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波
农村中小学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推进,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建设的步伐,在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注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模式、规律和方法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受资金、技术、师资、观念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信息技术教学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滞后,领导重视不够。
信息技术这门基本没有列入考试范围的科目,不论是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不会很重视。大家关注的是“前途”,而不是“素质”,仍然没有真正认识到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和意义,对课时安排、课程质量等问题关注较少,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定位很模糊,导致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身兼数职,不受重视,把大多数时间耗在教学以外的杂事上,而对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投入的精力相对较少。
(二)缺乏考核机制。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非考试课程,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和较健全的考核制度。大多学生都是抱着一种娱乐放松的心态上课,注意力不稳定,淡化课堂纪律,对考核成绩不以为然,客观上对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教学方法不合理。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老师对课程的认识不明确,观念滞后,优质教学资源的短缺,没有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供参考。某些教师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一味地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学习没有兴趣。
(四)学生信息水平参差不齐。
学生操作水平参差不齐。在实际操作中,一些操作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只需几分钟就能迅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时常会“吃不饱”,剩余时间会无所事事。另一部分学生则“吃不到”,认为老师上课的进度太快,自己跟不上,甚至有个别学生需要老师单独指导。
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对策
(一)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学习伙伴关系,有些问题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互相学习。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地加深和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名副其实的设计师和解惑者。只要教师切实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学习和探索教学方法,合理地处理教材、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并负责地着眼学生一生的发展,一定会摸索出一套适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引导和帮助学生较好地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他们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这一支持终生学习的重要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完善评价制度,建立好的评价机制。
一个好的评价可以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内在动力和需要,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要综合考虑,进行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要树立“全程的评价观”,即在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阶段就做好对教学过程和教学后实施评价的准备,把对学生的全程评价作为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要进行理论性教学,而且要进行实践性教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尽可能科学地、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把一些难以量化的外在因素降到最低。教师可以将学生平时的课堂纪律、学生平时课堂作业完成的数量与质量作为考核依据,考核要科学全面。
(三)加强教育科研,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二者整合才能真正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增强教学效果,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必须充分发挥学校教研组、片区学校的作用,构建教研网络,各学科教研员在提高自身信息素质的基础上要广泛开展学科信息技术教育教研活动,引导体体信息技术教师从教育观念、学习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五个方面探讨如何整合。
总而言之,教育信息化,设备是基础,观念是关键,制度是保障,应用是途径,互动是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建高效课堂,教师加强课堂管理、合理组织安排教学设计、完善评价制度等多方面措施才能更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最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