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排涝再“阅兵”

2015-09-10 07:22戴均玺陈翔
浙江人大 2015年10期
关键词:五水共治余姚防洪

戴均玺 陈翔

防洪水、排涝水是“五水共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防洪排涝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工作,李强省长、黄旭明副省长等领导作了重要批示,省政府办公厅多次进行专题研究,抓好落实。今年省人大常委会继续对省政府整改落实意见情况进行跟踪督查。2015年7至8月,省人大农委组织4个组分赴宁波、湖州、绍兴、金华、台州等地开展了跟踪督查,并委托杭州、嘉兴市人大农委在本辖区内进行了督查。

规划引领,科学治水显成效

2014年,省人大常委会在听取和审议了省政府关于全省推进防洪排涝工作的报告后,向省政府提出了5条审议意见以及需要特别重视研究解决的4个问题,要求进行整改落实。其中审议意见第一条便是要求加强科学规划,统筹做好防洪排涝工作。

山水林田湖本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尊重规律、疏堵结合、科学治水,本应是治水的要旨所在。在此之前,治水长期缺乏成体系的总体规划,“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点”的问题解决了,没有系统的规划,仍很难发挥治水设施的作用,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水的问题,呈现了明显的短板效应。而且排水管渠大多敷设于地下,建设投资大,隐蔽性强,一旦建设不合理,改造起来难度极大,因此必须统一规划、系统布局、分步实施。

如今,《浙江省“五水共治”防洪水规划》以及钱塘江、瓯江、曹娥江等8大流域综合规划已在紧锣密鼓修编过程中,11个设区市也完成了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有了规划的科学依据,江河的上下游、左右岸等统一协调,各地治水有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底气。

围绕规划的实施,全省开展了杭嘉湖东部平原、萧绍平原、宁绍平原、温黄平原、金衢盆地等排水工程建设,发挥了效用。据统计,今年1月至7月,全省共完成水利投资305亿元,同比增加17%,其中“五水共治”水利建设完成262亿元。宁波市2014年在市区沿江新建3座强排设施,新增应急强排能力2.5万立方米/小时。杭州市三堡排涝泵站也确保了2015年汛期投入使用,梅汛期累计排水4400万立方米,有效缓解了城区内涝。

然而在今年的“灿鸿”、“苏迪罗”台风中还是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我省在小流域治理方面所存在的缺乏有效规划、疏于治理等问题。据报道,今年“苏迪罗”台风中,温州、丽水两地部分县(市、区)发生小流域山洪与地质灾害,全省因灾死亡人数超过十人。

省人大农委在督查中,也看到一些地方已经行动起来,总结、反思小流域治理的经验教训,按照规划,“一条一条地治”,逐步消除山洪、泥石流等隐患。如何发挥小流域的综合功能,不断造福两岸的百姓?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渭山多次强调,“要围绕治水、造景、美村、富民,做好小流域综合治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未雨绸缪,把姚江流域防洪排涝工作作为头等大事

2013年10月,余姚受“菲特”台风重创发生重大洪涝灾害,几乎全城受淹。此后,每个台风季,都牵动着余姚很多人的心。解忧患、防隐患、排水患,不断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成为余姚市治水工作的重中之重。

“菲特”台风过后,浙江省水利厅会同宁波、余姚等地,为根治姚江水患,抓紧研究制定了《余姚市防洪排涝规划》。《规划》秉持了“给洪水以出路”的治理原则,明确了“东泄、南蓄、北排、西分、中疏、低围”的治理方针,并确定启动了六大工程建设。

而此前,余姚已完成了一批水利应急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城区“包围”工程,建成了扩大“北排”中装机100立方米/秒的泗门排涝泵站工程,以及部分堤防加固、河道整治工程,累计投资近30亿元,这些工程在防御今年“灿鸿”、“苏迪罗”台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余姚相关部门实测对比显示,2013年“菲特”台风余姚站实测最高水位为3.40米(为实测历史最高),当时导致城区90%面积受淹;今年“灿鸿”台风中城区出现了3.13米的历史第二高水位,四明湖水库因拦洪出现了历史最高水位。不过由于两年来的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加上科学调度决策,以及上下游统筹配合,余姚城区没有出现大面积进水现象。

然而,余姚“治水人”身上紧绷的弦始终未能放松:如果今年“灿鸿”台风来临时流域内再增加30—50毫米降雨,城区加高的堤防将可能会过水,再次造成大面积严重受淹。因此,尽早根治姚江水患,始终如一把“利剑”悬于头上。余姚各级政府和部门也仍在紧锣密鼓抓防洪排涝。

“要以对历史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姚江流域防洪排涝工作作为头等大事,下定决心,排除困难,尽最大努力加快推进流域防洪体系建设,还两岸百姓一方安宁。”在调研姚江流域防洪排涝工作中,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夏宝龙作出重要批示。

河道整治,还水乡清流碧波

“2014年全省先后完成6000个村的治理,今年开展对1万个村的治理工作。”“到2014年底,全省已落实河道保洁任务近13万公里,除山区源头无人居住区河道外,已基本实现河道保洁全覆盖。”

治理黑河、臭河、垃圾河,在“五水共治”中首当其冲。这两年的努力,换来的是一组组可喜的数字。更多的是,在经过“五水共治”全面整治后,一片片亲水公园正在走近我们的身边。

每到傍晚,衢州市柯城区石梁溪、庙源溪新整修的20多道景观堤坝,就被前来游泳的市民挤得满满当当。据柯城区治水办工作人员介绍,入夏以来,这两条溪日均接待游客近万人。

“清澈的流水,两岸的青山,还有一大片向日葵花海,我好像又找回了小时候玩水的感觉。”家住白云小区的游泳爱好者陈先生来到柯城区石梁溪祝家山段,尽情舒展泳姿,体验畅游乐趣。

为护住一江清水,两年间,柯城区“全流域整治、全辖区生猪禁养、全方位保护生态”,关停各类污染企业71家,上百个投资额超5000万元的投资项目因环保问题被拒之门外。

随着治水日见成效,也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建设发展。庙源溪、石梁溪流域建成“两条特色风情带+30个特色村+5个精品村”,集休闲、旅游、健身、养老等为一体的“慢生活”体验区,更是打造出“今夏到衢州亲水游”系列活动,通过漂流、垂钓、农家乐让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成为夏日避暑好去处。

“五水共治”治出天然游泳场。如今,当地百姓更是以夏宝龙书记赠语“水城畅想三江汇,总把信安比西湖”引以为豪。

在海岛,同样发生着一些美丽蜕变的治水故事。

“百岛之县”洞头(已撤县设区)有一个南塘片区,由于零海拔,过去十年九涝,片区群众生产生活污水乱排放,周边环境脏乱差。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五水共治”之外,当地治水部门又加了一个“治海水”,成了“六水共治”。

“为了加强该片区防洪水、排涝水的能力,洞头县共投资1.8亿元,采用上疏、中蓄、下排等排涝措施进行综合整治,打通了排水通道,积极发挥河道的调蓄作用,并建成了2闸2泵。建成后的城南片排涝体系,可承受24小时雨量240mm,已达到20年一遇排涝标准,基本消除了水涝灾害隐患。”区委副书记、区长王蛟虎向督查组介绍。

有效消除洪涝隐患后,当地还下力气建设公共绿地,有效提升了环境品位。如今,位于河畔的南塘湾公园,面积约2.8万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为1.8万平方米;新建的亲水平台长达200多米,往来群众可以更近距离的感受南塘河的美,全面提升了广大群众对水的亲近感。南塘片区正以其人水和谐的崭新面貌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滴清水,映射出了浙江科学发展的新轨迹,也观照出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如今,这个因水而名、因水而兴的省份正以治水为突破口,不断推进转型升级,不断实践“两美浙江”梦。 摄影 蔡荣章

猜你喜欢
五水共治余姚防洪
夏季防洪防汛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五水共治”视阈下高校生态德育建设研究
发挥媒体作用 助力“五水共治”——《绍兴日报》推进河长制报道的实践探索
余姚用“五个有”监管好土地
杭州“五水共治”公众参与调查与对策探究
顺势而为 勇担责任 发挥优势 学校召开“五水共治”专题工作研讨会
余姚男子私设作坊排污水污染环境被刑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