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语文学习的“营养餐”

2015-09-10 07:22张子霞高明华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正餐营养餐丛书

张子霞 高明华

在农村基层学校从教语文多年,和许多同行有着相同的感慨:现在的许多孩子,在语文方面存在着严重的“营养不良”。就拿我们今年教的七年级新生来说,已经升人初中,可许多学生的作文水平仅相当于小学三、四年级的水平:仅500字的作文,许多孩子写不够字数,且错字连篇,材料老套、贫乏,内容干瘪,情感匮乏,无病呻吟,抄袭、模仿严重;阅读分析文章常常不得要领,抓不准重点,语言表达不到位。这些状况百出的局面,着实让人既心疼又头疼。仔细探寻病根,乃是学生阅读量太少、阅读面太窄。如何让孩子们快速增加“营养”,摆脱“营养不良”,乃是当务之急。值得庆幸的是,语文教学迎来了一场崭新的革命一一“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它如同下了一场及时雨,给这些干渴的小苗带来了甘露,也给新课改输入了大量新鲜血液,强有力地推动了这场改革的步伐。

初中“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每学期6本,配合每册语文教材单元内容编写,每本大约五十多篇选文,每学期三百余篇,初中三年约两千篇。丛书编写符合学生特点,所选篇章篇幅适中,针对性强,内容健康,感情真挚。丛书补充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也震撼了学生的心灵。真的非常感谢丛书的编委们,用他们的爱心、责任心,用他们的智慧、阅读经验、人生经验开启了学生们阅读的大门,补给孩子们大量的“营养”。丛书让孩子们每天在不费吹灰之力的情况下,直接和那么多古今中外的名家、智者交谈,欣赏他们的名篇名段,体会他们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给学生们紧张忙碌的初中生活,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一份珍贵的回忆。

而面对这么多极品佳肴,怎么吃、何时吃才能让孩子们消化好、吸收好,又成了一个大问题。学校教学每学期课节数固定,每节课教学任务固定,一节课完不成教学任务,势必影响下节课乃至整学期的教学任务。丛书内容篇章繁多,全部整合到课内完成肯定不行,如果把丛书放任让学生回家作为课外读物来阅读,又很容易落空,学生们往往不能保质保量完成阅读,也违背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所主张的课内阅读原则。怎样在不影响教学内容和进度的情况下,把丛书有效、及时地整合到日常教学和学生生活中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下面,我就把自己实践丛书教学的几点做法介绍一下。

一、正餐前的开胃小汤

每节正课(“正餐”)前,我都设计了课前演讲这个环节。以前,都是让学生自己收集整理资料,确定演讲内容,虽然也体现了自主学习,但占用了学生许多时间和精力。现在好了,丛书中有这么多现成的资料可以直接拿过来用,师生其乐融融。我把语文教学进度表贴在班级的墙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长和组员根据每节课的内容,共同商讨,选择“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相关的篇章。这样在不知不觉中组内成员进行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我给学生的要求是:不要去背诵文章,要用自己的话去讲述去概括文章的内容、写法或情感,重点谈自己的感悟,尤其是在你的生活中得到的启示。学生演讲时,其余的学生则打开丛书翻到这一篇,同演讲者一起走进文章,去感悟作者通过文字传达给我们的信息。以往讲演资料只在演讲者手上,如今资源共享,学生人手一份,增大了学生间的互动,更有利于评价和信息的整合。

如在讲授《散步》一文时,徐常宇同学根据文章中作者背母亲这一感人至深的情节,选择了丛书中《第一次抱母亲》这篇文章。他动情的讲演,感染了每个学生的心,尤其讲到母亲眼角流下泪水的时候,我发现讲演者和许多聆听的同学眼中也闪着晶莹的泪花。最后,他动情地呼吁:同学们,我们的母亲还比较年轻,现在还不用我们去搀,去背,去抱,但她同样也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爱。我们可否在她生病时给她削个苹果,端杯水;在她疲惫时,给她揉揉肩,捶捶背;在和她意见不统一时,顺顺她的心,不去顶撞。这些很容易做到。让我们今天就开始行动吧!他话音刚落,同学们就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学生们情感的闸门被打开了,“胃口”更是大开,本节课教学任务完成得既顺利又圆满,知识点学生掌握得又快又好,对内容的理解和吸收也比预期的效果要好许多。

二、正餐中的合理搭配

语文教学中,每节正课(“正餐”)的学习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每篇新课的讲授,既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可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对学生同时进行阅读与写作指导的最好方式,也是给学生提供最好、最直接的“营养”的最佳时机。教材与丛书的合理搭配,可以使学生全面、均衡地吸收“营养”,快速摆脱“营养不良”。如在讲授《散步》一文时,我重点引领学生学习、分析写作技巧,如学习开门见山、直接叙事的方法时,搭配丛书中《我在散场后等你》一文开篇直接点题、不拐弯抹角、直接叙事的方法引领学生比较,分析,使学生理解这样写的好处。还有课文中巧借景物烘托主题的写法,让学生再从《我在散场后等你》中寻找描写“风”的片段,体会风吹母亲几欲把她吹倒的描写,来体悟母亲在风中坚守、等待中的那份浓浓母爱。另外,课文中巧妙穿插、交代必要的内容、使叙事完整的写法,学生接触较少。《我在散场后等你》中“我”从剧院中黯然出来,在厅堂处穿插了那两个女人的对话,既揭示了“我”内心长久的困惑,也让学生茅塞顿开,领悟到“穿插”这种写法的妙用。就这样在比较中,教材与丛书整合;在分析中,教材与丛书互补;在教材与丛书合理的搭配中,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吸收,迅速提升。

其实,无论是教材中的课文,还是丛书中的选文,都离不开生活这块厚实的土壤,而学生就是不注重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不会用心观察,不主动汲取营养,才导致语文赢弱。在第一单元写作《从生活中学习写作》的作文指导课上,丛书更是帮了大忙,让学生真正了解了“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我结合丛书中的《母亲,我不识字的文学导师》《那一天,我终于读懂了爱》《我的妈妈,流泪的妈妈》三篇文章中的重点片段来引领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我在《母亲,我不识字的文学导师》一文中,重点选取了第18和第28两个白然段中对母亲恶劣工作环境的描写,先让学生以作者的身份去感悟这两个自然段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再让学生联想,结合万良当地实际,说说父母或其他亲人在万良人参市场做生意挣钱的情景,尤其是秋天,人参上市时恶劣的市场环境,以及他们整日整夜没时间回家的情景,去体会他们挣钱的艰辛。通过选文《那一天,我终于读懂了爱》中父亲亲手为作者制作书包,作者由厌到爱的心路历程,再想想自己生活中因虚荣、攀比而对父母不理解、怨恨的往事。由《我的妈妈,流泪的妈妈》中母亲以苛严的态度对待“我”,回忆自己生活中,父母对待我们的态度。让学生自己去体悟,从身边、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经过和这些篇章对比、联系,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果然佳作频出,像庄爽的《恼人的秋天》,徐雯雯的《爸妈,你们多睡会儿》,王然的《爱,还要会爱》……那些反映学生真实生活的作文,让学生领悟到写作的真谛,也让这些孩子们懂得感恩和回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丛书引领着孩子们不断向生活探寻活水,那潺潺不断的清水,注入了孩子们的心田,他们贪婪地吮吸着,不断强壮着,丰满着……

三、正餐后的零食补充

做过父母的人都知道,孩子正在长身体的时候,吸收得多,吸收得快,饿得也快。正餐后常要补充点零食,为孩子补充些营养,积蓄些能量。面对我们这些本来就语文“营养不良”的孩子们,多阅读、多补给显得格外重要。“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为孩子们提供了营养全面又充足的“零食”。除却在课前讲演和课堂比较学习中接触过的文章,还有相当多的篇章可作为课外阅读,放手让学生回家作为“零食”补充“营养”。为了让孩子们真正学有所得,课外阅读我要求学生以批注的形式来学习,先解决生字、生词,再从精彩词句、写作手法、选材、主旨等方面人手,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养成静心读书、用心品悟的习惯,边读边及时记录下当时的感悟。那些闪烁着思想火花的批注,流进孩子们的身体,融进孩子们的思想、生活,让他们充分意识到自己才是阅读的主人,并积极主动去阅读,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效率,从而提高语文能力。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课外阅读积累到一定量,我便趁热打铁,组织读书汇报课,展评优秀读书笔记。同学们把自家的“家珍”“零食”全都摆到桌面上,供大家一起“品尝”。他们因有相同感悟而惊喜,因有独特感悟而深思,因有差距而奋进。每次汇报展评课都成了孩子们的期待,成了他们共同进步的“聚餐”。

我认为语文教改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习惯,让孩子们终生受益,以提升全民族素质为最终目的,这才是教改的真正意义。这是一条任重道远的艰辛之路,但我相信假以时日,在丛书的帮助下,孩子们这些语文上的丑小鸭,定能长成美丽的白天鹅。我们期待着这一天早日来临!

猜你喜欢
正餐营养餐丛书
“人梯书库”丛书
营养餐“溢出垃圾桶”,谁之过
艺术创想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社会组织培训教材丛书》简介
多味营养餐
印度人不爱正餐好零食
承诺,不过是甜品
课间营养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