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强
中国式抢购,在中超版权竞争上,成了牌桌上的游戏。哪怕这牌桌边上的人,也有自承是打肿脸充胖子的。“可是你总得坐在这桌边上吧,否则以后参与这个游戏的机会都没了。”
此前多年,只能低价售卖的中超联赛媒体版权,在整个体育市场持续升温的环境下,水涨船高,哪怕2014赛季所有版权收入相加,不过五千多万人民币,2015赛季较此前也不会有多大增长。可眺望2016,投标前的通知公告就告诉大家,没三个亿人民币兜底,就别往桌边来了。
没有谁会相信,三个亿人民币能拿下中超媒体版权,一年时间至少涨价五倍,是操盘手的最低心理预期。半年前中国之队的主场比赛媒体版权就卖出了七千万人民币的高价,在那之前中国之队的媒体版权是烂大街的渣渣。2014年将体育定位为国策的46号文件,以及 2015年春关于足球的全面改革方案面世,给这项运动打了一剂又一剂的强心针,不嗷嗷直叫、张牙舞爪,还真对不起猛药。
扶摇直上的版权价格背后,中超联赛作为一个媒体产品进行考量,是否发生了质变?
短期的答案是否定的。上座人数在平稳上升,俱乐部投入在疯狂加大,外籍球星越多越猛,但以中超为依托的中国国家队依然主场拿不下中国香港。社会普及推广足球的热情还在升温,可谁都知道,没个十来年的砥砺磨练,哪里来足球后继人才。回到中超本身,亚冠作为区域势力对比的标尺,仍然只有广州恒大一家支撑门面,北京国安们小组赛出线都是奇迹。似乎总算有了上海作为广州的对手,只是这一切都发生在2015年。
现场看球的体验有无质变?球迷得到的服务有无提升?媒体转播质量有多少提高?给赞助商的待遇,是否还让对方叫苦骂娘?这些问题都见不到明确的积极答复。一个职业联赛,自身竞技水平和观赏价值没有明确提升,面对球迷、媒体和赞助商三个主体人群的服务,也没有明确进步,凭什么涨价五六倍?这只是涨价的起步,最终价码可能涨得更高。
中超有其委屈,那就是以前卖得太便宜,在央视这种巨头压制下,媒体版权收入吃亏太大,现在的猛涨,可能是找补一下过去的损失。另一方面,英超和西甲等国际联赛,在中国大陆地区媒体版权价格的暴涨,也让中超有底气有理由。
然而未来拍出五亿乃至十亿人民币的“玩家”,却要面对根本无法在媒体内容经营中,找到消化版权成本的方法,他们只能依靠身后万达淘宝等资本力量,以媒体+资本的方式,去维持或者博取未来在桌边上站台的机会。这样的代价是否值得?肯定收支不可能平衡的生意,是不是好生意?就因为足球未来在中国势必大昌,就应该如是躁动着上涌、疯狂着扎堆?
中超过往版权太廉价,涨价有理。可打着转翻番,怎么合理?只因为土豪们都来投资足球了,所以得暴涨,最终只会是坑陷媒体伙伴的短期牟利行为,于整个足球行业生态没有帮助。中超及其相关的媒体和赞助商,彼此息息相关,媒体被打肿了脸还要充胖子,这已经违背了正常合作的原则。花了这些冤枉钱,去图谋未来?版权是媒体永远打不赢的战争,中超却是没有媒体无法发展的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