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
国民党在台湾“九合一”选举中大败之后,台湾“行政院长”江宜桦辞职,马英九任命毛治国“组阁”,再次引起一阵批判之声,认为马英九用人缺乏创意,又是老面孔,没有新气象。暂且不论马英九提名人选是否合适与恰当,我们首先要问台湾需要怎样的治理人才与精英?选人用人是要没有治理经验的新人新气象,还是要有实践经验丰富的治理将才?台湾大大小小的选举,是在选“治理人才”还是在选“政治人物”?在台湾“官不聊生”与治理人才日益缺乏的背景下,如何能找到理想的治理人才?
《细节决定成败》曾是大陆风靡的一本畅销书,认为企业成败的关键在每一个细节。其实真正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命运、决定企业或单位成败的关键是人才,人才才是決定成败的关键,过往数千年的历史与今日的现实,充分证实了这一点。今天台湾走向衰落之路尤其是10多年来经济停滞不前,原因很多,但台湾选举是选政治人物而非选治理人才以及治理人才日益缺乏是关键之一。
台湾自豪实现了民主政治,每个人有了充分的政治权与选举权,实现了“一人一票”的政治理想,而且每个人在理论上都有参政的机会,有当市长、当“总统”的可能,但真正有机会当市长或当“总统”者则是极少数,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而不是每个人能够实现的梦想。然而,台湾民主政治与选举,是否在选择或选出了真正的将才或治理人才?显然不然。陈水扁是大家选出的台湾领导人,结果如何?腐败蛮干,让台湾从此步入衰落之路,还差一点“毁掉台湾”,自己也成为阶下囚。马英九也是在人民的期待中以高票当选并得以连任,如今却成为全民痛批的“对象”,是“无能”的代名词。是选民“无能”?或者这就是民主政治的结局?可见,民主政治并非选才选能,而是选“政治领袖”,选举结果常常是两大政治阵营对抗的结果,是一个阵营为打败另一个阵营而“二选一”或“多选一”的结果,其实与治理才能没有太大关系。
就台北市长选举而言,台湾精英与人才不少,而且有7位候选人,可除了代表蓝营的连胜文与代表“在野大联盟”的柯文哲(其实主要代表绿营,是在与姚文哲PK胜出之后参选的),其他候选人根本没有人关心,甚至他们的名字也没有人记住,更不要说关心他们是否有治理才能了。连、柯俩人之间的竞争,显然不是选才选能,而是两大政治势力的选举与竞争。就连、柯俩人讲,他俩均未有从政经历,也没有担任过大型企业主管的管理经历,让他们去治理一个大都市,是合适的治理人才吗?显然不是。这就是民主政治,就是现实。柯文哲胜出,即将出任台北市长。令人不解的是,柯文哲的私人账户问题尤其是多次公开污辱妇女的言论,不仅没有影响他的选举结果,而且是大胜,这是台湾另一“奇迹”。
柯文哲是否适合治理台北?能否治理好台北?现在没人知道。最后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发展,一种是失败。如果是这样,又与威权政治下政治精英的两种治理结局有何差别?
柯文哲在胜选后的感言中表示“台北市转变成真”,是一个错误的表达。当选新的台北市长只是“改变的开始”,未来是否会改变,如何改变,还要观察,要由实践检验,怎能现在就说“改变成真”?柯文哲当选后的积极作为令人钦佩,但“废除派出所”的政见很快在压力下调整;原本规划10多个局处长由公民自行选举决定变为只有劳动局一个部门的竞选,表面看是“执政创新”,但却违背民主制度下的责任政治。
再回过头来看马英九用人争议。在当下的台湾,马英九无论任用什么人,都会受到外界的非议或质疑。任用新人,会质疑没有经验,如当年任用学者江宜桦出任“行政院长”,被认为是新人没有经验;使用有丰富经验的人如新任命“行政院长”毛治国,则认为是老面孔,没创意,不能大破大立。其实,毛治国是一位难得的专业技术人才,工科留学名校出身,当过“交通部长”,任过“国企”(中华电信)董事长,在当下的台湾是非常合适的治理人才。不知台湾社会各界为何一片反对之声?而且,在台湾这种政治现实下,不少有能力的精英是不愿从政的,也是有人不愿担当重任的。外界一直期盼台湾“中央银行”总裁(被国际上认为是5A中央总裁)出任“行政院长”,然而他却没有意愿,马英九也亲自征询过他的意见,怎能怪马英九?在今天台湾这种民主政治下,已形成治理人才的反淘汰,各种大小选举不是在选有能有贤的“治理人才”,而是选择“政治人物”;领导人在用人上面临无治理将才可用之困境。若一年后民进党重新上台执政,面临的治理人才不足问题将更严重,这才是台湾发展的另一困境与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