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并不是一个玄妙遥远的世界,远离人们的生活,而是时时刻刻围绕在人们身边,就像人们总是需要辨别方位、计量时间、区分颜色一样。对艾杰来说,科学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吸引他去探索其中的深邃,领略科学的美感。
这样一个沉迷于科学趣味中的人却是一个典型的文科生,曾经就读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以后顺势就进入传媒行业,至今已经有整整30年的时间。他喜欢地理,在他的书柜里摆满了与此相关的书籍,特别是他收集了所有的《国家地理》杂志。所以在他收藏的科学仪器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仪器是与地理研究相关,例如各种能够应用于导航、测量的测绘类仪器。
艾杰最开始收藏这些科学仪器是在2002年,只是因为对地理的偏爱 ,便不自觉地收藏了一些小物件。第一件收藏品是一个六分仪,是一种用来测量远方两个目标之间夹角的光学仪器,通过用它测量某一时刻太阳或者其他天体与海平线或地平线的夹角,可以迅速得知海船或飞机所在位置的经纬度,换句话说,就是早期的定位仪器。
零零星星地收藏这些科学仪器,让他对于地质科学的爱好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当中,而是延伸到可触碰的层面上来。2007年,他开始真正系统地去收藏科学仪器,那时候网上购物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同样地,也为艾杰收藏科学仪器提供了更广阔的眼界,他的许多收藏品都是通过网络购买,偶尔也会产生意料之外的惊喜。他曾经打算买一只普通的瑞士秒表,结果买到手后发现是一只双追针表,所谓双追针表,是指在普通计时表的基础上增加出第二根计时指针,当按下双追按钮,第二根计时针就会从普通的计时指针上分离出来,同时记录下两组时间数字。与普通的计时手表相比,这种计时表不仅制造难度增加了许多,而且造价昂贵,但当时他只用200元就将这块表收入囊中。
艾杰收藏的这些科学仪器,价格都不是极其昂贵的,因为在中国很少有人收集这些东西。就像他在自己出版的书籍《科学收藏趣味录》的开篇中谈到中外收藏家的殊异,即使是面对“纳白尔算筹”这种在国际拍卖上都价格不菲的早期计算工具,应该是度量衡中的极品珍品,“但是对大多数玩古董的中国玩家来说,他们不识货。一般中国文化人对科学的认识尚停止的实用上,当然谈不到科学欣赏了,而这正是中西方收藏界更是文化上的一大分歧”。
中国人在精神文化层面多崇尚感性,科学与理性相对匮乏,艾杰收藏的科学仪器,可以说是将古董、仪器和科学结合起来,具有多重含义和多重价值,或者说,将东方的哲学智慧与西方的理性思维融合,成为自身感悟的升华。
Q:BOSS A:艾杰
Q:您现在收藏的科学仪器品类都有哪些?
A:我收藏的科学仪器主要有四类,一是观测类,细分的话包括导航类、测量类、天文类等,我收藏的有阿布尼水平仪、英国老六分仪和Stadimeter 测距仪等;二是绘图类,像椭圆规、平行尺等;三是计算类,像我收藏的Fowler圆形计算尺、Otis King 圆柱计算尺、手摇计算机等;最后一类是实验类,例如最早的示波器、分光镜等等。
Q:您收藏的这些科学仪器吸引您的原因是什么?
A:我不是为了收藏而收藏,我是爱好这方面的东西,喜欢看这类书籍,在看书的时候我想找到和书中提及的理论对应物化的东西。比如说讲到偏振光,我就想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个偏光镜,更深入体会光是怎么样分成七彩的。
Q:在您收藏科学仪器的过程中有什么让您印象深刻的故事吗?
A:很少,因为我的大部分仪器是在网上购得。我曾在武汉的文物集市上收购到一个老物件,是一个南半球罗盘,那是我的一个出生航海世家的藏友在文物市场上先碰到后帮我谈好价格,让卖家给我预留后我去买下的,当时的价格是400元。这个棱镜测量罗盘仪(Prismatic Surver Compass)与一般的罗盘不同,它的磁针南极标为360度也就是0度,北极则标为180度,与平常的罗盘正好相反,而通过三棱镜观看读数就正过来了。它的配重铜丝箍在北磁针上,而看外盘盖上的标识写着T.Cooke&Sons (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和伦敦、约克、开普敦三个地名,证明这个软盘是库克公司在1898—1922年间在南非分公司生产的,也是用于南半球,这种罗盘仪在中国很少见。
Q:收藏科学儀器对您来说有什么收获?
A:我自己爱好科学这些东西,从这些收藏品当中能够看到人类科学的发展历史,看到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也能看到中国与西方国家对待科学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我们总是说“科技”,因为我们比较务实,而在西方国家中,科学与技术是两个概念。现在我们说到科普,除了是普及一些前沿科学和生活常识以外,还应该普及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审美。所谓科学的审美,是在了解一个东西以后,再去欣赏它,会觉得有一种特别的美在里面,就像常常说到的“真善美”,科学首先讲求的就是“真”,而“善”我认为是科学的实用性,“美”就是了解背后故事后的愉悦感。
Q:对于您以后的科学仪器收藏有什么期待吗?
A:希望找到更多有共同爱好的人,现在我也认识一些藏友,他们收藏表、望远镜、指南针,跟我收藏的东西有一些交集,但不是完全相同。至今为止,我认识的唯一一个与我的收藏完全相同的是卢天贶教授,他的很多仪器和机械工具藏品在国内极难见到,很多是在国外商业网站上购得,或者委托友人在国外采得,也有参与各种大型拍卖会所得,这样规模的专业科技收藏在国内很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