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正茂
有的人往往会因一个“澳”字,把澳门与澳大利亚并列联想,无形中扩大了澳门的“领域”。但澳大利亚是全球五大洲之一,是为“澳洲”,因其地处太平洋之中,人称“大洋洲”;而澳门只是一介“弹丸之地”,小到人们口头惯称其为“澳门街”,极言其小到只有一条街。
说澳门只有一条街,有其历史原因。澳门原为屹立于海中的一个小岛,原始面积约2.78平方公里。后来,北面的西江口不断冲积大量泥沙,逐渐淤泥至澳门岛,形成了一条长约2公里,宽约10米,连接大陆与该岛的一条沙堤小路。这样,澳门就演变成一个半岛,一条沙堤撑着万顷碧波中的一个美丽小岛,形如水天一色波光粼粼中“出污泥而不染”的一朵硕大莲花,这沙堤被人美称为“莲花茎”,即今之关闸大马路。
当我步出拱北海关,进入关闸马路时,潜意识地左顾右盼,想看看东西两边的潋滟波涛。但是,所见都是高楼大厦;而在十字路口远远望去,与关闸马路相距约五六十米平行的,还有一些马路(后来知道东边是长泰大馬路,西边是巴波沙大马路)。原来“莲花茎”还因西江口冲来的泥沙而不断“茁壮成长”,加之无意的倾倒垃圾和有心填海造地而变“粗”了。“粗”到西与原本隔海相望的青州岛连成一片,东则形成几与澳门本岛大小相近的大块街区。于是,澳门就不只有一条“澳门街”。现在,澳门的街已有900多条。
据唐思先生《澳门风物志》一书介绍,澳门填海造地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正因不断地填海造地,所以,虽为“弹丸之地”,却在“日长夜大”。澳门之有意识地填海造地始于1863年,首次填平设于澳门半岛南端的南湾澳督府对面海滩;之后40年间,填筑了北湾和浅湾;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继续大规模填海,形成了今天的筷子基、青洲、台山、黑沙环、南湾、新口岸等处。
1996年首度到访时的澳门,由澳门半岛和路环岛、氹仔岛组成。其中氹仔原为三个小岛,1919年后,经填海连成一片。这样不断地填海造地,从1910年到1985年,澳门半岛面积由3.5平方公里扩展至6.05平方公里;氹仔岛由1.98平方公里拓张为3.779平方公里;路环岛由5.61平方公里增涨到7.087平方公里,合计16.92平方公里。1985年以来,澳门更是加速度地“日长夜大”,到1994年,合计已增长到23.5平方公里。人口则为41万。这些数字在我的脑海里存储停留了16年,讵料近日第五次访澳时,人们告诉我的竟是:澳门总面积已达29.7平方公里,人口已经达到55.7万。也就是说,100年间,澳门已“日长夜大”10多倍。
当然,如果只是土地扩张而无“内涵”的更新进步,其意义是有限的。澳门的变化,却是与时代同步、为世界所震惊。以澳门各个组成部分而言,即可见一斑。原先的澳门,氹仔与路环两岛被称为“离岛”,虽与“本岛”同为“澳门”,但隔水相望,交通不便,如无舟楫,只能“望洋兴叹”。而今,本岛与氹仔之间已有分别长2.5公里、4.5公里、2.2公里的澳氹大桥连接,氹仔与路环之间也有一条2.2公里的“路氹”公路贯通。此外,还“飞架”了一座莲花大桥直达珠海市横琴岛。交通之“四通八达”自不用说,旅行之快捷便利也不必说,其巧夺天工之美妙更令人震撼、赞叹!白天游经大桥之上时,放眼四望,只见蓝天白云之下,海波荡漾,碧水连天;苍松掩映的海岛城市之间,桥若游龙,鸥鸟低翔。尤其是入夜后驾车缓行这些大桥之上,几如梦游天庭!夜幕之下,远处是华灯闪烁的澳门各岛,近处如珍珠串接的长链,直让人兴奋地慨叹“此景只应天上有,今日因何落人间”!澳门行,澳门行,只此桥上夜游,便也“超值”了!何况,“澳游”绝不只是游桥,澳门的人文胜景还多着呢!
澳门虽为“弹丸之地”,却也四面八方耸立着几座山峰。我曾不顾燥热,汗流浃背地沿着盘山公路跑步登上东望洋山(又称松山);也曾拾级而上,登临澳门北端的望厦山、南端的西望洋山和妈阁山。站在这些山上,沐浴凉爽的海风,放眼环视全澳门,只见万绿丛中高楼掩映,碧波湾里风景如画,四通八达的环岛马路和岛内通衢上车水马龙,人如潮涌。临海各处大多平坦如砥、划一如剪的填海新区,现代化建筑鳞次栉比。
“天工开物”,自可显示造化的千钧伟力。然而,当人类成为“万物之灵”后,其改造河山的不懈努力亦堪与自然界媲美。陶渊明曾以“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的诗句,讴歌小鸟精卫的顽强精神与宏大气概。但毕竟只是神话与想象。而澳门的“日长夜大”,却显示了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澳门同胞的奋斗精神与伟大业绩。我没有作过调查统计与比较,但是我想,整个地区经过填海造地而使其与本来面积相比增加10倍,在世界上一定是十分稀罕的。
初访澳门那次,澳门基金会的吴志良先生于我们抵达当日,宴请我与同行的同事。席间,吴先生谈起澳门今昔、人情风物,后又赠送方宽烈先生编的《澳门当代诗词纪事》上下两册。书中辑有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当代诗词》主编李汝伦先生的诗《澳门》,诗云:
崇楼截岸竞摩空,
天际飞舟破浪东。
虹卧一桥灯火外,
珠漂三岛烟雨中。
沧桑未改炎黄骨,
花树犹吹华夏风。
四百余年孤客酒,
回归和泪洒芳丛。
炎黄子孙,是愚公的子孙,是精卫的子孙。有山挡路,愚公移山;有海阻隔,精卫填海。澳门的炎黄子孙,正是以愚公精神、精卫气概开山填海而使“弹丸之地”的澳门“日长夜大”、日渐繁华,为全世界所瞩目。如今,有了13亿神州更加直接的支援,澳门这朵“莲花”,当绽放得更加艳丽夺目吧!
写到这里,忽然念及:如今沿海各地从北到南正在大张旗鼓围海造地,这与当年澳门之“日长夜大”绝非一回事。澳门之“日长夜大”,一则是数百年间由西江水冲出的泥沙逐渐地淤积而成,大自然在毫不经意间发生了变化,不至影响巨大;再则,即使有影响,但仅此澳门一地,对全中国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然而,今天的填埋滩涂、围海造地,却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据上海政法学院学者的调查研究,当今造地之举,已使我国海岸线缩短了1000多公里!这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对国防的影响,无疑是极为巨大的。此其一。其二,“造”出来的地,往往根基不实,可能后患无穷。日本在围海造地基础上建成的福岛核电站,就因此遇到极大麻烦。前车之覆,不可不鉴!其三,在围海造地过程中,政府以公权强夺或协助强夺了原以滩涂养殖为生的渔民生计,严重激化社会矛盾,广大渔民揭竿而起的负面“愿景”,不能等闲视之。何况,时至今日,我国竟无一部规范海岸开发的法律,实在应当猛醒而改弦更张矣!
(作者为上海政法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