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你是否都想多赖一会儿床;每回上课,你是否都是踩着点进教室的;每次作业,你是否都拖到最后一刻才完成……如果是,那么很抱歉,你已成为了拖延症俱乐部的一员。
说到拖延症,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在这个人人都自诩“有病”的时代,我们都能或多或少地在自己身上找到拖延症的影子:作业总是快要交了才开始做;毕业论文直到最后一刻才慌慌张张地写完;穿过的脏衣服快塞满洗衣机了才准备洗;在网上下载了一大堆电影却从没看过;买回一大堆书可一直放在书架上没拿下来过……拖延症总是表现在各种小事上。
心理学家Klaus Wertenbroch和Dan Ariely曾经做过一项实验。他们找来一批大学生,分成A、B、C3个班,要求每位学生在3周内完成3篇论文,但上交时间有所区别。A班学生可以在3周的最后一天上交所有论文;B班学生可以预先自行安排每篇论文的上交时间,然后按照这个时间上交;C班学生每周末必须交一篇论文。那么,大家认为哪个班的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最好呢?
答案是C班。因为C班学生上交论文的时间都定死了,只能老老实实地完成一周写一篇论文的任务,所以成绩都还不错;而B班学生自行设定了上交3篇论文的时间,于是对时间进行了分配,强迫自己必须在每段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论文;至于A班学生,论文基本都是拖到最后几天才慌慌张张地赶完,成绩当然是最烂的。
其实严格来说,拖延症甚至算不上是一种“症”。无论是国际通用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V),还是中国的精神疾病诊断手册,你都找不到拖延症的名字。
虽然拖延症没有病重到要住精神病院,但严重或经常的拖延行为,却反映出不同的心理问题:拖延总是伴随着压力而生的;它是我们逃避失败风险的无奈选择;而在拖延症患者中,甚至还有很多的完美主义者……既然是心病,那还需要心药来治。因此,我们期望可以在心理领域找到治愈拖延症的良方。无论是制定更加靠谱的计划,还是学会压力管理,每一步,都会帮助你离拖延症更远一些,离美好生活更近一些。
正如Dan Ariely在自己所著的书《你肯定会犯二》中所说的那样:每个人都有得拖延症的基因,最好的面对方式就是直面自己喜欢拖沓的弱点,然后通过种种手段来让自己没有拖沓的余地,从而逼迫自己做正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