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珊珊
从《蜗居》《新结婚时代》到《辣妈正传》再到《虎妈猫爸》,即使80后已经不怎么看电视了,电视荧屏还是忠实地与80后一起,体会着他们的集体焦虑——买房、结婚、生娃。而这次,在蜂拥而至的亲子真人秀之后,育儿片终于姗姗来迟了。
不可否认,《虎妈猫爸》剧本接地气,细节透着写实主义范儿。一个精明而有执行力的妈妈,一个迷迷糊糊、热爱网游事业的爸爸,一个公主病的孩子——在中国大都市的年轻家庭中,这样的组合占了不小的份额。有了这个设定,便可以把30至40岁人群的焦虑丢进去——早教、学区房、教育理念,再加点热门佐料,比如婆媳关系、办公室政治、小三,甚至职场女性的中年危机。
《虎妈猫爸》剧照
在讨论家长里短的城市生活论坛,这片没几天就上了头条,育儿版,之后,有“鸡血”家长宣布,已把片中的“必胜诀”拓下来挂在了孩子的书桌前。豆瓣上,《虎妈猫爸》居然也有两千多条短评和一百多篇影评,在那里,这剧集的标签是“狗血”,打分6.9,评论认为:这俨然一新时代手撕鬼子。
褒与贬的根源是教育理念,《虎妈猫爸》的张力同样源于此——每个人都希望孩子成为“我最想他/她成为的那个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各自不同,冲突无处不在。顺带着,这片儿还狠狠给了中国的教育体系几个耳光——说好的义务教育公平呢?谁说的小学都一样?谁三令五申零起点入学来着?
诚然,在这个挤满了“家世比你好,人比你聪明,工作学习又比你努力”的牛娃的世界里,竞争无处不在。前阵子微信流行一张照片,一个婴儿,身后挂着“距高考还有65XX天”,后面两位数,随收信人婴儿的长大会做相应微调。根据另一个数据,北京高考600分以上的考生中,海淀区的人数占全市16个区县总人数的一半。好的幼儿园、好的小学、好的中学、好的大学,这是最优路线——剧中甚至穿插了一个循最优路线成长起来的90后。当赢已经变成一种习惯,她便能轻松成为大自己10岁的虎妈的劲敌。于是,一栋错层的小别墅加上沉重的貸款,为小康家庭换得了一张重点小学的入场券,外加一间老破小的学区房。然后是“名小”里看不见的硝烟,一个妈妈与另一个妈妈的孩子会有如下对话:
“妈妈给你报了哪些培训班?”
“我没报培训班。”
“嗨,这孩子,嘴还挺紧。”
高压下,孩子抑郁了——虽然我一直觉得,那抑郁与学业压力无关,只源于父母的紧张关系,当然,不得不承认,这紧张的源头还是孩子的教育。就在剧集快要结尾时,奇迹发生了,从学校休学(或是逃学)、回到自然的孩子,被治愈了,这真是个神奇的大团圆结局,该片制片人在微博上说:“看到结尾,有抱头痛哭的冲动!里面竟然完美地实现了我的表达,也结合了导演的要求!”
然而,像感动中国的大结局一样拥抱自然就足够解决所有问题吗?几年前,曾有篇名叫《下乡育儿》的文章,说的是一对有社交障碍的父母,带着一个害怕上学、面临心理问题的女儿去到乡下,治愈恢复的故事。故事中有家长的牺牲,有对孩子的包容,有从自然中汲取的力量,完全的非成功导向型育儿,听上去万般美好,然而,我始终记着一位批评者的观点,“给幼小的孩子太多的自由和选择是不合适的,因为这样是将与其年龄不相称的重担压在了孩子身上……”
焦虑吧,育儿是件小马过河的事,没有可照搬的捷径。说到底,《虎妈猫爸》是个汲取了真实世界里超现实主义片段的、热闹的家庭伦理片,把它当作教育指导,那是抬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