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流
长期的班主任工作,让我体会颇深,生活好像万花筒,班主任生活则像一个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班主任工作的琐碎、繁杂且不说,光是每日面对那一群年龄差不多、思想各异、性格亦不同的学生,处理他们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没有对症下药,很容易流于简单化;或者是你的千篇一律、表面上唬住了他们(但心里并不服气);或者就是他们多种多样、层出不穷的“花样”,使你疲于奔命。很多时候,我们碰到学生做错了事,抓到办公室里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如果学生不服气,接着骂,直到让其服帖为止。表面上看好像达到了理想中的效果,但那是一场强弱对比的“战争”,实力“强大”的必然会获得胜利,这样子的批评有不小的副作用。学生总是要反抗,有些是表面反抗,更多的是默默反抗。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相当严重,教师若采用“强攻”的办法,学生即使最后就范了,心里未必服气,由此可能造成学生的心灵扭曲。
常常有些老师抱怨:“说了这么多次,他们怎么还听不进呢?”
“现在的学生明明知道这些道理,可是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违反纪律呢?”
“他们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为什么不认真学习呢?”
“唉,现在的学生真没办法管。”
平常工作中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总而言之,我们似乎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所做的思想工作不能见效呢?这问题存在什么地方呢?这个问题以前经常困扰着我,但2015年开学初的一件事却使我豁然开朗,懂得如何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爆竹声声迎春到,每年春节,爆竹声、礼炮声等此起彼伏,到处一片喜气与欢庆。我们也在这浓浓的春节气氛中开学了,当我们的学生来到学校时,大多仍沉浸在春节的狂欢中。此时一个与校园不相和谐的情况便发生了,有的学生把一些零碎的鞭炮拿到校园里燃放,更有甚者拿钱买一种叫“甩炮”的东西,这种东西往地上或墙壁一甩,便“砰”一个爆声,我的班级也有这种现象发生,虽经教育有所减少,但没有完全得到禁止,仍时有发生。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充分利用,深刻地教育了学生,完全杜绝了这种现象。
2015年的元宵节是在星期一,当晚恰逢我晚自习值班,晚自习刚开始一会儿,学校周边的农家们便开始为庆祝元宵而大量燃放鞭炮、礼花炮,炮声一阵高过一阵,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之势,整个学校都笼罩在炮声中,使坐在教室里的学生无法进行晚自修,此时有的学生开始叹气,有的学生生气了,甚至口出恶言。见此情景,我突然灵机一动,大声问学生:“你们对这炮声有何感想?”
“讨厌。”
“太吵了,吵得无法读书。”
“愚昧,这样燃放鞭炮有何意义?”
“太浪费钱了,把钱白白浪费掉。”
学生给出各种答案,我顺势把“吵、愚昧、浪费钱”这些词写在黑板上,然后接着说:“真是太吵了,学校旁边这些居民为了过一个更欢庆的节目,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但他们却没有想到学校在这里,学生要晚自修、要学习,他们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打扰了我们,影响了我们的学习。这跟平时一些同学在课余时间随意乱扔‘甩炮’而影响同学学习和休息,你认为哪一种情节更恶劣呢?”
学生没有想到我突然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心中都一愣,有一学生稍后小声说道:“按理说……”我鼓励他接着说。“按理说,同学们虽然不能说完全是故意的,有时是出于一种好玩的心理,但是我们应该知道这样做是会影响他人学习和休息的,所以这种行为是不应该的。”
我接着说:“刚才有的同学说到讨厌,那么你们认为当你随意扔甩炮时,其他同学会不会讨厌你的这种行为呢?”
“会”,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
“那么以后这种事还能不能做呢?”
“不能。”
“所以以后不能再做这种事了,要记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时记住: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我并没有到此打住,继续问道:“烟花、爆竹是用什么做的?”
“火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一个学生很大声地回答道。
“是的,是火药做的,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在奥运会开幕式上,张艺谋导演向全世界浓重地介绍了中国的四大发明,我们都为之感到骄傲与自豪,对吗?”
“是的,我们都的确感到很骄傲与自豪。”学生回答道。
“那么我再问你们一个问题,一百多年前,中国沦为了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西方列强是用什么打开中国的国门的呢?”
“坚艇、利炮。”
“那利炮是用什么做的呢?”
“也是火药。”
“来,大家想一想,同样是火药,是我们祖先发明的,我们最经常见到的是做成烟花、爆竹燃放,而像今晚,这些东西还干扰了我们的学习,别人却用我们引以骄傲与自豪的东西打开我们的国门,你们有何感想呢?”
此时虽然外面的炮声仍在继续,但教室里却一片寂静,学生都被深深触动了。
自从那晚后,“甩炮”这东西就在我的班级销声匿迹了。
“甩炮”事件的解决,让我对德育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而学生的品德又由道德的知、情、意、行四个因素构成,所以德育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知,即道德的认知,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包括人们通过认知学成的各种道德观。情,即道德情感,指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态度。一般在认识的基础上形成,是运用一定道德观评价自己与他人的品行或某种事物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和主观态度。如对善良的歌颂,对正义的崇敬,对党和祖国的热爱,对工作的责任感,对不道德行为的厌恶、憎恨等。意,即道德意志,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道德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行,即道德行为,指人们在一定道德认知或道德情感支配下采取的行动。品德结构中的知、情、意、行四因素各有自己的特点与作用,但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品德的发展,进行德育必须注意发挥品德结构内部诸因素的整体功能。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道德情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推动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发展为道德观念。如果缺乏相应的情感,即使有了某种道德认识将停留在口头上。如有的学生懂得劳动伟大的道理,却好逸恶劳,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对劳动毫无兴趣和情感。这就是德育工作看不见效果的症结所在。德育过程中,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善于激发他们对道德行为的敬佩、爱慕之情,引导他们体验进行道德活动获得的愉快和满足,感到道德的价值和需要,以发展他们的深厚道德情感,进而形成坚强的道德意志力。
在处理“甩炮”这件事上,不仅让学生有了认知,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即不但晓之以理,而且动之以情,进而产生人的意志力,再支配人的行为。所以我取得了成功。
当了十多年的班主任,我有一个感想:学生的思想工作虽然难做,但只要我们细心、耐心、用心、真心,寻找正确的方法,就没有敲不开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