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乡土资源 开发校本课程

2015-09-10 07:22纪桂武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校本足球

纪桂武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科学规范的校本课程,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彰显出学校的办学特色。那么,一所农村学校,如何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开发独特的校本课程呢?

1.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体现独特性

校本课程要有地方特色,决不能照搬其他地区学校的课程设置,应该充分挖掘地域历史、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等地域文化资源。如:有的山区小学根据本地药材资源丰富的特点,开设了“中药”校本课程,彰显了独特的地域资源优势。还有的学校根据当地盛产葫芦的地域特点,开设了“葫芦文化”校本课程,形成了系列特色校本课程。这样的校本课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校本课程的编写要体现民主性

自主编制《课程纲要》和校本教材。《课程纲要》和校本教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它们不是由专家编写教师教,而应该是教师与专家、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通力合作,自主设计开发。在开发过程中,学校要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形成民主的氛围。

进行民主多元的课程评价。校本课程的评价是推进校本课程发展的重要手段,应该采取师生及家长民主参与的评价策略。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并行,从而促进教师自觉改进工作,实现学生自我发展。

3.校本课程的目标要体现综合性

校本课程是综合性的活动,因此,它在教学中也需要体现出综合性的原则。就某一课的目标来说可能有所侧重,但不管从课程的整体目标上,还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上,都应强化三维目标的综合性。

如康庄小学“足球”校本课程,从德、智、体、美的角度,确立了“以球润德、以球启智、以球健体、以球育美”的课程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足球的知识与技能,学会了人与人的交往和合作,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得到全面落实,很好地体现了校本课程目标的综合性。

4.校本课程的实施要体现适宜性

所谓适宜性,就是指校本课程内容要切合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生活实际。和国家课程相比,适宜学生个性需求的校本课程,可以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特点。

校本课程在内容上要体现适宜性。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课程内容,有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康庄小学的校本课程“足球”和“国学”,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分层设计教学内容。“足球”校本课程,低年级以足球游戏为主,中年级以足球技术为主,高年级以足球战术配合为主;“国学”校本课程,低年级学习《弟子规》,中年级学习《论语》,高年级学习《德道经》。科学、适切的课程内容调动了全校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校本课程的普及。

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要体现适宜性。教学方法应服务于教学内容的需要,动静相宜、灵活多样、符合学生特点,才能为学生所喜爱。以“腰鼓”校本课程为例,为使学生尽快学会腰鼓的动作和神韵,学校教师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多种方法。如:初学时采用教师示范法,学习中采用自主尝试法和游戏贯穿法,结束时采用自由组合法。适宜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5.校本课程的内容要体现多样性

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要多元化,既有体现学校计划性、目的性的必修课程,又有适应学生多样化需求的选修课程,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在开设门类上,农村小学可以结合学校资源优势,以年级或年段为单位,提供多种多样的课程;在内容设计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设置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项目;在方式方法上,可以打破年级、班级界限,采用走班式学习,让学生自由选择,自主体验,提升感悟。

6.校本课程的开设要体现稳定性

经过系统、理性开发的校本课程,必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凸显学校特色办学。校本课程不能因校长、教师的流动而随意取消,也不能因领导者的兴趣和功利思想而随意改变。只有稳定的校本课程才能看到学生素质的提升,才可能看到学校特色的形成,才可能看到课程达到的预期目标。

规范、科学的校本课程为学生发展搭建了广阔的舞台,为学校教育带来了活力。对于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建设,如果学校管理者能进行更多的理性思考,教科研专家能给予更多的指导,广大农村教师能投入更多智慧,课程改革目标将得到全面落实,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建设将焕发新的活力。

编辑 汪倩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校本足球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认识足球(一)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