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预设”,动态 “生成”

2015-09-10 07:22邱华平
考试周刊 2015年74期
关键词:预设小学语文

邱华平

摘 要: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又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弹性“预设”是生成教学的基础,动态“生成”是预设教学的精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追寻预设与生成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精彩。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预设 生成

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整体,处处蕴含着矛盾,其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平衡与突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用通俗的话来说,“预设”就是大家常说的“计划”,而“生成”则是在执行预设过程中的“变化”。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又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所以,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追寻预设与生成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

一、弹性“预设”——生成教学的基础

精彩的生成离不开之前的精心预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重视弹性的预设。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师就应该用好、用足这个例子。首先,教师要静下心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弄清课文知识特点和学习要求,努力挖掘教材中能力训练素材和具有思维训练价值的学习内容,科学处理教材,将教材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前,要与文本对话,对文章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形成自己的观点。如果教师本身对教材钻研不透,即使在课堂上有再精彩的“生成”,恐怕教师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

其次,要有所创建,看到文本背后隐藏的信息,开发别人看不到的有效资源,同时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考虑学生情况,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学生会怎样学。对于一篇课文,想一想学生可能会读懂些什么,会获得些什么,哪些会触动他们的心灵,哪些地方需要帮助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拟定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正如于漪老师在《从此不借班上课》一文中所说:“教学的实效性与教学的针对性密切相关。对教育对象未做任何了解与研究,很难做到从他们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只有弄清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教师的预设才能合理,成为学生学习的真正需要。

如教学《天马》一课时的引入,我抛出了预设的问题:提起马,你有什么话想说?预设的答案是马曾经是人们的代步工具;马代表着一种永不停息的精神;说起马,让我想起了广阔的草原……可学生的回答却出乎意料,学生1:我想到了动画片中的马;学生2:我想到了《西游记》中的马。虽说出乎意料,但学生的回答都出自他们的真心和童真。我便顺势而导,追问:《西游记》中的马给你什么样的印象?学生一下子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纷纷发言:它是一匹健壮的马;它是一匹惹人喜欢的马;它会保护唐僧;它历经艰难险阻,始终忠诚于自己的主人……我又提示学生: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概括白龙马的特点呢?学生回答:善良;勇敢;忠实……学生自然而然的回答又回到我们想要的答案,而且他们兴趣盎然,此时导入是最好的时机。老师:的确如你们所说,提起马,每个人都会有许多话要说,老师对马也是情有独钟,因为它的强健,因为它的蓬勃向上,更因为他的执著与忠实。可见有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问题设计,才会有课堂上精彩的回答和学习兴趣的高涨,同时促进课堂教学有序进行。

二、动态“生成”——预设教学的精彩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发生诸多的意外,一旦出现“不速之客”,就要有心理准备,灵活应对,而不能拘泥课前的教案,有时可以巧妙利用意外的“生成”,让其成为我们课堂上意料之外的精彩之举。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用自己迷人的亲和力感染学生。观摩贾志敏执教《普罗米修斯》、戴建荣执教《揠苗助长》等精彩课堂,我们都会感受到师生间的融洽和谐,学生与老师心灵的“零距离”。反之,学生正襟危坐,老师维持所谓的“师道尊严”,这样的课堂想必不会双赢。

其次,教师要努力提升教育智慧,善于捕捉动态资源。“教学就是即席创作”。当课堂上出现动态教学资源信息时,教师的第一反应应该是辨识其价值,去伪存真,做出教学决策:是否有用?何时使用?怎样使用?继而确认资源特点,并将之融入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资源识别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

如我在学生学习了课文《草帽计》后,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师:阅读时注意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如文中写到红军扔草帽,而白军却怎样?生:“捡”草帽。(板书“捡”)师:文中所描写的场面,用“捡”来概括够吗?生:不够,应用“抢”。(在黑板上用修改符号把“捡”改为“抢”)师:为什么?生1:因为白军人困马乏,眼冒金花,见到草帽肯定抢。生2:因为白军是一窝蜂似的,应用“抢”。生3:用“抢”更能突出白军的丑态……如此恰到好处的点拨,使儿童的潜能得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师生获得前所未有的新的认识。由此可见,教师抓住学生在课堂中产生的新问题,调整教学进程,因势利导,这样学生思想的火花一瞬间就会被点燃,思想的闸门一瞬间就会被开启。学生的生命状态得到充分的关注,课堂也就生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当然,课堂教学是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我们要理性地看待“预设”和“生成”,预设要有弹性、有留白的空间,以便在目标实施中宽容地、开放地纳入始料未及的“生成”。对学生积极的、正面的、价值高的“生成”,要大加鼓励、利用;对消极的、负面的、价值低的“生成”,要采取更机智的方法,让其思维“归队”,回到预设的教学安排上,从而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因预设而有序,因生成而精彩。

猜你喜欢
预设小学语文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探讨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