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梅
摘 要: 音乐素养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个陌生概念,如何在中学阶段对学生的音乐素养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也符合素质教育趋势下的对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方位的发展目标。学生音乐素养与审美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学生兴趣与能力、知识与鉴赏的进步,从短期内的知识转变为有益于综合素质提高的能力,对于学生潜力的开发、兴趣的培养及专业素质的培养都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 音乐教学 中学生 审美能力培养
高中音乐课程的设置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有很好的作用,而且为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得以放松提供了很好的条件,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快乐学习并实现教学目标就成为一个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以下我介绍个人教学方法。
一、进行简单的音乐基础教学
在基础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简单的中国传统音乐调式讲解,以五声调式为主的传统音乐旋律风格进行简单介绍,还要对学生进行简单的五线谱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听”而且要让学生看懂,音乐教学的素养不能仅仅是欣赏表面,五线谱教学要进行相应的实践和听力上的辨别训练,这一任务并不需要长时间的系统讲解,而是要细化到具体的音乐教学中,同时教师应为学生准备相应的课堂考试以巩固对学生听力和手的训练,而听基本调式和五线谱的识别应是一项专业和非专业学生都掌握的能力,但这是高中教学经常没有做到的地方,教师只是一味地播放作品,却让学生做局外人,忽视学生的参与性和自主性,与现代教育理念相悖,学生的音乐素养也就无从谈起。
二、进行系统的音乐史和音乐比较介绍
粗略进行音乐史的勾勒及相关时代具有代表性的乐器图片展示,如原始社会的陶埙、骨笛,商周礼乐图片,战国编钟,以及少数民族乐器,等等,曲词展示如“候人歌”、《诗经》、汉乐府和宋词元曲等。同时应介绍中国与国外音乐特色比较,比如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在五线谱上的反映是12356,日本传统音乐在五线谱上的反映是13457等。教师应该对学生介绍世界比较有特色的音乐及时代,尤其是西方著名大家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潮流影响下的代表作品和作家特色,这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和联系能力,能为学生介绍经典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产生作品的综合因素,同时对音乐大家著名作品进行分阶段赏析,这些应是在学生具备基本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
三、进行多样化的学习和延伸
不仅要让学生学习中国当代的红歌和具有特定背景而创作的时代性歌曲,而且要引领学生学习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音乐,了解不同乐器的音乐特色,更要在教学中讲解乐器的组合搭配使用情况,紧跟时代潮流,关注时代流行乐曲,注入时代因素,在学习经典的同时不忘关注前沿动向并融汇于课堂教学中,对一个乐曲旋律能够“旁征博引”,体现教师素质的专业性。通过延伸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学到更多课本之外的知识,而且能够进一步地为教师教学提供学术借鉴和思考机会,如同考据一般,从比较中发现新问题和审美新角度,对教师的学术研究大有益处。
四、针对性教学与教学相长
音乐教学不仅要体现老师的意志和课本意志,而且要体现学生的意志,教学要采取学生喜欢的形式和察觉学生对音乐种类的倾向性,并有针对性地融入教学,这就是所谓的针对性教学。另外,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学生所喜爱的一些潮流音乐应是老师值得注意和学习的内容,这样才能与学生没有隔阂,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通过针对性教学和教学相长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更好地加强学生与老师的沟通,对老师的教学工作大有益处。
五、教师自身素养不断提高
目前中学音乐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要想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出色地实现教学目标,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学生需要一杯水,教师不是要有一桶水而是需要源源不断的泉水,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才能为学生音乐欣赏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提供坚实的保障,教师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取得出色的教学成绩,教师个人素养至关重要,这是国家教育部门和学生家长对本专业教师的期望。
以上五点内容的介绍,希望能够对广大教师授课有所帮助。学生音乐审美素养是一项基本素质,同时是重要的构建精神世界的支架,通过音乐审美素养的教育学生的精神世界将更加丰富,同时审美素养的提高将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和旨趣,同时应该融入自己的教学特色和灵活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活跃并成为课堂的操控者,提出有吸引力的问题,通过直观的讲解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最终促进学生价值的树立和个人音乐审美素养的提高,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音乐方面达到的三个目的。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与创新,以打破传统的勇气大胆探索,才能为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创造优越条件,这是每一位音乐教师的使命和职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