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未谈“羊”寻逸趣

2015-09-10 07:22张绍诚
文史杂志 2015年1期

张绍诚

《说文》注:“羊大则美,故从大。”《论语》:“里仁为美。”由此引出四川省楹联学会癸未迎春征联的一副趣联:

羊大斯为美(析字格)

舌甘合是甜(德阳谢光明对句)

上联利用现成的词语,只增添了一个“斯”字,以为指代,用以祝贺羊年美好之意。

下联手法相同,赞扬今天幸福生活甜美无比。分析句式结构,是主谓宾结构,而且都以主谓结构(析开的两个字)作主语,以名词(合成的字)作宾语。平仄平平仄与仄平仄仄平,交替相对,声律协调。有此妙对,出句者预拟备用对句“山高才是嵩”也因稍逊此句就弃而不用了。

羊舌为证

史留羊舌歌诚信(出句)

法有龙图颂正廉(成都何修伦对句)

《左传·闵公元年》“羊舌大夫曰”疏:“邑人攘羊而遗之,羊舌子不受。……乃盛以瓮,埋垆阴。后攘羊事败,吏发视之,羊舌尚存。曰:‘君子哉!羊舌子不与攘羊矣。’”正义引《谱》云:“……或曰:羊舌氏姓李名果。有人盗羊而遗其头,不敢不受,而埋之。后盗羊事发,辞连李氏。李氏掘羊头示之,以明己不食。唯识其舌存,得免,号曰羊舌氏。”出句引故事生发,宣传诚信为本。

对句颂赞民间喜爱的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的龙图阁学士包拯,正直清廉,为民请命。其对仗工整,令人拍案叫绝。

知礼达生

研究有“羊”组合的字,如美、祥、义(義)、善,都有褒义。

画家作吉祥图都直接画羊。《文史杂志》曾以四川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画家李道熙先生创作的《百祥图》作封面。

董子《春秋繁露》:“羔饮母乳必跪,类知礼者。”谯周《法训》:“羔羊有跪乳之礼,人取义焉。”

赵暄《小佩文韵府》引《庄子》曰:“羊肉不慕蚁肉,蚁慕羊肉,羊肉羶也。舜有羶行,百姓悦之。故三徙成都,至邓之虚,十有万家。”

佚名诗人《成都花会竹枝词》:

我郎爱读民约篇,侬家爱诵香草笺。

郎卖新书侬买旧,称心还是达生编。

上世纪30年代,文明风气较前为盛,开化引起女子读书。花会也有书刊出售。男女青年都可以选购喜爱的书报。诗人亲见,乃有是词。

《达生编》何以最受有文化的青年妇女喜爱?原来那书是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亟斋居士的著述。该书分析难产原因,列举临产注意事项及产前产后诸方。

《诗·大雅·生民》:“诞弥厥月,先生如达。”笺:“达,羊子也……生如达之生,言易也。”是乃《达生编》命名所由。按,此達(达),他达切。原作(左走之旁,右羍),羍是形声字,“大”是声符,羊是义符;它不是会意字,不能解为大羊。曾见报载误为《达深篇》,盖不察命名实因“生育”而来之故也。

证父攘羊

旧时流传的一个绝妙好“对子”,出句是“弟将兄作马”,几本联书介绍这一对句即“父望子成龙”的作者有不同说法:或言林则徐,或言蔡锷。

吴恭亨《对联话》记有相关佚事,说某童子应试,因人挤,其父驮之前往听唱名受卷。试官见其幼,问知驮者为其父,因出联命对曰:“子将父作马”。某童遽抗对曰:“父愿子成龙”。试官大喜,称为奇才。该书收录蔡锷的作品和佚事,却不说蔡锷当年属此对的故事。这只能说明身可蔡锷同时代人的吴老先生也不认为那属对是蔡锷的故事;否则他为啥不明写“蔡锷”,而要书“某童”呢?

《七修类稿》说:何景明入场考试,年最小,其兄背以进之。御史出一对曰:“弟骑兄作马。”景明遂应声为对:“子证父攘羊。”

对句出于《论语·子路》“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何景明小小年纪,熟读《四书》,不死记硬背,能融会贯通,临场属对,运用自如,既有文采,更见品德,与那些只知生硬凑对的考生高明多了,值得大讲而特讲!

附带说说,为了突出对联的教育性和选材的严谨性,我们必须认真负责,持之有故,言之合理,多讲有根有据的对联故事;反对为牟取名利而生编硬造,信口开河,误人子弟。

五羖大夫

大夫是官位,何以要加“五羖”呢?《尔雅》:“黑羊牡者曰羖。”《史记·秦本纪》:“晋献公灭虞、虢,虏虞君与其大夫百里奚,……以为秦缪公夫人媵于秦。百里奚亡秦走宛。楚鄙人执之。缪公闻百里奚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语:‘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楚人遂许与之。……缪公大说(悦),授以国政,号曰五羖大夫。”另有一说:“百里奚在秦,五羖为其平日素服。穆(缪)公虑楚人不信,故以其所衣之衣与之。”这“五羖”乃有特定的定语。

《聊斋志异·五羖大夫》:“河津畅体元字汝玉,为诸生时梦人呼为五羖大夫,喜为佳兆。及遇流贼之乱,尽剥其衣,闭置空室。时冬月,寒甚。暗中摸索得数皮护体,仅不至死。质明视之,恰符五数;哑然自笑神之戏己也。后以明经授雒南知县。”《池北偶谈》载:“河津人畅体元者,少时梦神人呼为五羖大夫,颇以自负。及流贼之乱,体元为贼掠,囚絷一室。冬夜寒甚,于壁角得五羊皮覆其身。乃悟神语盖戏之耳。后以明经授雒南知县。”

两则文字基本相同,盖亦小说家之传说演变。但蒲松龄先生以小说技法展示情节,引人入胜,更高人一筹。

看来旧时读书人盼的是官居高位。神也会跟凡人开玩笑。大家一笑置之可也。

罚披羊皮

《聊斋志异·陕右某公》又载:陕右某公,辛丑进士,能记前身。死后为士人见冥王判事。簿吏呼名,或为马或罚作猪,皆裸之,于架上取皮披之。俄至公,冥王曰:“是宜作羊。”鬼取一羊皮来捺覆公体。吏白:“是曾拯一人死。”王检簿覆视曰:“免之。恶虽多,此善可赎。”鬼又褫其毛革。革已粘体不可复动。两鬼捉臂按胸力拔之。其痛苦不可名状,皮片片断裂不得尽净,近肩处犹粘羊皮大如掌。公既生,背上有羊毛,剪去复出。

前人读《聊斋》诗曰:“姑妄言之姑听之,斗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喜听新坟鬼唱诗。”(按:莫言所献“墨宝”错作“鬼唱时”。)作者强调的是“一恶不作,诸善奉行”。某公前世作恶要罚作羊,却因曾经拯人一命而不坠入畜生道。佛家常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种爱人之心(终得好报)符合中华民族爱人助人的传统美德。

羊脂白玉

《聊斋志异·乩仙》还载:章丘米步云善以乩卜。每同人雅集,辄召仙相与赓和。一日友人见天上微云,得句,请以属对,曰:“羊脂白玉天。”乩批云:“问城南老董。”众疑其妄。后以故偶适城南,至一处,土如丹砂,异之。见一叟牧豕其侧,因问之。叟曰:“此猪血红泥地也。”忽忆乩词,大骇。问其姓,答云:“我老董也。”属对不奇,而预知遇城南老董,斯亦神矣!

其实这个故事早在明代就出现了。请看《古今谈概》或《坚瓠集·乩对》载:

唐伯虎召乩仙,令对“雪消狮子瘦”。乩即书云:“月满兔儿肥”;又令对“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乩又书云:“五溪蛮洞。经过中洞五溪中”。

时刑部郎中黄暐亦令仙对“羊脂白玉天”,乩云:“当出丁家巷田夫口中”。黄明日往试之,见一耕者锄土。问此何土,耕者曰:“此鳝血黄泥土耳”。众始信其仙。

这位扶乩者擅长属对,你看,“雪消,狮子瘦”是两个主谓结构组合的因果复句,仄平平仄仄;对句“月满,兔儿肥”结构相应,仄仄仄平平,合律。“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与“五溪蛮洞。经过中洞五溪中”结构相应,数字巧用,平仄协调。应对者功底非浅。

对于黄暐出的“羊脂白玉天”,扶乩人早已见过丁家巷那片土地,已经有了“鳝血黄泥土”这个对句,可他偏不直说,要你自去问讯,这就增强了神秘性,使你惊叹信服。技巧可谓高明之至!

羊字谜语

《谐噱录》载:侯白喜好俳谑,常有即兴笑话。适逢杨素、牛宏退朝,侯白说:“日之夕矣——”。杨素一愣,然后恍然大悟:“说我们是‘牛羊下来’!”因为《诗·君子于役》云:“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羊下来。”郑玄笺:“鸡之将栖,日则夕矣,牛羊从下牧地而来。”其后王维有“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杜甫有“牛羊下来久,各自闭柴门”。文化玩笑,饶有逸趣,谑而不虐。

前人熟读四书五经,牢记许多语句,也由之创造了一些有趣的与“羊”有关的谜语。《两般秋雨庵随笔》载有一条谜面:“何可废也?以羊易之。”——猜一个字。原文出自《孟子》记载齐宣王的话,本意是说“何(怎么)可废弃(以牲血衅钟)”。猜谜就得曲解。初看相当难,仔细分析,利用增减法拆字:“何”(主题词)的“可”废掉,以“羊”替换。那不就是个“佯”字吗?

再如“乙未”可以作谜面猜一个字,以会意法解它:乙属木,未属羊,合而为一,谜底是“样”。如“丁未”可以作谜面猜一个字:丁属火,未属羊,合而为谜底是“烊”。癸属水,未属羊,合而为一,谜底是“洋”。

《太平广记》记载:晋代钟氏兄弟警悟过人,每嘲谑,从未困踬。一天钟毓告诉钟会:有个女子善调谑,两人盛装乘车前往西门观察。路上遇见一位姑娘笑着说:“车中央殊高!”钟氏兄弟毫不在意。车后的门生告诉他们:“刚才已经被她嘲谑了。”他们还是愕然。那门生只好为之解说:“中央高,就是两头低。低,羝同音。”原来钟氏兄弟胡须特多,姑娘笑他们像两头羝(公)羊。

抗日战争时期,抵制东洋货,爱国商人推出“羝羊牌”毛线。商标图画是两头公羊正低头以羊角相抵。看图会意,自然理解商家巧借谐音会意的手法在“抵(东)洋”。商品畅销,正是利用谜语式的广告语言宣传爱国,宣传国货的成功范例。

几种羊羹

黄山谷诗文中出现过“亥卯未馄饨”和“未酉亥馄饨”等句,有如谜语。其实他借鉴了《清异录》的故事:“魏王继岌每荐羹,以羊兔猪脔而参之,厨官遂有‘王羹亥卯未’之语”,借用干支代替十二属相的生物,“亥卯未酉”就是“猪兔羊鸡”四种常见的家畜。

《清异录》又载:“窦俨病目。医劝令频食羊眼。俨卒食之。其家名之双晕羹,有呼学士羹者。

《岭表异录》:“交趾重不乃羹。”这个“不乃”是什么?还请看下文:“不乃者,反切摆也。按,羹用牛羊肠脏略摆洗以享客。”如你知道制作法还敢去大快朵颐,算得胆大。

元人蒋正子《山房随笔》载:刘改之见辛稼轩,席上方进羊腰肾羹,辛命赋之。改之对曰:“寒甚,愿乞卮酒。”酒罢,乞韵。时饮酒手颤,余沥流于怀,因以“流”字为韵,即吟云:

拔毫已付管城子,烂首曾封关内侯。

死后不知身外物,也随樽酒伴风流。

辛大喜,命共尝此羹。终席而去,厚馈焉。

生活窘迫的文士刘过,经人引荐去见辛弃疾,遭遇临阵考试:即席赋诗咏物,还限用“流”韵,倍增难度。他凭自己的学识和驾驭语言文字的过硬本领取得大胜,得到大诗人辛弃疾的赞赏而厚遇礼待。

诗仅四句,可内容丰富,耐得咀嚼。首句说羊的毛已经贡献制笔(笔别称“管城子”)。次句说羊头熬汤也有名气。(汉朝民谣有“烂羊头,关内侯”。)第三句落在羊腰羊肾等零碎内脏,不说是说。末句归结筵席之上,宾主把酒燕乐。虽是应景,却也有所寄寓。难得,难得!无怪乎,清代文人梁绍壬评曰:“诗甚风趣!”并加按语:“羊肾羹”可对“牛心炙”。

《两般秋雨庵随笔》作“烂胃”“樽俎”,欠妥。汉代民谣云“烂羊胃,骑都尉”,不切;惟“首”与“头”同义,且为仄声字,与“关内侯”绾合。

彝文的羊

感谢我的彝语老师、宁养中心曲比伍作护士,她指导我读阿余铁日先生所著《彝文字形探源》(四川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我才得知彝族叫岩羊为chyt,山羊为bu。彝族俗语云:“山羊见岩则欢,绵羊见草原则乐,君子见识者亦谈。”用绵羊胛骨占卜吉凶,预测未来,毕摩念的卜辞就有“鹰眼明,羊眼明……”彝文以羊的耳朵hne为听的原型;用羊头fu表示偶蹄动物的角。颈项gu一词也用羊的颈项表示。(这里不能打出彝文字形,权以该书所注拼音字母代替。)可见我们兄弟民族的造字法有中华民族的文化共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据说藏族同样叫“木羊”年,取义于五行所代表的物质。彝族的“青羊”年就是把“乙未”译成彝语表示的。满族所写“青羊”也是对“乙未”的满语翻译,不过取义于五行之色。

曲比老师很认真,于此又请她的老师为之校订。我则更要努力活到老学到老,以实际行动谨表谢忱!

羊入对联

陶行知先生当年为学生题词:

同稻粱菽麦黍稷打交道

与马牛羊鸡犬豕作朋友

《三字经》有:“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和“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陶先生写此通俗对子,意在教育师范学生不要脱离生活实际,要向生活学习。

19年前,笔者执教中文系,指导学习《左传》后问学生:“‘四书无母狗’怎么对?”有同学沉思,有的悄悄笑起来。许久才有一组学生对以“三传有公羊”。询问理由时则答道:“课文注释不是讲过“春秋有左氏、穀梁氏和公羊氏三家之传吗?”看来他们比别的同学更注意学以致用。

明代流传一个故事:阎王要罚好读别字的塾师来生变畜生,塾师请求变“母狗”,因为《礼记》有“临财母狗(毋苟)得,临难母狗(毋苟)免”,好处占完了。死后他仍然在读别字。为此有人编了一副讽刺谐联(有人说是徐某考韩菼的,待考):

四书无母狗

三传有公羊

《四书》中的确没有“母狗”,可《春秋》原本有“左氏”“穀梁”“公羊”三家为传。而“公羊”字面双关,曲解为羝羊,恰好与“母狗”构成对仗,实言相告,余韵曲包。

《华西都市报》癸未迎春征联佳作有副趣联:

名实相符,不搞羊头狗肉(少翁出句)

忠奸当辨,岂容人面兽心(愚生对句)

俗语“挂羊头卖狗肉”是弄虚作假,欺骗手段。故而出句给与否定,主张表里如一。“人面兽心”也是卑劣行为,为正直忠诚的人们所不齿。对句作者予以批判,并正面提出希望,可谓与人为善,用心良苦。此联可以看作针砭时弊的警语。

末了言犹未尽,遂提前探讨“羊年尾”接“猴年头”,以为可以构成如下增字对句:

羊——羊尾——羊尾酥——

香甜羊尾酥——羊尾酥香甜可口

猴——猴头——猴头菌——

鲜美猴头菌——猴头菌鲜美解颐

羊年春联

再作羊年春联若干与读者诸君同喜共勉:

同圆中国梦

欢度小康年

——新春大吉

百福骈臻歌大有

千祥云集贺新年

——三阳开泰

同圆中国梦

欣弄五洋潮

——欢度新年

春酒先酬离任马

新诗要赠领头羊

——六合同春

和谐迎万福

改革纳千祥

——新春同乐

三羊开泰九州乐

万象更新四海春

——和谐美满

同圆中国梦

顺应百年潮

——世界和平

作者: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

中国楹联学会顾问

编后语:本文是作者应约为本刊撰写的最后一篇生肖趣话。作者完稿后仅一个月,即于10月25日在成都病逝,享年7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