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关键期在14岁之前

2015-09-10 07:22朱永新
中华家教 2015年8期
关键词:课外书教科书家长

朱永新

好书就像美食一样,能带给人喜悦感、新鲜感,书读得越多,精神上的饥饿感就越强。也正是有这种饥饿感作为动力,我每天清晨都比一般人早起两个小时,专心读书。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但究竟如何重要呢?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新疆奎屯八中的一个名叫塞甫丁·哈斯木拜的同学让我记忆深刻。他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才开始接触汉语,但从那以后他就像一个被饿了很久的孩子,再也丢不下图书了。他用了三四年的时间读了几百本书,在2012年中央电视台评选出的十大读书少年中,塞甫丁·哈斯木拜入围成为其中一员。

正如孩子学习语言、音乐、绘画都有不同的最佳时间段,人阅读的兴趣更多的是在中小学阶段形成。科学研究表明,父母是否在小孩5岁以前经常给孩子讲故事,影响着孩子今后阅读技巧的形成。同时,14岁以前的阅读体验,对孩子的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人生以后的历程,只不过是前面14年所阅读的东西的展开。也就是说,早期的阅读经验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他们是用孩提时代所获得的东西为根基,继续去构建内心的世界。

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还是一个黑匣子。儿童时期对我们的一生意味着什么,可能我们还不清楚。但有一条可以肯定,儿童时期所学的东西对人来说刻骨铭心。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有一首诗这样写道:“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对一个孩子来说,特别是在14岁以前,读什么东西对他们至关重要。因为那时的孩子心无旁骛,完全对世界敞开心扉。人的一生有很多关键时期,所以千万不要忽视童年时期的阅读。

我认识一位妈妈,在孩子上学之前一直坚持给孩子读各种故事,也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但是,自打一上学,孩子阅读的时间被一点点地挤掉了。“又要完成学校的作业,又要保证孩子睡眠,只能有所取舍。”这位妈妈说。

这位妈妈的苦恼绝非个案。在巨大的应试压力面前,如何平衡阅读和学业,是摆在很多父母,尤其是城市父母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项调查表明,59.2%的学生只用很少的一部分时间来阅读课外书籍,甚至有6.2%的学生阅读时间为零,只有12.3%的学生花在阅读方面的时间比较多。

国外大量研究证明,家庭作业越多,孩子可能会越笨。重复的练习是孩子最讨厌的事情,这只能提升孩子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但是对孩子智慧的发展并无作用。依据孩子读教科书和课外书的情况,我把孩子分成了4种类型:

第一种孩子既不爱读教科书,也不爱读课外书,这样的孩子肯定是愚昧无知的;

第二种孩子既爱读教科书又爱读课外书,这样的孩子必然发展潜力巨大;

第三种孩子只读教科书不读课外书,这样的孩子可能成绩不错,但是却没有什么发展潜力;

最后一种孩子是不爱教科书只爱课外书,这种孩子也许成绩不理想,但还是有希望的。

阅读与学业从来就是不矛盾的,而是相互促进和补充的。现在很多家长和老师只盯着分数,而成长绝对不仅仅是成绩的增长。阅读会让教育变得更加美好,它在给孩子的成长打好精神的底色。如果我们的孩子在10多年的教育历程中,还没有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一旦他们离开校园就将书永远地丢弃在一边,教育一定是失败的;相反,一个孩子在学校的成绩普普通通,但是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终身学习和阅读的习惯,一定比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远。

事实也证明,大量的课外阅读并没有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四川成都一所私立学校的老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入了大量的阅读,像《夏洛的网》《波丽安娜》《山居岁月》《中国神话传说》《希腊神话》等,结果,她班里的成绩并没有因为大量的阅读而下降,反而比排在第二名的班级高出三四分,比排在最后一名的班级高出了10分,比年级平均成绩高出了5分。

童年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确、由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孩子的阅读也是一个阶梯式的、逐步过渡的过程。在最初的粉红色的阶段,阅读是以读、写、绘、儿歌、童谣为主,到了三四年级的时候,阅读则表现为大声朗读、复述故事、默读等形式,到了再高的年级,就要开展主题的探讨了。而不管哪个阶段,读好书是最重要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一代的家长和孩子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了这股电子阅读的浪潮中,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提供的内容太过绚丽动感,这对孩子专注力和宁静心态的形成都是不利的。网络、电影、电视大多只能带给人们一时的感觉刺激,这种快感是感官性的、短暂的,过早“触电触网”,会使孩子失去思考的能力,变得只会看不会想。

人类思想的进化,从信息到知识到智慧,就像一座金字塔,它是精神与智力逐步升级发展的过程。唯有通过书籍阅读,我们每一个人的智慧才能一步步地通往精神的“金字塔”之巅。

所以,要想给孩子更多的阅读体验,家长就要创设条件让孩子方便地得到最适合他们的图书。

猜你喜欢
课外书教科书家长
打麦
藏起来的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课外书
家长错了
藏起来的教科书
家长请吃药Ⅱ
《新高考·数学版》调查问卷
犯错误找家长
《新高考·数学版》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