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稚亚
之一:纸带游行下的后女权主义
纸屑纷纷扬扬从大楼顶上飘下,街上的人群挥舞着美国国旗,脸上涂着星条纹的小女孩们兴奋地搂在一起拍照。警车开道,鼓号队奏起,花车沿着曼哈顿百老汇街缓缓东行,23名刚刚以5:2击败日本队的美国女足球队员在镁光灯之下微笑着向人们挥手致意。“USA!NYC!”的口号声顿时此起彼伏地在人群中爆发。
纸带游行(Ticker-Tape Parade)是指在高楼耸立的曼哈顿商业区从大楼向外抛洒股票自动报价机打出的纸带起哄的传统,这同时也代表了华尔街的经济和繁荣。过去的纸带游行往往是庆祝男子棒球队或者篮球队的胜利,而为了女性,这是第一次。
“我很爱看女子竞技运动。”游行者麦克康奈一边挥舞着美国国旗,一边告诉记者,她认为女性作为运动员并没有被给以足够多的关注,但是从这次游行庆典可以看出,她们的地位正在不断改变。“看起来只是一次庆祝,但是对于整个女性社会而言,这意味的不仅仅是一个游行。”
从EmaWaston倡导的“He for She”运动,到奥巴马的“让女孩子上学”演讲,男女平等的话题近段时间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阵热潮。然而和上世纪60年代的女权运动不同,前者也许仅是从法律字面上赋予了女性平等的地位,而后者,则是要从心理上,改变女性作为“弱势”地位的扮演者角色。
一个女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被赋予了太多的标签:要生儿育女,要勤俭持家,要努力找一个靠谱的男子,并且要“面朝大海”,做一枚安静的女子。说白了,女孩子呆在家里就好,不要出去闹腾。
Facebook的运营副总裁Sheryl也曾说过,她一直以为女性和男性一样,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追寻自己的梦想,她也一直是接收着这样“平等”的教育,可是直到工作了以后才发现,女性在职场中是始终要看别人脸色的。
在中国更是如此,女人一过三十就被称为“大龄剩女”,无论她们在事业和梦想的道路上有多成功,只要未婚未育,则永远被身边人看作是“Loser”。
对了,前段时间不还有个独立女性代表徐静蕾吗?号称冷冻卵子是一剂最佳的“后悔药”。这句看起来强势的“豪言壮语”,其实不正是在潜意识中承认了不结婚生子可能是一件让人后悔的可怕事情吗?
而结婚,生子,明明是要两个人才能完成的事情,为什么要把“后悔”的压力让女性单独去承担?
女子在竞技比赛中的地位更是如此。说几个数字吧。NBA球星勒布朗詹姆斯年收入高达6460万美元,皇家马德里的C罗年收入7960万美元,拳击手梅威瑟一场比赛就能获得一亿美元的支票。而在女子运动员中,收入最高的莎拉波娃年收入仅为2970万美元(数据来源于2015年福布斯网)。
中国男足一直是被网友戏谑的对象,但这也从不妨碍他们的高薪、各种夺人眼球的“门”事件和一场场的联赛。而曾经止步于冠军之路的中国女足,在这次世界杯比赛中闯入八强之后回到国内,重新和天津女足训练比赛时,她们面对的仍然是空荡荡的看台。或许,还有不远处建筑工地上的作业声陪伴着她们。
除了得不到更多球迷的关注外,摆在中国女足姑娘们面前最大的难题还有金钱。女足队员微薄的收入永远是绕不开的话题,相比于男足百万级的收入,女足的平均工资只有1000多元。
美国姑娘们的境况也并不比中国更好。耗资200万美元的纸带游行仅有45万美元由赞助商出资,市长甚至在Twitter上被国会议员质问此事。而2012年为纽约超级碗冠军巨人队举办的纸带游行经费则完全没有让市长多操一份心。同样,美国女足的薪水也仅有男足的1/4。
当纸屑不断飘下,当人群在队伍中欢呼,当自由的口号在空中响起,我想,这个世界或许又已经发生了一点点的改变。
之二:快餐文化
来美国之前,我的心情非常忐忑不安:如果吃的不习惯怎么办,如果没有热水怎么办,如果满大街都是Junk Food,吃成了大胖子怎么办,如果不会点餐怎么办……
来了以后才发现,以上问题都不是问题。在“吃”这个方面我适应得如此之快以至于千里迢迢从国内背来,一路过关斩将被海关小哥拆开来闻了又闻的咸鸭蛋都没有履行它应尽的责任。
各种各样的沙拉吧台,热量和成分标得一目了然的食品超市,甚至连Pharmacy(药店)都整齐摆放着精心切好的水果拼盘,再配上酸奶和麦片,这些我在国内要忍受买洗切配而完成的事情,全部像游戏里的加血药瓶一样在我面前铺开,让我可以根据体力来选择不同的搭配:50血的小红瓶(水果酸奶),还是100血的中蓝瓶(金枪鱼沙拉),或者200血的大白瓶(牛肉披萨)。就连选择恐惧症都不治而愈——反正都是自助的,每样来一点就是。
最后结账的时候,也是简单暴力地一锅称——蔬菜、水果、米饭、肉、汤全部都是一个价,按磅算。咖啡则不论是美式意式哥伦比亚式,不论加冷牛奶热牛奶加全脂脱脂半脱脂,喝茶不论草莓味薄荷味抹茶味,一律按杯算。
竟会有如此的人间美食仙境。
仔细想想:把各种各样的食物放在你面前,什么都可以浅尝辄止,这种人性化的选择方式同他们的“Dating”文化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既能满足人类抑制不住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又不用冒着一点就是一大盘最后发现不是自己喜欢的那道菜的风险。
就像美剧里经常演的,往往两个人已经睡了很多次了,对外介绍的时候还是:“Well, that’s the guy……”如果真的更深一步,开始建立关系,并说“I love you”了,那就说明剧情要开始出现转折,如果两个人开始认真考虑起同居,甚至结婚的事,那就说明导演一定已经为男女主人公其中的一个安排好后事了。
中国人往往义愤填膺:他们美国人上床怎么这么随便?就像他们也对我们不理解:你们中国人怎么结婚那么随便?
是啊,为什么点菜一上就是一大盘,吃到你倒胃口为止,更糟糕的是甚至还有人在旁边给你夹菜;为什么一到年龄就“必须立刻马上”要和一个“合适”的人大眼睁小眼相对几十年;为什么刚刚到一个新城市生活就要考虑买房子的事情,然后被房贷死死地固定在了一个地方……
其实人类是很无能的:在抑制欲望方面的无能,在承担责任方面的无能。吃饭如此,感情如此,生活也如此。什么都想试一点点,但是新鲜感又很容易转瞬即逝。如果真的想为这种无能找一个合理科学的理由,那就是快乐的源泉来自大脑里分泌的多巴胺,而多巴胺只有在不断刺激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小白鼠可以为了快乐而在刺激多巴胺分泌的跑步机上力竭而亡,又怎么能苛求人类仅依靠那转瞬即逝的快乐而支撑自己享受长达几个小时的美食,几十年的婚姻和一辈子的相同环境的生活?
美国人很大方地承认自己的无能,死要面子的中国人则一边争先恐后地跳入一个个万劫不复的牢笼,不快乐地生活着,一边吐槽着房价顺便忙不迭地找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