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宠如
2015年9月2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进行会谈,双方发表了被外界视为“走低碳发展道路的强烈信号”的《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
3天后,中国国家能源局迅速发布《调增部分地区2015年光伏电站建设规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在此前全年1780万千瓦光伏装机规模的基础上,增加530万千瓦,并表示,各项目原则上应在2015年内开工建设,2016年6月30日前建成并网发电。
春江水暖鸭先知。在经历了几年的低迷之后,光伏行业自2014年以来逐渐回暖,这一《通知》的发布,更坚定了众多光伏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信心。英利集团公共关系部部长王志新表示,增加装机目标对行业来说是利好,国家政策的支持说明对新能源长期看好,将进一步促进集团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钱晶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政府仍在大力支持光伏安装,整个中国市场需求持续看好。尽管今年产能已经满负荷,但是晶科将平衡全球供给,满足中国市场的旺盛需求,同时还将加大在中国各省——特别是调增省份的光伏电站开发力度。”
不过,尽管光伏产业看似花团锦簇、欣欣向荣,但其巨额补贴到位难、光伏发电并网难等致命问题仍待解决。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要加快光伏产业的发展速度?
官方:调整能源结构依赖光伏发展
在10月12日举行的“2015中国光伏领袖峰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首次透露了此时加码光伏的官方原因。他指出,“十三五”期间,要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5%左右的目标。但是,由于目前水电投产增速降低,核电建设规模有限,只能依靠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光伏发电需要继续保持较快发展。
除了能源结构调整的客观需要外,应对气候变化也是发展光伏的重要因素。截至2015年上半年,各地光伏装机总量已突破3500万千瓦,提前完成了“十二五”目标。不过,这与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中承诺的“到2020年,光伏装机达到1亿千瓦(即100GW)左右”,着实还有差距。
在一些业内专家看来,在既定规划后新增指标,正是为了确保目标实现而不得不加紧赶工,《通知》很可能预示着“十三五”光伏装机规模将继续上调至150GW甚至200GW。
河北光伏指标仅次于新疆
仔细梳理今年两批光伏电站装机指标的分配结果后,《经济》记者发现:河北省分配到的指标数量居然超过了内蒙古、青海和宁夏,仅次于新疆,位列全国第二。
众所周知,光伏电站的发展离不开太阳能资源。在我国,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高原的总辐射量和日照时数均为全国最高,属世界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之一。正因如此,截至2014年底,甘肃、青海、内蒙古、宁夏和新疆是国内光伏装机总量排名最为靠前的5个地区。
然而,2015年以来,河北光伏电站建设指标却明显增多。对此,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执行主任陶光远指出,“河北张家口地区的风力资源和太阳能资源都很丰富,而且由于冬季风多、夏季日照时间长,还可以实现风光电互补,增加了电网的负荷小时数,对于输电而言是有利的”。
正因如此,2015年7月底,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河北省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发展规划》,作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生态涵养区和国家规划的新能源基地之一,张家口被规划为我国首个可再生能源示范区。
除了资源丰富外,张家口位于京冀晋蒙4省市区交界处,毗邻电力负荷中心。据统计,2014年京津冀地区用电量约为5000亿千瓦时,其中化石能源电力占90%以上。在此处发展可再生能源,不仅临近负荷中心,避免了远距离输电的损耗,还能有效削减化石能源的消耗,调整能源结构。
根据规划,到2020年,张家口示范区55%的电力消费来自可再生能源,全部城市公共交通、40%的城镇居民生活用能,50%的商业及公共建筑用能来自可再生能源,40%的工业企业实现零碳排放。
这样一来,作为2022年冬季奥运会雪上项目的主承办地,“在张家口发展可再生能源,还可以向全世界展现中国在气候保护方面负责任的大国形象”,陶光远说。
20万千瓦加码“光伏治沙”
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通知》中特别注明了部分新增光伏装机的特定用途。比如:新疆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计新增100万千瓦,专项用于支持南疆四地州光伏电站建设;安徽新增的30万千瓦,重点支持建设金寨100%可再生能源示范县……在诸多项目中,内蒙古20万千瓦“光伏治沙”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钱晶告诉《经济》记者,所谓“光伏治沙”,就是把发展光伏和荒漠治理、节水农业相结合,在光伏电站的外围用草方格沙障和固沙林组成防护林体系,在光伏板下种植绿色经济作物,以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在甘肃武威和内蒙古磴口等地,都已经建成了融合太阳能开发与生态治理的光伏产业基地。其中,内蒙古磴口的生态光伏基地占地近万亩,装机容量50万千瓦,吸引了包括中电投、国电、国华等企业入驻。
晶科能源也在磴口建设了一座光伏地面电站。据钱晶介绍,该电站选址的部分地区是荒滩戈壁,如果不建设电站,几乎无人打理。“因为要盖电站,我们会事先对土壤进行改良和肥化,比如种植沙葱等特色作物或者其他抗旱防风沙的植被种子。电站建成后,我们发现,由于光伏板遮蔽阳光直射有效降低了地表水的蒸发,还能降低风速,使得某些植被得以生长;反过来,这些植被又有助于地表固沙保水”,钱晶说。
陶光远也非常认可“光伏治沙”的效果。他告诉记者,从目前已经建成的部分光伏电站看,特别是位于半干旱地区的,固沙保水的效果确实不错,地表水蒸发少了,对生态是有好处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光伏发展绕不开消纳问题
不过,即便是对国内光伏产业满怀信心的钱晶也不得不承认,如果迟迟无法解决低成本融资、及时发放补贴以及明确土地政策等问题,位于产业链下游的电站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进而阻碍整个产业的发展,“在地面电站开发中,目前遇到最大的困难和瓶颈仍是补贴不能及时到位”,钱晶说。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公开的一组数据则表明,截至2015年7月,拖欠光伏电站的补贴额度已经达到数百亿元。
陶光远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光伏和燃煤的发电差价成本固然是一笔应当事先纳入考量的支出,但是,伴随着光伏发电的增多,燃煤机组的发电小时数必然减少,另外还会新增输电线路成本。这些变化引起的巨额支出也需要考虑在内。他强调:“由于光电波动性强,没有办法像煤电一样用户需要多少就发多少,而只能是发多少电用户就要用多少,必须有优惠电价制度鼓励用户用电,否则就会像‘弃风’一样出现‘弃光’。”
实际上,“弃光”已经出现了。国家能源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全国累计光伏发电量190亿千瓦时,“弃光”电量却达到18亿千瓦时。分地区来看,甘肃省“弃光”电量11.4亿千瓦时,“弃光率”28%;新疆“弃光”电量5.41亿千瓦时,“弃光率”19%。
“光伏产业发展,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消纳波动的光电。德国能源转型20年,就是在全力解决这个问题。”尽管官方调增装机目标的举措被视为重大利好,但在陶光远看来,只有切实解决了“弃光”问题,中国的光伏产业才能迎来真正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