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团
马立诚 著
东方出版社
2015年5月版
在一个急剧变革的社会中,除了传统的思想观念仍在发生作用,也常常会涌起各种新流行的,或旧思想经过包装的思想流派。任何一个社会的思想观念从来都不是单一的,社会阶层多元化与不同阶层的利益的多元化,使得社会思潮也必然多元化。尤其最近40年,中国的思想领域犹如“万花筒”,世界上所有的社会学说、思想流派在中国几乎都能找到其踪影。这些观念或理论可能有对有错,但都是人类面对困境所做出的文化反应,是主体针对困境想出来的“大办法”、“好药方”。
社会意识往往通过社会思潮表现出来。当代著名评论家马立诚在《最近四十年中国社会思潮》一书中概要地勾勒出最近40年流行于中国的8种思潮。包括官方的和民间的,除了居于主导地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之外,还有老左派思想、新左派思想、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自由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潮、民粹主义思潮和新儒家思潮。这8种思潮,或隐或显,大小各异。彼此之间,起起落落,或激烈争辩,或部分重合。一如马立诚在《在思潮交锋中理解中国》(本书序)中所言,“这八大思潮有两个特点:一是‘问题意识’;二是这些思潮与西方社会思潮有密切的联系。”作为一种特殊的思想现象,这8种思潮既反映了人们因立场和经验不同而产生的相互区别对立的意志和愿望,也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后发展历程中的较量与博弈,以及企图解决中国各种问题的“八种药方”。
思想生发于问题,社会思潮是社会变革时代社会矛盾在思想领域中的集中反映。改革开放近40年出现的各种社会思潮,表达了各个社会阶层在转型时期的不同利益诉求。即,一种社会思潮往往并非简单的仅具有积极性或消极性,而往往是既具有进步作用,又具有倒退作用,即一种社会思潮往往同时具有多元性、混合性的特点。在《最近四十年中国社会思潮》一书中,马立诚对这8种社会思潮形成的社会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对重大政治问题的价值取向与态度、各自所依托的理论资源,和这些思潮的历史演变与可能走向,做出若干考察。马克斯·韦伯曾说过一句精辟的话:“一个国家现代化的程度,取决于对多元文化的包容程度。”诚哉斯言。社会思潮是一面镜子,通过对社会思潮的观察认识,可以帮助我们从社会的精神层面更加深入地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与变迁。中国在经济现代化的同时,也在经历一个文化现代化的过程。譬如,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新左派”等思潮无不突出而集中地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反映了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在一个急剧变动的社会中的感受、经验以及他们的愿望。
[英] 杰弗里·罗伯茨 著
李晓江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年5月版
基于朱可夫本人未经删节的回忆录及最新解密苏联档案的朱可夫传记,其内容不仅涉及1941~1945年朱可夫作为前线指挥官,作为与斯大林的关系最为密切的军事幕僚所发挥的作用,还包括战前在红军中对其性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的经历、他的家庭纠葛、他在冷战的军事谋划中的地位,以及他在斯大林和赫鲁晓夫执政时政治上受到的冷遇。
王春瑜 主编
九州出版社
2015年6月版
虽历代王朝兴亡更替的原因各不相同,但贪污腐败如蚁啮柱,久而久之,柱朽如渣,华屋遂轰然倒塌。本书共分为先朝、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等10个章节,概括总结了中国历史上各时期的反贪机制、反贪实践以及反贪启示。编者为中国社科院明史研究室副主任。
李银河 著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5年5月版
这是一本质朴无华的心灵悟语、散文随笔集,作者退休后离开繁体喧躁的北京城,隐居乡下或海滨时,每日独对日月星辰、海浪潮涌、四季轮转,写下这些文字。作者自言,“我是个冥顽不灵的无神论者,难道我就不可以有精神生活?我准备在此记录我的静修心得,因此将此书定名为《一个无神论者的静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