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婉琴
提 要:《诗经》中的大部分诗歌,是三千年前的底层黎民百姓用民歌民谣方式唱出自己心声的历史记载,完全是原生态的民歌。其中表现青年男女们追求爱情婚姻的作品,让我们清晰地、强烈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原生态音乐的情景,这应该就是原生态情歌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诗经》,原生态情歌,追求爱情,独特魅力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由台湾著名演员刘雪华和秦汉主演电影《在水一方》的主题曲是:“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此曲在1978年经邓丽君演唱后,迅速流传开来,传入内地,不仅俘获了许多听众,更料想不到的是后来还风靡了整个华语世界。这首主题曲,实际上是由台湾著名作家琼瑶创作的。但是,琼瑶并不是真正的“创作”,她只是把《诗经》中的《蒹葭》篇作了些改写,把它从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这首主题曲之所以有如此魅力,就是因为它是来源于《诗经》的原生态情歌。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305篇。《史记》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1]即是说,经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编辑的《诗经》305首诗篇,篇篇都是可以歌唱的。
古代有所谓的“采风”制度,就是朝廷派人到田间地头、乡间村寨去采集黎民百姓唱的最原生态的民歌民谣。通过这些民歌民谣反映的民情民意,好让朝廷及时调整方向,制定顺应民意的新政策。遗憾的是,由于古代没有科学的记谱方法,采集到的最原生态的民歌民谣,无法保存唱腔的部分,使我们今天已经难以欣赏到真正的古代歌声了;但是,留传至今的许多歌词,仍然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三千年前的那个时代的原生态音乐的情景。而在这之中,最有影响的就是《诗经》。
《诗经》是周代“采风”制度搜集到的民歌歌词即“风”,与古老的祭礼歌曲即“颂”,以及贵族所创作的歌词即“雅”,这三部分的内容在春秋末期经过包括孔子在内的一些人的选择、整理所形成的诗歌集子。在《诗经》中,最精华的部分就是“风”,有160首。它们完全是原生态的,是十五国的的民歌,保留了十五个地区的特色,充满了热烈的生活气息。它们的题材多种多样,有爱情的,有劳动的,有生活风俗性的,有讽刺的,有童话的。这些民歌民谣往往一歌一事,直抒胸怀,不拐弯抹角,不忸怩作态,而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爱情之歌。
这些爱情之歌是表现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婚姻的作品,或歌唱男女相悦之情、相思之意,或赞扬对方的风采容貌,或描述幽会的情景,或表达女子的微妙心理,或嗟叹弃妇的不幸遭遇,内容丰富,感情真实。今天读来依然可以感受到鲜活的青春气息。
《诗经》的首篇是《周南·关雎》[2],它唱出了一位少年对一位姑娘相见倾心,进而辗转求之,最后结为伉俪的整个过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第一节写主人公遇到一位容貌娇好、品德善良的姑娘,雎鸠婉转的鸣叫触发了他追求这位女子的决心。第二节写他的执著追求,第三节写他求之不得后怅惘与苦闷的心情,最后两节写他追求成功后迎娶新娘时喜不自禁,兴奋地弹琴鼓瑟、敲钟击鼓。我们应该为这对佳配表示由衷的祝福,因为生活中更多的情侣由于社会礼俗或环境影响而无法结合,甚至连将心中挚情表白的机会都没有。
《关雎》很明显是一首求偶歌,情绪上欢乐而又略带急迫。连儒学老祖宗孔子都对它赞赏有加,曾两次对它加以评论:“《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3];“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4]。这是说,那美妙而热烈的音乐充满了耳朵,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召南·摽有梅》是女主人公的急切呼唤: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暨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她说:梅子纷纷落地,树上还有七成,追求我的小伙,赶快抓紧这大好时光!啊,树上的梅子只有三成了,小伙子,今天就是好机会!梅子已经全部落下了,要赶快用筐装起来,追求我的小伙儿,还不快快说出来!
女主人公呼唤的歌声是多么地急切:春天即将过去,梅子渐渐黄熟。此情此景,怎不让姑娘着急?红颜易逝,青春易老,唐代的杜秋娘在《金缕衣》中说得好:“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5]而在三千年前的这位望梅兴叹的女孩,早就唱出了怀春女儿焦急的心情。
《秦风·蒹葭》唱出的就是心中挚情连表白的机会都没有的惆怅心情: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在萧索冷落的清秋,他站在岸边渴望意中人的出现。只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他不愿就此放弃,遂忽而顺流而下,忽而逆流而上……不过,他心中的“伊人”却始终是可望而不可即。
农历三月初三,是传统的“情人节”,这正好为那些青年男女们提供了自由聚会和交流的机会。《郑风·溱洧》就是这样的内容: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这是说,溱河、洧河的冰已经融化了,在和煦的春风中,在暖洋洋的阳光下,河水碧波荡漾、缓缓流向远方。这正是姑娘小伙结伴春游的好时光。你看,小伙与姑娘,手执兰草结伴而行。姑娘问:“去看看吗?”小伙不知是不解风情,还是故意逗着姑娘,他木呆呆地回答:“已经去过了。”姑娘当然不依,撒起娇:“再去看看嘛!你看河堤那边,又宽阔又热闹,真的好好玩唷。”小伙与姑娘就这样互相调笑着,并赠送对方美丽的芍药花。
《溱洧》歌唱的其实是热烈而又浪漫的青年男女在春天聚会,有旅游,有说笑,有相拥,有赠物,这正是春秋时期男女相对自由的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这是多么生动的场面啊,恐怕今天苗族男女的山歌对答,佤族男子“串姑娘”,傣族姑娘把绣球抛向有情人,白族男女在蝴蝶泉边的情歌……都未必比他们更快活!
“三月三”这样的日子毕竟每年只有一个,那样无拘无束的时候毕竟不多,但是,只要情之所至,哪天不可以是“三月三”?且看《郑风·将仲子》所唱: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岂敢爱之?
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
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
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这里说,冒失的男朋友来了,他竟然翻过院墙,还踩坏了院内的树儿,胆小的女孩儿怕得要命,于是惊慌地轻声呼唤:“我亲爱的二哥哥哎,不要翻我们邻居的院墙,不要弄伤了我家的树。我不是珍惜那些树儿,我担心我的父母批评。我不是不想念二哥你啊,可要是弄得爹妈责备,哥哥唠叨,邻居们议论纷纷,也让人害怕啊。毕竟人言可畏啊!”这讲的是冒失鬼和胆小姑娘的相会,语含亲昵、关心、挑逗、辩解和真情,直抒胸怀,非常直白。
《邶风·静女》中的情人相会,则又是一番情趣: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小伙儿的意中人约小伙在城墙角落里幽会,小伙儿匆匆赶到那里,左等右等都不见姑娘出现,急得团团转。谁知调皮的姑娘早已到来,正藏在不远处,偷笑着看自己的心上人“搔首踟蹰”呢!看看,这种场面,在当今的电影电视中一定不少见吧!
《召南·野有死麇》中的猎人与少女在野外幽会,则更显得欢快幸福:
野有死麇,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原野里放着一只白茅包着的死鹿,原来是英俊的猎人在挑逗一位如花似玉而春心荡漾的少女。少女则羞答答地告诉他:“郎君呀,你轻轻地,慢慢地,不要毛手毛脚,不要弄坏了我的头巾,不要撕破了我的衣裙,更不要把我们家的小狗惹得汪汪乱叫。”——三千年前的年轻人,既激情似火,又诙谐有趣,真是懂得生活呢!
千百年来,纯洁而永恒的爱情总是人们所追求的。在《诗经》中,表达这种愿望的歌声十分多,既真挚而又强烈。他们或互赠信物,或指天为誓,或打情骂俏……总之,现代人习惯用的招数,他们都会用,而且用得感天动地。
您看《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古代采集野果的工作一般由妇女担任,她们在劳动时碰见自己心仪的小伙,便投掷果子给他传递情意。而诗中的男子接到情人投掷过来的果子时,当然懂得这不是平常的瓜、桃、李,而是一颗赤诚的少女的心。他高兴地接受了她的爱情,马上解下自己所佩戴的美玉回赠给她,表示永久相爱。
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是《邶风·击鼓》中脍炙人口的句子,它虽然没有直接地表达类似“我欲与君长相知,长命无绝衰”,要“直到黄河彻底枯”,才“敢与君绝”的山盟海誓,但是,其却是直叩人心的真挚承诺。这个承诺,已然超脱贫富,淡薄生死。
《诗经》中的原生态情歌还有许多许多,例如:
《遵大路》唱的是一个女人要求男人切莫骤然丢掉旧情:我拉着你的袖口,请你不要讨厌我,嫌我丑,人要念旧,旧情不要骤然丢。
《女曰鸡鸣》唱的是一对猎人夫妇相约早起并相互爱悦。妻子说:射来大雁和野鸭,为你调和烹饪它。将这佳肴来下酒,白头偕老美无涯。又弹琴来又鼓瑟,生活安静幸福家!丈夫说:知你慰我对我好,送你佩玉莫嫌少。知你对我很体贴,送你佩玉请收好。知你对我恩爱深,送你佩玉以为报!
《有女同车》唱的是同车姑娘孟姜的美丽:美如芙蓉花一样,戴的美玉闪闪亮,又美又堂皇,她的德性不能忘。
《山有扶苏》唱的是一个女子与情人失约后的感叹:为啥未碰见“好人子”,却碰上了你这个“狂娃娃”、“坏小童”。
《萚兮》唱的是一个女子要求和爱人共同唱歌:你来唱歌我来和。
《狡童》唱的是一个女子对爱人的责怨:那个狡猾的小坏蛋,不再来和我谈情说爱。为了他的缘故,我吃不下饭,睡觉也难安。
《褰裳》唱的是情人间的戏谑之辞。一个姑娘对她的情人说:倘若你爱我,我就和你去游乐。倘若你不爱我了,难道就没有别人了?你真是傻子啊!
《丰》唱的是一个女子后悔没与情人同行,盼他驾车来接她同去。
《东门之》是一首怨歌,抱怨情人不来娶她:岂有我不想念人,是你不来把我娶。
《风雨》唱的是一个女子见到情人时的喜悦心情:既然我已见到你,怎能说我还不快乐?怎能说我病还不好?怎能说我还不欢欣?
《子衿》唱的是一个女子等候情人时的焦急心情:你那衣领颜色青,念你常常挂我心。纵然我还不能去,为啥你不来个信?你的佩玉青绶带,念你常常挂我怀。纵然我还不能来,为啥你不自己来?来来往往趟赶趟,独自等在城楼上。若是一天不会面,好像隔了三月长!
《扬之水》唱的是妻子劝丈夫勿轻信谗言:既没兄来又没弟,只有咱们两个人。千万莫信别人话,他们是在哄骗你。
《出其东门》唱的是一个男子表现自己爱有所专:走出东边那城门,游走的姑娘多如云。虽然姑娘多如云,可都不合我心意,也都不令我牵挂。白衣青巾的那位,才是我所爱的人,可以同她相欢娱。
《野有蔓草》唱的是情人不期而遇的喜悦:有个美丽俊姑娘,眉目清秀好模样。不期而遇来碰到,如愿乐得难想象!
《诗经》中的大部分诗歌可以说就是当时的民歌歌词,是底层的黎民百姓用民歌民谣方式唱出自己心声的历史记载。其中“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6],喜爱什么唱什么,怨恨什么唱什么,不无病呻吟,不故作姿态,所以,完全是原生态的民歌。特别是它们中的情歌,虽然已经是三千年前的文字了,但是,仍然可以让我们清晰地、强烈地感受到那个时代原生态的爱情意境,享受到来自民间的质朴的原生态情歌的独特魅力。
注释:
[1]《史记·孔子世家》,中华书局1999年版。
[2]本文所引《诗经》,均据赵春辉译注《诗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3]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之“八佾”,中华书局1980年版。
[4]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之“泰伯”,中华书局1980年版。
[5]《唐诗三百首》,中华书局2004年版。
[6](东汉)何休:《春秋公羊解诂·宣公十五年》。
作者:四川音乐学院声乐二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