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_迢迢
小冬瓜:为什么我会那么害怕蟑螂?每次看到它我都会毛骨悚然和尖叫。
小南:即便知道一种东西没有危险,却无法抑制地在它出现时心跳加速、发抖出汗、失声尖叫、撒腿就跑,其实是一种叫做“恐惧症”的轻微精神疾患。
有记录在案的恐惧症至少有400种,其中大约90种被认为是心理缺陷。有人害怕镜子、小丑、洋娃娃,有人害怕下巴、膝盖、山羊胡子,有人害怕儿童、年轻人、老人,而hippopotomonstrosesquipedaliophobia这个单词的意思是“长单词恐惧症”。跟这些相比,害怕小强、飞蛾、蜘蛛、毛虫的成年人简直再正常不过了。
动物学家斯宾塞认为,人类对虫子的恐惧是因为祖先遭遇了有害,尤其是能吸血的昆虫的袭击,对虫子恐惧的反应能帮人趋利避害。现代心理学中的行为学派则认为恐惧是可以学习的,美国心理学家明尼卡在实验中就发现,野猴子都怕蛇,人养大的家猴从没见过蛇,反倒敢大摇大摆地越过蛇去吃香蕉。然而,野猴子面对蛇惊慌失措的录像却能让家猴也害怕蛇。
事实上科学界对于恐惧症的成因并没有明确的说法,有些情况下害怕虫子是童年阴影,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有时即使没有亲身经历,也可能会从家人或朋友的过激反应中得到“虫子好可怕”的暗示。如果不人为加以纠正,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
许多人小时候都养过蚕,长大后却再也无法直视任何白白胖胖会蠕动的生物,这也并不稀奇,因为恐惧确实会随着年龄发生变化。英国动物学家莫里斯在1967年出版的《裸猿》中统计了4-14岁男性和女性对于蜘蛛的恐惧程度,结果是年龄越大反而越胆小。小男孩害怕蜘蛛的比例比小女孩更高,但女孩在青春发育期开始后这一比例迅速上升,到14岁时已经达到男孩的两倍。他对此的解释是,青春期体毛萌生会令人产生下意识的不适感。由于体毛是重要的雄性特征,因此少女比少男更容易对体毛烦躁不安,而蜘蛛细长的腿则成为了最佳象征。
虽然很多女性表示不会嫁给怕虫子的男人,但这事儿常常到了婚后才会暴露。没关系,如果你怕虫子怕到没法出门,医生还是能帮你解决这个问题。从理论上来说这并不复杂,就是逐渐地把自己暴露给所害怕的事物,这就是所谓的“暴露疗法”。
如果你愿意试一试的话,这里也有一些小窍门。首先,学会几种简单的放松手段,比如深呼吸或者冥想之类。其次,从你能够接受的程度开始逐渐加深。比如说,如果你是听到“蟑螂”就会头皮发麻的话,不妨从默念“蟑-螂-”开始,恢复平静之后再看一些Q版蟑螂图片,感到恐惧的话就尽量放松。多练习几次,等到脚边窜过一只小强你也能心平气和的时候,恭喜,你已经对“小强恐惧”脱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