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重重 张瑞静
【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在校大学生为样本,对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动机与依赖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利用社交媒体主要是获取最新资讯、了解朋友动态和浏览图片、看视频、听音乐。随着大学生接触社交媒体的时间增长,他们对社交媒体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女生对社交媒体的依赖程度大于男生;大二学生对社交媒体的依赖程度大于大三学生;城市学生对社交媒体的依赖程度大于农村学生。
【关键词】社交媒体 媒介依赖 大学生
一、社交媒体研究动态与述评
社交媒体引发了信息传播在内容、形式、理念、终端形态、营销模式等各方面的巨大转变,改写了媒介发展历程。当前国外针对社交媒体的热门研究主题包括社交网络的用户接受、社会资本、自尊心理、性别、隐私;研究趋势将朝着细分化方向发展,细分为健康领域、青少年儿童、电子商务等角度进行研究,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大数据、跨国别、社会动员、谣言自动化防治、社交媒体盈利模式探讨以及跨学科的认知行为研究等领域。国内学界针对社交媒体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概念基本认识、传播效果及影响、政务的应用与外交关系、社会效应这几个问题上。随着移动互联网在国内的迅速普及,社交媒体的用户持续增长,学界的研究也越来越细化、深化。首先开始细分用户群体进行研究,年轻人作为使用社交媒体的首要用户受到了格外关注。其次是学界针对单一热门社交媒体如微信、微博的研究成果日渐丰富。此外,社交媒体研究的议题开始明朗化,焦点话题集中在社交媒体与政务、社交媒体营销和用户行为这三点上。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年7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从中国网民年龄结构看,20-29岁年龄段占的比重最大,达到31%;从中国网民职业结构看,学生占25%,远高于其他群体;从不同学历网民互联网依赖情况看,学历程度越高的网民对互联网的依赖比例越大,大学本科及以上的网民中这一比例高达63.9%。2014年7月发布的《2014年中国社交类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显示近70%的用户年龄在30岁以下。综合这一组数据可以发现,以当代大学生为研究样本来分析社交媒体的用户行为,样本的代表性较高。本文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社交媒体使用终端、使用地点、使用偏好及使用频率这些媒介行为。进而来探讨大学生社交媒体的使用动机及大学生人口统计特征如性别、年级、生源地与使用动机之间的关联。
本次调查样本的基本状况如下:从性别分布上来看,男性占53.2%,女性占46.8%;在年龄分布上,18-19岁的学生有19.1%,20岁的学生有41.9%,21岁的学生有26.1%,22岁的学生有10.3%,23-24岁的学生有2.5%;年级分布中,大一为2.1%,大二为45.7%,大三为46.1%,大四为6%;从专业分布看,理工类占62.1%,文学类占5.6%,经管类占22.5%,艺术类占8.7%,其他专业占1.1%。根据生源地来统计,发现来自华北的学生有7.8%,东北的有3%,華东的有67.9%,中南的有6.3%、西南的有11.9%、西北的有3.0%。其中,来自城市的学生占62.9%,农村学生占37.1%。所以本次调查对象中来自华东地区城市家庭的大二、大三理工科学生居多。
三、数据分析与研究发现
1、大学生上网情况概览
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是当今大学生上网的两大终端。经调查发现不同终端上网的频率略有差别,其中有65.4%的大学生每天都有使用电脑上网的习惯,而每天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90%。从上网时长来看,每天使用电脑上网1-4小时的学生占76.8%,使用12小时以上的占5.2%;而手机上网每天1-4小时所占比重降低为56.4%,12小时以上的比重上升到10%。可见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手机上网比电脑上网的频率高、时间长,手机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上网的第一终端。这一发现与我国研究者2013年的调查结论“电脑是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第一媒介”有所不同。
在大学生上网目的调查中,电脑上网的主要目的无明显偏重,各选项所占的比重较为均衡。其中看视频(17.8%)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使用搜索引擎”和“听音乐”,分别为15.3%和13.0%。“聊天、刷微博等”这一选项比重排在第四位,占12.4%。相比而言,大学生手机上网的目的有较为明显的偏重,“聊天、刷微博等”这一选项的比重最大,达到21.8%,远高于其他选项的比重。可以推断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休闲娱乐,其中使用社交媒体是手机上网最主要的目的。
2、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情况
本次调查分析了大学生社交媒体的使用终端类型、使用地点、使用偏好、使用频率。样本中在手机上使用社交媒体的人达到87.2%,而在电脑、平板等其他终端上使用社交媒体的人分别仅有10.1%、2.4%、0.3%。可见社交媒体的使用终端主要是手机。关于使用地点和时间,发现睡觉前后是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频率最高的时间,所以宿舍床上是使用社交媒体的第一大地点(30.1%),其次是课堂上、乘坐交通工具时和自习室,分别为21.6%、17.0%、11.3%;吃饭、卫生间、出游、聚会这四个场合则均低于10%。在社交媒体的具体形态选择方面,明显特征是微信、QQ空间、微博最受当代大学生欢迎。有27.5%的大学生使用微信,使用QQ空间的比重为24.8%,使用微博人数占18.6%,贴吧占比为12.4%,以学生为目标用户的人人网使用率在此次调查中仅占到5.6%。在国外用户数量最大的两大社交媒体Face-book和Twitter,在此次调查中仅有1.7%的大学生表示使用过。关于社交媒体的使用时间,数据显示92.7%的大学生接触社交媒体的时间已经有2年以上,接触社交媒体在1年左右的大学生占6.3%。与此同时,被调查的大学生每天使用社交媒体1小时以内的比例是21.3%,1-2小时的有31.7%,有22%的被调查者每天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在2-4小时。综合以上数据可以推断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每天有1-2小时是在用手机使用社交媒体。可见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已经深深卷入社交媒体之中。
3、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动机分析
关于社交媒体使用动机,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见表1),按照均值的高低对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的需要排序如下:获取信息的需求>娱乐消遣的需求>人际关系的维护与扩展的需求>自我表达与社会认同的需求>情绪释放的需求。可见获取信息和娱乐消遣是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的主要动机。对13项细化的动机需求因素按照所占比例大小排序,可以看到“浏览新闻,获取最新资讯”和“了解朋友动态”是使用社交媒体最主要的信息需求。其次是娱乐消遣中的“浏览照片、视频、听音乐”和人际关系维护中的“方便联系家人、朋友、同学”。在情绪释放的需求中,“释放压力,缓解不良情绪”的动机占主要部分。另外,大多数大学生通过“记录心情,表达观点和感受”、“转发分享感兴趣的信息”来实现自我表达和社会认同的需求。
为了进一步分析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动机,本文研究了性别、年级、生源地三个变量与13项社交媒体使用动机之间的关联。运用SPSS软件的交叉分析后发现,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的动机有所不同。女生的各项数据都普遍高于男生,尤其是自我表达和社会认同的需求中的“记录心情、表达观点和感受”一项,性别差异十分显著。而男生需求明显高于女生的只有“结交新朋友”这一项。年级不同,社交媒体使用动机之间也存在差异。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大二学生社交媒体使用需求均高于大三学生。生源地与社交媒体使用动机之间也存在关联,统计数据显示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更爱“结交朋友”和“转发并分享感兴趣的信息”。
4、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在问卷中设计了8个描述社交媒体依赖情况的选项:
1)总是想打开社交媒体并持续不断的刷新,期待新的动态
2)难以控制登陆时间,总比预想时间长
3)尝试减少社交媒体的使用,但没有取得明显效果
4)当无法使用社交媒体的时候,会感到不自在、焦虑不安
5)由于社交媒体的使用,拖延或打断了原来的时间安排
6)使用社交媒体已经对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7)社交媒体对我来说可有可无
8)我很享受使用社交媒体的过程
统计数据显示:“总是想打开社交媒体并持续不断的刷新,期待新的动态”这一选项所占的比重最大,达到20.1%;其次有19.7%的大学生选择了“我很享受使用社交媒体的过程”这个选项;排在第三位的是“由于社交媒体的使用,拖延或打断了原来的时间安排”这一选项,占14.7%。其余选项均低于10%,其中“社交媒体对我来说可有可无”这个选项排在最末。可见大学生对社交媒体产生依赖的情况较为普遍。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学生依赖情况比较严重?分析数据后发现:女生对社交媒体的依赖程度要明显大于男生;大二学生对社交媒体的依赖程度要高于大三学生;城市学生对社交媒体的依赖程度大于农村学生。在终端上,手机上使用社交媒体的大学生明显比通过电脑使用社交媒体的依赖程度大。此外,有研究者对微博依赖情况作出分析后指出:使用一年以上的老用户更容易产生微博依赖,微博依赖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加深。可见接触社交媒体时间越长,对社交媒体的依赖程度越深。
四、研究結论与不足之处
根据此次调查可见,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社交媒体已然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习惯。随着社交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不断融入和渗透,大学生逐渐形成与生活节奏相配合的媒体使用习惯,并表现出明显的媒介依赖行为。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是样本的选择未做到严格意义上的随机抽样,样本的代表性不够。此外本次调查的数据分析均采用SPSS软件进行交叉分析所得,结论的科学性与普适性也有待提高。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