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浩
在乌克兰东部自行宣布独立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里,一座破旧的列宁塑像正“守卫”着拥有百年历史的“尤达尼克”(Udarnik)煤矿,列宁这位曾经的“伟大导师”如今正慢慢回渗顿涅茨克。
刺耳的铃声响起,意味着夜班时段的结束。疲惫的矿工们乘着摇摇晃晃的吊台缓缓上升,地面乍现的光芒让灰头土脸的他们一时睁不开眼睛。“这些人总算能安心地工作了,”煤矿的总工程师安德烈·珀珀甫琴科说道,“在乌克兰的时代,到处是贪腐,法律如无物,我们交的税都被偷走了。”“尤达尼克”煤矿位于顿涅茨克州东部的斯尼日内市(Snizhne),这里距离俄罗斯只有一步之遥。
在长达一年多的乌克兰政府军与反政府军的战争中,“尤达尼克”煤矿原本460多名员工如今流失了约一半。(该矿名字的意思是“模范工人”,因斯大林时代该矿一名矿工的工作量大大超过配额而得此名。)珀珀甫琴科介绍说,很多工人都为了逃离战争而离开,其中有12名工人加入了反政府军。“我们为他们保留了岗位,就像为休产假的妇女一样。”
珀珀甫琴科表示,如今“尤达尼克”3700吨产量的煤只供应“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在我们自己的人民需要的时候,为什么要卖给乌克兰?”这种态度会让基辅的官员们感到懊恼,因为乌克兰40%的电力依靠燃煤发电。目前乌克兰仍旧接受大量来自反政府军控制的东部地区的煤炭进口。
自从反政府武装在去年5月宣布该州“独立”以来,顿涅茨克本地人口中的“乌克兰”和“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之间的裂痕正在不断加深。东部反政府武装控制的地区在战前有450万人口,而如今该地区仍在遭受乌克兰政府去年11月来停止发放退休金和提供公共服务所带来的困境。乌克兰国会在7月16日通过的修宪建议案让两者之间的分歧再次拉大。该议案拟赋予顿涅茨克更大的自治权,这也是今年2月签署的明斯克停火协议的内容之一。但反政府军领导人对此一屑不顾,因为他们要求的更多。
从基辅出发坐几小时的长途列车,再经过5个武装检查站,才能通过战争前线,也即事实上的分界线。在“分界线”乌克兰控制的这边,士兵在过境旅客的护照上盖上了紫色方形的印章。乌克兰军方的一位发言人安德烈·李森科(Andriy Lysenko)上校表示,这只是“为了安全而采取的临时措施”。
在顿涅茨克,反政府武装的警察在街上维持秩序,但人们仍不清楚现在到底在执行那部法律,民众还是感到不安。目前反政府武装规定晚上11点后实行宵禁。尽管今年2月俄罗斯、乌克兰、法国和德国四方签署了第二份停战协议,但之后双方还是时有交火。(第一份停火协议在去年9月签署后不久就被撕毁。)在过去16个月,这场战争已经造成7000名平民及1675名乌克兰士兵死亡。反政府武装方面的死亡人数尚不清楚。
在“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乌克兰的印迹正逐渐被抹去。在“首都”顿涅茨克一条种满桦树的商业街上,来自乌克兰的商户统统大门紧闭,“乌克兰血统”的银行ATM机和电话亭也都布满了厚厚的一层灰;遍布城市各处的黄色邮筒上的乌克兰语标识“Poshta”(“邮筒”之意)被粗糙地涂掉一个字母,改成了俄语的“Pochta”。当地的汽车牌照也已被更换;人们手中的钞票印刷的不再是基辅的圣索非亚大教堂,而是俄国彼得大帝及莫斯科的波修瓦剧院——卢布已经取代了格里夫纳的地位。在这座城市的一个商场,熟稔心算的交易员繁忙地处理着格里夫纳和卢布的兑换业务。“我更愿意接受卢布,”在商场贩卖鞋带和头饰的46岁商贩纳塔莉亚说道,“我希望流通货币赶紧过渡为卢布,因为我们不会再回到乌克兰了。”
前反政府武装司令官亚历山大·霍达科夫斯基(Alexander Khodakovsky)如今是“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的安全部长,他估计现在该区域80%的交易使用卢布。“我们并没有幻想俄罗斯是完美的,俄罗斯也有很多问题,但归根到底那是我们的祖国。”霍达科夫斯基坐在他那巨大的办公室接受采访,办公室墙壁上挂着俄罗斯东正教圣人的油画。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个菲利克斯·捷尔任斯基(Felix Dzerzhinsky)的塑像,捷尔任斯基是苏联秘密警察组织的创建人,该组织就是后来的克格勃前身。
在霍达科夫斯基办公楼旁边是11层高的“政府总部”大楼,上面飘着“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国旗”及俄罗斯国旗。在大楼底端还有写着“俄罗斯”的涂鸦。而俄罗斯政府一直否认军事介入乌克兰危机,称反政府武装控制区的士兵都是“自愿的”。
俄罗斯元素正在迅速取代乌克兰元素。顿涅茨克最大的超市本是来自乌克兰的连锁超商巨头ATB,现在它被改称为俄语的“杂货店”,不过“ATB”的标识还留在购物车上。超市里的商品大部分来自俄罗斯,如37款在售奶油中,只有2款来自乌克兰。因为严格的安检,乌克兰检查站前甚至能排起数天长的车龙,这说明乌克兰商品很难来到反政府武装控制的东部地区——包括同样自行宣布独立的“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其与“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组成了所谓的邦联“新俄罗斯”(Novorossiya)。
乌克兰公司所有的加油站也已经关闭,壳牌和BP石油公司的倒还在运营,但它们已被改造为“ROS-OIL”(ROS有“罗斯人”之意),这个名称被印在一面圆形的俄罗斯三色旗上,成为其形象标识。“我们观察到的就是国有化,或者是准国有化。他们将那些出于安全考虑而停止在当地运营的国际公司改造成本土品牌。”乌克兰非政府组织“乌克兰改革通讯行动组”的主管塔拉斯·卡赤卡(Taras Kachka)说道。他称,这些行动是在“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当局主持下进行的,同时背后也少不了俄罗斯的支持。
在顿涅茨克买不到可口可乐,却能买到“真可乐”(Real Cola),它的包装和口感跟美国原版大同小异,但在其罐身上有一面“新俄罗斯”的旗帜,它产于俄罗斯;苏联怀旧元素也出现在顿涅茨克街头,斯大林的大幅肖像遍布于市中心。这是由“白皮书”(White Book)慈善团体组织展示的,根据该团体官网的介绍,其成立的目的是为了帮助那些与基辅政权有联系的犯罪活动的受害者;当地“文化部”也推出了一部网络电影“命运之箭”(Arrow of Fate),讲述了一个“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坦克兵追求一个身着1950年代风格伞裙、衬衫的金发女子的故事。
俄罗斯人还帮助顿涅茨克人辨认尸体。在这座城市一个拥挤并弥漫着恶臭的陈尸所,这个未冷藏的空间散乱地布满着半裸的、蜡白的尸体。陈尸所的负责人德米特里·卡拉什尼科夫表示,未来在这附近会建立一个DNA检测室,目前陈尸所的遗体不得不跨过“国界”运送至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那里有距此地最近的DNA检测室。“待检测室建起来,情况会好一些。”卡拉什尼科夫介绍说,DNA检测室的“俄罗斯专家”会在秋天前过来。
战前就在管理陈尸所的卡拉什尼科夫现在异常疲惫,脸上也挂着悲容。在过去不长的时间他目睹了几百具无名尸体被送入陈尸所。据乌克兰总统彼得·波罗申科(Petro Poroshenko)估计,乌克兰东部有1000名平民失踪。但卡拉什尼科夫认为,真实数字远大于此。
如今还坚持运送至顿涅茨克的乌克兰产品基本只剩下提供给当地特殊群体的免费主食,包括当地领退休金的老人、残疾人和失去家庭经济来源的少年,他们在乌克兰关闭了该地区的银行和停止提供公共服务后陷入了困境。当地人对乌克兰的“惩罚性封锁”也颇有怨言。
在一个酷热的早晨,一群父母在当地一个足球场外排成一条蜿蜒的长队,等待领取婴儿食品。顿巴斯球场里52000个座位如今空空如也,这个曾经举办了2012年欧洲杯半决赛的时髦场馆见证了自1990年代南斯拉夫内战以来欧洲最大的战役。去年它被交战双方的流弹击中。球场里曾经的“粉丝商店”现在不再有狂热的粉丝,而是由一群志愿者在紧张地组织派发奶粉、面条、食用油、面粉和糖等。“我不太相信食品短缺的问题能在短期内解决。”正在为女儿领取食品的29岁家庭主妇娜杰日达说道。
这些食品由“雷纳托·艾哈迈托夫基金会”(Rinat Akhmetov Foundation)的慈善分支机构提供,乌克兰首富艾哈迈托夫创建了这个基金会。志愿者奥尔加·茨瑟尔斯卡亚估计,这个基金会“喂养”了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地区至少50万人。“其实受战争影响最大的是平民。现在战事又有趋紧之势,除了帮忙,我们也没有别的办法。”茨瑟尔斯卡亚说道。
在顿涅茨克一座宏伟的灰色剧院后面,一家“利沃夫手工巧克力咖啡馆”为当地民众提供了一个宁静的角落。这是总部位于乌克兰西部利沃夫的咖啡馆在当地的分店。根据公司规定,员工必须用乌克兰语向顾客问候。在这座敌视基辅、且反政府武装持枪到处巡逻的城市,还有这么一家店,让人感到惊奇。“确实有很多人惊讶我们居然还在营业。我们不打算停业,大家都工作得很开心。”咖啡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级主管称,店里的巧克力还是由利沃夫供应,只是到货时间可能得延迟几个星期。店面橱窗里松露巧克力的架子上明显缺货了,但高跟鞋、泰迪熊形状的牛奶巧克力还在售。
缺货的不止松露巧克力。有一款巧克力你能在基辅分店找到,却在顿涅茨克消失了。这是弗拉基米尔·普京形状的巧克力。只见普京身着军装,右手放于胸前,左手背在身后。在他隐藏在后面的那只手掌里,握有一颗可以食用的手榴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