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
24岁的女孩Z是成都人,两三岁时,妈妈与爸爸离婚,从此失去联系,一直到现在都不知所终。她的爸爸是个花花公子,对女人很殷勤,情人不断,但对女儿一直缺乏关照。爷爷奶奶对她不错,但她5岁时,奶奶去世;6岁时,爷爷去世。
在这样的境况下长大,幼小的Z变得异常敏感,特别在乎别人对她的评价,特别惧怕被亲友、同学和同龄的孩子疏远甚至伤害。为了讨好别人——尤其是同学,她用过各种各样的方法,但没有一个同学喜欢她,大家总是嘲笑她,嘲笑她穷,嘲笑她的衣服难看。
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她终于承受不住了。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她想到了自杀,拿出一张纸,这边写“活着的理由”,那边写“死去的理由”。这边只有寥寥几个,那边则是长长的一列。写完之后,看着这张纸,她感到无比悲伤,于是哭起来,开始是啜泣,慢慢变成了号啕大哭。她哭了好久好久,仿佛都没了时间的概念。但哭到最伤心的时候,她内心深处突然蹦出一个声音对她说:“你很惨,非常惨,但你有力量好好活下去!”
这句话救了她。
不仅如此,这句话还极大地改变了她。她不再关注别人对她的评价,也不再惧怕拒绝和嘲讽。她的性格越来越开朗,渐渐有了朋友,先是一个、两个……读初中时,她已有了许多朋友,有人还成了她的粉丝,有男孩开始给她写情书。
她的人生构想也越来越清晰,去广州后,她做过化妆品推销员、杂志业务员等,最近辞去了所有工作,自己经营一家时尚小店,并在广西南宁开了一家分店。目前,她最大的梦想是去法国学服装设计,已准备好了学费和生活费,计划明年去巴黎。
我把Z的故事讲给许多学心理学的同学和朋友,大家一致承认:她是心理学上的一个“例外”,那么悲惨的童年居然能长出这样一个心理健康的女孩,实在是令人惊讶。那么,这个“例外”是怎样发生的呢?
关键的答案就是那一次悲伤。那次悲伤令她接受了自己的人生真相——“你很惨,非常惨”。妈妈离开她、爸爸不关爱她、爷爷奶奶去世、老师和同学经常奚落她等,都是“非常惨”的事实,这些事实一旦发生,就永远不可能更改了。但是,我们经常和“永远不可能更改”的悲剧较劲,这是我们产生心理问题的核心原因。
其实,人生的悲剧本身并不一定会导致心理问题,它之所以最后令我们陷入困境,是因为我们想否认自己人生的悲剧性。这种自我欺骗的方式暂时会令自己好受一些,但它最终在我们精神中竖了一堵墙,将我们的心与人生真相隔离开来,而我们的心也越来越缺乏营养,最终不敢碰触的人生真相越来越多,所谓的心理疾病也由此而生。
当“直面惨淡的人生”时,会产生什么情绪呢?毫无疑问,就是悲伤。我们普遍抵触悲伤。但当你抵触悲伤时,你的心也就远离了你悲惨的人生真相。不过,这只是远离,并不是消失。悲惨的人生真相永远不会因为我们做一些主观努力就从我们的世界中消失,并不再对我们的心灵产生消极的影响。甚至恰恰相反,你越想否认一些悲惨的事实,这些悲惨的事实对你的消极影响也就越大。
Z并非特例,而是一种最普遍的心理机制。无数的心理治疗师都发现,悲伤的过程是告别不幸过去的必经之路。当我们陷入这种真切而纯粹的悲伤时,必然会泪如泉涌,而这泪水就宛如心灵的洪水,会冲垮我们在自己心中建立的各种各样的墙,最终让我们的内心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
以前,你拒绝悲伤,也拒绝直面自己悲惨的人生真相。你巨大的心理能量都花在了否认真相、与真相较劲上。现在,随着心灵之墙的一一倒塌,你坦然接受了悲惨的真相,你的心理能量获得了解放,它们以前被你投注到外界的人和物上,但现在,这能量回到了你自己身上。
悲伤所完结的,是人生悲惨的真相。甚至,这真相的悲剧性还会成为我们心灵的养料,促进我们成长。
(编辑 张秀格 gegeprett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