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
摘 要小学品德课程中的地理题材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只有坚持源于生活,服务生活,引领学生从生活出发,回归生活实践,才能提升学生的地理生活能力,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
关 键 词小学品德课程;地理题材教学;生活经验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5)08-0028-04
小学品德课程中的地理题材内容源于生活,自当服务于儿童生活。但是,在教材中,地理题材的内容呈点状,散落分布在各年级。这要求教师立足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实际,把握地理题材的脉络,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提升地理生活能力,让地理知识回归儿童生活,为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服务。
一、读教材,为地理生活把脉
小学品德课程中地理题材的内容教什么?每一个阶段教到什么程度?这是教师在开展本题材教学前首先应当明确把握的。
从知识范围看,教材呈现出随学生生活范围不断拓展的同心圆式内容特点。如学校环境、学校周边环境、本地区(区、县、市等)环境、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等简单地理概况,以及世界大洲、大洋的位置,相应的国家和地区地理知识等。
从知识深度看,从“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主要物产等有关知识”到“了解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再到“了解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知道并理解这些差异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要求学生从认识简单的地理现象,到比较、联系和分析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力要求逐渐提升。
细心梳理教材(本文以苏教·中图版品德教材为例),地理题材内容框架不难廓清。粗略划分,从一年级上册第2课《我们的校园》开始,学生已经懵懂地在运用地理知识:一上第5课《上学路上》,学生学习和运用了一些简单的地理知识。二上第2课《快乐的国庆节》中,学生初步感知到中国地图的形状,以及黄河、长江的走势。三下第10课《我的家乡在哪里》,学生在课本中第一次接触到正规的行政区划图,地图作为重要的地理学习工具进入学生的生活,此时,指向标(即方向的辨识)是教学的重点之一。五上教材中有许多与我国古代史相关的重要地图,如《大禹治水图》《长江黄河走势图》《印刷术外传示意图》《主要名胜古迹图》。五下则有与我国近现代史相关的重要地图,如《鸦片战争形势图》《清朝疆域图》《工农红军长征图》等;图例也在五下教材中开始出现,学生认图、读图能力进一步完善。六上、六下多是其他国家以及关于世界各地的重要地图,如《埃及在世界的位置示意图》《东、西半球图》《郑和远航线路示意图》等;六下则出现了地球仪、比例尺的相关知识。
通过以上梳理,我们不难发现,小学品德教材中的地理知识是伴随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水平的发展而不断扩大与完善的,这需要教师根据学情教对、教准、教透相应知识。
二、品生活,开启地理生活之旅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地理知识比较专业且严谨,而多数品德课教师地理知识储备有限,在教学中往往采用“我说你听”的教学方式,生硬地讲授地理知识,让学生识记相关知识点。这种割断地理知识与生活联系的教学,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品德课程中的地理知识教学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日常生活起航,引领学生探寻生活中的地理,才能取得实效。
例如,在正式学习“家乡哺育了我”(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前,鉴于学生将第一次接触正规的行政区划图,地图作为重要的地理学习工具将进入学生生活,我们特别安排了一节导读课《小小地图会说话》。
【教学片断】
教学环节1:走近地图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地图吗?在哪儿见过?
生1:我在商场里见过楼层的平面图。
生2:我们家贴着一张大大的世界地图。
生3:我到动物园玩时随处可见动物园的平面图,还用红色五角星标注出我现在所在的位置呢。
……
师:那你用过地图吗,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用到的呢?请拿出你从家里带来的地图,向全班同学简要介绍。
生1:这张是我们全家到迪士尼公园玩的时候,在入口处领取的公园地图。有了这张地图,我们就能更好地安排游玩路线,还能快速找到想去玩的地点。
生2:上次我们全家开车到杭州去玩时,就买了这张《杭州旅游景点地图》,杭州的大小景点基本上都能在这张地图上找到。
……
师:你觉得地图有什么用呢?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生1:地图可以告诉我们具体的位置。
生2:地图能给我们指明方向,因为我知道在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
板书:作用大
引入地图这一新话题时,教师并未出示任何一张地图,或向全班介绍什么是地图,地图有什么作用等。因为如此刻板的介绍会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索然。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地图并非完全陌生。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唤起生活记忆,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在回忆生活中感受到地图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就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到了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明认知,提升地理生活能力
地理题材的教学不仅要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更要提升其知识应用能力,服务于学生生活。教学中要充分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明确能力培养目标,不断提升学生的地理生活能力。
【教学片断】《奥林匹克的故乡》(六年级上册)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快速在地球仪或者世界地图上找到希腊的位置,并尝试用地理语言表述希腊的位置后,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任务。
师:其实一个地方的生活、习俗、物产、文化等多方面都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有紧密的联系,希腊也是如此。下面,我们再次通过小组选择主题共同探究,去发现希腊的地理位置和他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
生1:希腊地处地中海沿岸,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生2:希腊人非常幸福,由于岛屿众多,海洋对希腊气候的影响比较明显。即使在阳光强烈的夏季,在海风吹拂下,人们依然可以享受到和煦的阳光浴,阳光是希腊的“三宝”之一。
生3:正因为阳光、气候的影响,希腊盛产葡萄、橄榄、柑橘,那里的人也爱吃葡萄、葡萄酒和橄榄油。
师:是的,饮食背后是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形以及深厚的文化历史。哪一组对希腊饮食与地理位置的关系还有研究?
生4:希腊地处亚非欧三洲交汇处,所以这里的饮食兼有东西方的特色,菜既不像西方那么油腻,也不像东方会用那么多调料。
生5:我们组认为,希腊人的性格也与地理位置有紧密的联系。因为它地处三大洲交汇处,自古以来来来往往的过客很多,希腊人与外界的联系也很多,所以当地人性格非常爽直和热情,即使刚刚认识也能很快成为朋友。他们还喜欢聚在一起跳舞唱歌,不认识的人也会一起参与。
……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高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已具有了初步的抽象逻辑推理能力,简单的观察—归纳学习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其思维发展需要。为此,教师创设了具有挑战性的探究任务,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不仅让学生深刻认识了希腊的地理位置、气候等特点,更拓展了学生的认识领域,引领学生了解和思考他国的风土人情等文化特质,尝试探究差异产生的原因,学会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这将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研读2011版品德课程标准,我们不难梳理出地理题材教学的相关能力要求:首先是看图、识图、画图能力。“我们的学校生活”板块提出,中年段“能看懂学校和学校周边的平面图。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平面图以及上学路线图”。其次是寻找、查找能力。“我们共同的世界”部分提出,高年段要“知道世界的大洲、大洋的位置,能在地图或地球仪上找到相应的国家和地区”。第三是比较、联系、分析能力。品德课程标准明确了中、高年段都要“了解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知道并理解这些差异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立足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能力提升,真正让地理题材的学习为儿童生活服务。
四、重践行,让地理回归生活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地理题材的教学更强调让学生在生活中检验所学知识,深化对地理的理解。因此,地理题材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在生活中的实践运用,让学生在体验地理生活中,深化认知。
小学阶段地理题材的教学目标之一在于让学生会看、会用相关地理知识。那么,什么是“会用”?以地图为例,学生能够根据任务,从地图中提取有效信息,能根据不同的任务需要选择不同的地图,如什么时候只需要简要的路线图、方位图、示意图;什么时候需要使用旅游地图、景点地图;何时要用到详细而正规的行政图等。而在一张地图中,学生需要根据任务查找方位,用较专业的术语描述较准确的地理位置,有时甚至要把看到的内容记忆在脑海中、呈现在纸上。同时,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需要绘制平面图,也能促进学生的空间思维发展。仍以导读课《小小地图会说话》为例。
【教学片断】
教学环节:运用地图
师:今天,有许多老师是第一次来到我们学校,他们想要更快地找到我们的餐厅。你会为他们画一张什么样的地图,给他们作指引呢?
(生自由绘制地图)
学生绘制的地图五花八门,有具体画出建筑物的,有用几何图形表示的。教师请两位学生上台交流绘制的地图,学生共同讨论这幅地图的优缺点。
师:其实,还有一些更简单的方式。例如——平面图(出示学校平面图)。平面图看起来道路清晰,建筑明显,非常方便寻找目的地。在生活中,你在哪里看过平面图?
(生回忆:商场、小区、售楼处等)
师:除此之外,还可以画路线图(出示线路图)。它有什么作用呢?
生:看起来更加简洁明了,还可以指引人们行走方向。
师:(出示地铁线路图)现在,我站在距离学校最近的中胜站,两辆列车同时进站了,我要去新街口,应该坐哪个方向的车呢?
……
师: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新型地图也来到了我们身边,如车载导航的电子地图,不仅可以通过触摸查找路线,还能发声,极为方便。百度地图也是生活中非常方便的地图工具。现在,我们就尝试用百度地图寻找从学校到南京图书馆的路线,谁会用?能上台给我们演示一下吗?
一名学生上台在教学电脑上操作,其他学生认真观看操作流程,并讨论百度地图给出的路线和交通方式的可行性,如乘坐出租车还是地铁,需要步行的距离,堵车的可能性等。
这一环节设计从学生身边的地理生活出发,从校园和周边区域、地铁出行,到网络地图的使用操作,领着学生“走地图”,用地图。学生在生活践行中,自然对地理生活有了更深切的体悟,乐于在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
品德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地理、历史、文化、社会、法律等内容兼容并蓄。作为品德课教师,不可能门门精通、科科专业,但对此类知识加以系统梳理、准确定位是必要的。教学中,教师更应关注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教给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智慧,这将为学生进入更高阶段的学习,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邬冬星.品德与社会课程史地内容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 .中小学德育,2011(6).
[2]王静娟.小学品德地理题材内容的教学策略[J] .教学与管理,2011(32).
[3]谢林燕.形神兼备 知趣共融——活动意识观照下的地理题材品德课教学策略[J] .中小学德育,2014(5).
(作者单位:南京市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
江苏南京 210017)
责任编辑 毛伟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