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红云
[摘 要] 当前,随着中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公民教育意识的普遍提高,解决幼儿学前教育的问题日益凸显,幼儿“入园难”己成为时下公众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之一,破解“入园难”,就成为摆在各级政府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面前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课题。解决幼儿“入园难”的问题,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要破解这一难题,首先就要了解它“难”在哪里,现今幼儿入学存在的问题和成因何在。教师只有把这些问题调查清楚,才能有的放矢地寻求因应之策,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社区幼儿园;入园难;途径
一、现今幼儿入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当前,随着中国社会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公民教育意识的普遍提高,解决幼儿学前教育的问题日益凸显,其中幼儿“入园难”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一)“入园难”的表现
“入园难”,是当下毋庸讳言的客观现实。以笔者所在的县为例,相当部分幼儿还处于在家庭狭小圈子里“自然放养”的尴尬境地,尤其是一些留守儿童。其直接原因,固然同国家并未将学前阶段幼儿纳入强制性义务教育不无关系,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其主要表现为:一是一些贫困家庭生活困难,无力缴纳昂贵的入园费。二是“入园无门”,由于公办幼儿园数量偏少,容量有限,在城市特别是一些条件较好的幼儿园,幼儿入园更是难上加难,不少家庭尤其是农民工、外来户家庭处于有心无力的窘境。三是幼儿园设置布局不合理,远离居民住处。年轻的家长忙于工作,无暇分心,老人又年高体弱,无力接送。四是对学前教育认识上的偏颇,特别是一些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家长,认为与其让老师照看,不如呆在家里更为方便、放心。
(二)“入园难”的成因
一是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大批农民群体进城打工、经商创业、养老定居,已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即便仍然定居在农村的家庭,在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后,为了不让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也纷纷把孩子送进城里就学。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使原本就十分紧张的教育资源更加不堪重负,以至幼儿园成班率越来越高,甚至达到极限,一些适龄学前幼儿只能“望园兴叹”。
二是大部分县以下的城乡基层,公办幼儿园少之又少,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城乡发展不均衡。民办幼儿教育虽然也定义为“公益性社会事业”,但其本质属性仍然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必然要以“保本微利”为原则。这些成本,无疑要由幼儿家长“埋单”;而且,随着人员工资、物价的上涨,于是,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入园贵”的问题。这对于像兴国这样贫困老区的人民群众来说,着实是一笔不小的经济负担。
三是幼儿园规划和布局不合理。由于城市的不断膨胀甚至是无序扩张,规划跟不上现实发展,满足不了实际需求,是一种非常普遍、常见的现象。新居民点大多建在城市新区,各种公共配套设施一时难以到位;而原有的幼儿园大多集中在繁华闹市或老城区,且不易搬迁。以至许多家长为了接送小孩,不得不来回奔波,既影响了家长的工作、生活,又增加了不少安全隐患,客观上加剧了“入园难”的矛盾。
四是当今的适龄学前儿童,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倍受娇宠,他们迫切希望小孩的一切,时时刻刻都在他们视线所及的范围内,加以掌控和关注。一些由爷爷奶奶照看或寄居在亲戚家的留守儿童,对于把孩子送到远离家门的幼儿园,他们不放心,更怕稍有闪失,承担不了责任。这也成了幼儿“入园难”的原因之一。
二、兴建社区幼儿园的意义
在社区建幼儿园能解决“入学难”和各种教学困难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区建幼儿园,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解决幼儿“入园难”,是一项事关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工程、惠民工程。而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是我们建设服务型政府应有的题中之义。正如人们所熟知的那样,新办幼儿园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考虑城市总体的发展布局,又要秉持减轻群众负担,方便幼儿就近入学,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基本原则;既要解决群众“入园难”的迫切需求,又要考虑政府财力、物力的承受能力,这是决策者不能不慎重考虑的大事。面对当前“入园难”的严竣形势,一种把幼儿园建在物业小区,使之成为小区总体构架中有机组成部分的全新思路和构想,就应运而生了。
(二)有利于强化家、园之间的沟通联系
家、园之间的密切沟通,是幼儿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关键环节。以往幼儿园要召开一次家长会议,由于居住地分散,确实颇费周折,更遑论上门家访了。而今,由于近在咫尺,家长可随时来校,近距离了解、观察幼儿的学习、生活情况,幼儿园教师也可随时到幼儿家里及时沟通。这样,幼儿在园、在家的表现,双方都能及时掌握、了解;家长的诉求、意见,能得到及时的反映和解决;幼儿园的教学部署、工作安排,也能得到家长的理解、配合和支持。无形中消弥了家、园之间的屏障,形成了一种家、园齐抓共管的合力的环境氛围。不仅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道德情操的培育大有裨益,而且对幼儿园乃至整个小区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有着一种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三)大大减轻了群众负担
幼儿园建在 “家门口”,且不说省去了一笔幼儿接送交通费,还省下了放学后的托管费。而对一些特殊困难的家庭,学校还可争取贫困生特殊政策补助,这对一些贫困家庭来说,无疑节约了一笔不菲的开支。此外,由于幼儿生性活泼好动,而低收入家庭住房空间相对狭小拥挤,小孩放学回家后的活动空间小成了家长颇感头痛的的一大难题。而上小区幼儿园,就可以大胆放心让他们留在幼儿园就地活动玩耍,从而解决了他们的实际困难,从经济上、精神上缓解了他们的双重压力。
(四)促进了城镇化过程中的平衡协调和合理布局
当前城乡一体化建设,其工作的关健和主战场在于县以下的小城镇。大批进城落户定居者,出于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学习环境的考虑,他们购房置业时最为看重的条件之一,便是“学区房”。而幼儿园建在社区,成为居民小区重要的公共配套设施,将极大提升小区的品质、品味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在有利于幼儿就近入学,为百姓带来方便、实惠的同时,又能使小区的公共配套设施得到充分发展和利用,减少政府、社会对幼儿园建设的投入,促进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三、兴建社区幼儿园的实践成效和体会
两年多的实践中,我们深切体会到,幼儿园建在居民小区,有着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1.极大地方便群众。由于幼儿园建在了“家门口”,免除了家长起早赶晚、往返奔波接送小孩的烦恼;即便耄耋老人,只要行动方便,也可完成接送任务。既减缓了城市交通拥挤的压力,又符合国家“就近入学”的指导原则。
2.减少了幼儿的安全隐患。由于大多数小区都有专职门卫和安保人员,实行出入登记制度,严格管理,人车分流,交通有序,杜绝了幼儿走失、车祸、闲杂人员滋扰等现象。即便有些家长因各种原因,无法按时接送,小孩在幼儿园里自由玩耍,也不用为安全问题而担惊受怕。为此,笔者幼儿园下午的接送时间要比周边幼儿园晚半小时,深受家长喜欢。
3.有利于为幼儿创建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随着居民生活品质、品味的提高,新建的居民小区大都对环境绿化、美化有着很高的要求;而且远离喧嚣的闹市,空气清新,各种污染相对较少。同时,小区内的幼儿园,规模一般不会太大,便于开展精细化的小班教学。
综上所述,幼儿园建在居民小区,乃是当前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幼教事业发展且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也是破解“入园难”具前瞻性和创新性的战略举措。我们应当抓住当前国家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良好机遇,统筹安排,未雨绸缪,把小区内兴建幼儿园这一工作纳入城市发展和合理调整教育布局的总体规划中。诚然,作为一种新的尝试,它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譬如说,由于离家大近,家长不按时接送或者是频繁接送,必然对正常教学秩序带来冲击和影响,孩子也更容易滋长娇气等不良习气,等等,都有待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加以解决。然而,只要幼儿教师与管理者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必将是幼教事业蓬勃发展、人人都享有公平受教育权利的崭新局面。
责任编辑 满令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