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全日制工程硕士课程考核体系改革

2015-09-10 07:22房庆平胡楠屈展
考试周刊 2015年96期
关键词:工程硕士课程考核创新人才

房庆平 胡楠 屈展

摘 要: 完善的课程考核体系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当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考核存在诸多弊端,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从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考核主体等角度,提出适合工程硕士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考核体系改革思路,为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做出有益探索。

关键词: 创新人才 工程硕士 课程考核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是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的重任,尤其强调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课程考核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对于创新人才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引导作用。但是,目前传统课程考核方式、内容已成为阻碍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瓶颈,急需开展适应创新型工程硕士人才培养的课程考核改革。

一、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使命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当今国际形势下,各国经济竞争日趋激烈,我国要在如此局势下赢得主动,真正实现民族复兴,必须坚定地走人才强国之路,加快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制定为创新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纲要》指出为实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建设目标,并为我国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要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把突出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知识创新和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因此,研究生教育要把全面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为首要工作并贯穿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这是评价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也是时代赋予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使命。

二、全日制工程硕士创新人才培养呼吁课程考核体系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建设迫切需要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自2009年起,我国开始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旨在培养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工程硕士作为专业学位的一个类型,主要为我国工业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工程硕士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考虑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其中,在课程学习环节建立以提高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考核体系和评价标准,对于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仍有许多高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将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加以区分,在课程考核方法上也没有充分考虑其特殊性,致使工程硕士特色不明显。工程硕士课程考核存在尚未脱离应试教育模式的现象,与研究生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相悖,成为制约工程硕士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的一大障碍。因此,改革全日制工程硕士课程考核体系势在必行。

三、当前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考核内容无法满足能力培养需要。

当前工程硕士课程考核仍过多局限于对相关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水平的考查,而忽略了对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检验,实践操作类的题目更是少之又少,这极易导致研究生忽略自身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考核评价主体较单一。

对于工程硕士的课程考核,往往以教师作为唯一评价主体,很少有企业、行业专家和研究生本人的参与,不可避免地影响评价的客观性、全面性,并且这样的评价结果缺乏行业认同,不利于工程硕士职业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三)课程考核方式过于简单。

当前工程硕士课程考核仍较多采用传统期末考试的方式,通过卷面成绩衡量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无法体现工程硕士教育的特点,更无法真正实现培养工程硕士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的目标。

(四)课程考核要求简单化。

相较于本科课程考核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研究生课程考核较为随意,任课教师对工程硕士课程考核的作用重视不足,有的仅仅要求研究生在课程结束时提交课程论文,也有的仅凭满分为100分的笔试试卷考核学生能力,课程考核简单化,课程考核失去督促、引导学生学习的功能,严重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

四、适应全日制工程硕士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考核改革

课程考核是衡量研究生教学效果和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只有根据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深化课程考核改革,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才能促进工程硕士创造潜能的开发,才能培养出符合新形势下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一)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改革课程考核内容。

工程硕士课程考核内容的选取要与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要立足于相关行业、企业对工程技术岗位职业技能的需求。考核内容应具备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鼓励研究生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既注意考查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否牢固,又注重对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我校交通运输工程领域载运工具运行安全与节能环保方向课程考核为例,理论知识考核占40%,以试卷考试方式完成;技术能力考核占40%,以实验或企业实际操作方式完成;知识技能拓展考核占20%,以研究报告或课程论文方式完成,以此充实课程考核内容,强化考核效果。

(二)吸收企业参与,实现课程考核主体多元化。

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要求加强校企合作,课程考核环节应在校内评价、教师评价的基础上,邀请企业专家和一线技术人员参与到考核中,校内外导师共同制定课程考核大纲,实现学校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尤其对于工程硕士的实践类课程,应组织学生进入真实的工程环境进行学习,并接受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对学生工程实践技能和职业技能进行评价,从而引导学生积极锻炼实践能力,提高职业竞争力。

(三)根据课程特点,灵活选用课程考核方式。

不同的课程类型如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践类课程,其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应当有所不同。教师可根据课程特点,灵活选用课程考核方式,通过多种形式的考核尽可能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笔试可采用闭卷、开卷或允许学生带1页B5纸张学习资料的半开卷方式进行,可以允许有多种答案的题目,尽量克服死记硬背现象,将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融入课程考试中。

对于工程硕士的课程考核,应尽量避免仅凭一张试卷评价的方式,辅以撰写文献阅读报告、研究报告,完成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形式进行平时考核,以撰写课程论文的形式进行课程结束考核,以实训操作、实验测试的形式进行实践能力考核。载运工具运行安全与节能环保方向课程考核,可结合交通运输、汽车制造等企业或管理部门的专业实践,形成汽车节能与排放、汽车安全检测与监控的调研报告或论文,高校以校内导师为基础组成考核组,根据调研报告或论文完成情况对研究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进行认定。

无论采取何种考核方式,都应注重加强对工程硕士职业能力的培养,学校可将课程考核与执业资格认证结合起来,工程硕士考取执业资格证书可以充抵相关课程学分,从而鼓励研究生重视自身工程技术和实践能力的锻炼。

(四)建立课程考核反馈机制,真正实现考核功能。

课程考核的目的在于客观评价教学效果,真实反映学生知识和能力状况,从而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促进学生不断发展和提高自身素质。然而,研究生课程考核往往忽视了对考核结果的分析反馈,学生仅能得知最终的考核分数或等级,而对于自己存在哪些问题和如何改进并不了解,这就导致课程考核的效果和功能大大降低。

因此,研究生课程考核应加强反馈环节。教师可以与学生当面交流,也可以撰写评语后反馈至学生,还可以要求学生对研究报告、课程论文、实验情况等进行课堂汇报和展示,教师和同学对其进行提问,汇报者针对提问进行答辩。采用“汇报+答辩”的考核方式,不仅可以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实现课程考核过程公开化,并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在考核过程中的参与度,使其成为考核主体之一,帮助学生充分检视自身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并在与他人的讨论沟通中拓宽学术视野,进而促进自我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陶春莉,曾华辉,杨雅琼.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甘肃科技纵横,2011(5).

[2]曹雷.研究生课程考核方式及研究生质量保证体系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4).

[3]杨洪兵,张玉喜,侯丽霞.高校课程多元化考核体系的探索与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13(14).

[4]徐利谋,蒋建平.校企合作构建多画画课程考核方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9).

基金项目: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编号:SDYY 13115)

猜你喜欢
工程硕士课程考核创新人才
安全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四位一体”动态培养模式的构建
形成性评价在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考核中的应用策略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考核模式因素分析研究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基于校企联合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简析
喜报:我校新增水利工程、化学工程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