴,故人们很自然把杜鹃“花”和杜鹃“鸟”联系起来。“一园红艳醉坡陀,自地连梢簇蒨罗。蜀魂先归长滴血,只应偏滴此丛多”。(韩偓《净兴寺杜鹃一枝繁艳无比》)诗人咏杜鹃花,就是咏叹了这一悱恻哀感的传说故事。“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成彦雄《杜鹃花》)同样写出了“杜鹃鸟”和“杜鹃花”的密切关系。“杜鹃花下杜鹃啼,苦风凄雨梦亦迷。”(黄遵宪《杜鹃》)杜鹃鸟在杜鹃花下“啼”,这种凄苦之声在风雨中回响,使风雨也显得“苦”“凄”,自己的梦境也格外凄迷。诗句以“杜鹃花”来衬托“杜鹃啼”,产生出异乎寻常的效果。

“景由心设,情由景生”,在古代,有“天地间愁种子”之称的杜鹃成为多愁善感的文人寄托伤感和哀怨的对象自在情理之中。如今,每听杜鹃啼叫,除了能自然想起这些脍炙人口的“杜鹃诗”来,恐怕再也不会“愁煞人”了,因为“杜鹃声并不悲哀,古人听了要心酸,要断肠,多半是一种心理作用吧”。(周瘦鹃语)

(作者单位:白银市第六中学)

猜你喜欢
杜鹃鸟杜宇声声
谁说得对?
插秧有感
光荣的“逃婚新郎”
古诗词中杜鹃鸟的文化意象与英译问题
杜鹃鸟的损人利己行为
偶感
收集秘密的男孩
秋雨声声
昨天
杜鹃鸟(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