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尔·波尔佳柯夫
编者按: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的中国学、日本学研究实力雄厚,在俄罗斯国内和国际上都具有重要影响。研究所副所长波尔佳柯夫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地理系,后获得国际关系副博士学位,现兼任《远东事务》总编。我们刊发他有关中国“一带一路”计划的文章,涉及丝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这两个相互关联计划之间的关系调整,希望增加学界的沟通理解,促进友好交流。
自2013年秋季被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提出以来,在陆上和海上的两条丝绸之路所覆盖地区推进一个更为广泛的经济与贸易合作的倡议,立即引起了俄罗斯的强烈兴趣。由于中国领导人提出该建议之初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框架,因而,对于其本质内涵和可能的推进区域的预估就显得极为多样。
一些俄罗斯研究者认为,“一带一路”是对中国“西进”战略的肯定和巩固,它是该国开发西部地区的政策自然而然的继续和发展,同时也是对中国与其东部邻国(日本、菲律宾等)关系中严重问题的一个回应。另一些人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目标是为促进中国产品向世界市场的出口,而打造海外尤其是周边地区的环境和交通基础设施。因此,该倡议的根源被视为实施已逾10年的中国商业“走出去”战略。
目前,关于丝路经济带“乌克兰分支”的成熟运作,前景也并不明朗。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为落实丝路经济带而提供其运输潜力的机遇正在增加。
中亚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作为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地缘重点,首先得到俄罗斯专家的聚焦。有建议称,中亚方向上的“丝路经济带”表明中国把该地区的交通和资源与中国的工业和贸易联系起来的尝试。
关于中国的这一倡议在前苏联地区的一体化进程中的影响力问题,其讨论十分热烈。它首先得到了普京总统提出的欧亚经济联盟(EAEU)的支持,后一计划的正式实施始于2015年1月1日,其基础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及白俄罗斯之间的关税同盟。
作为普京访华的成果,2014年5月的俄中联合声明宣布,要为实施丝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计划探索可能的路径。该声明还强调,俄方高度赞赏中方在落实丝路经济带概念的过程中充分顾及俄罗斯利益的意愿。
然而,俄罗斯专家们仍然讨论着这两个计划的关系问题。有学者强调,关于把欧亚经济联盟和丝路经济带结合起来,以及俄中两国在此路径下的一体化问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选项,而要在其中做出选择并加以实施,将会受到以下几个重要因素的影响。
首先要提到的是,欧亚经济联盟真正能够达到的效率和影响力的实际水平。乌克兰未能成为欧亚经济联盟的成员,使这一组织的吸引力和重要性都未能达到它计划达到的水平。即使被解释为该组织发展初期遇到的想当然的困难,由俄、白、哈3国作为核心的关税同盟内部贸易额的减少,仍令许多专家担心。因此,要使关税同盟有效运作,俄罗斯及其伙伴必须付出长期而一致的努力,而且它们自身的经济也要取得积极的转变。
其次,中国从地缘上看待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视角,要宽于中亚地区或欧亚经济联盟的一体化空间。丝路经济带被视为一个广泛的运输帶,其目的在于便利增长中的中欧之间、尤其是从中国到欧盟的贸易与投资流动。因此,除了中亚和欧亚经济联盟的成员,这一计划可以扩展至高加索、乌克兰乃至中东欧地区。自打中国开启这一计划,它就包含了可供多种选择的货运线路。
由于2014年乌克兰及其周边的事件,通过乌克兰去往欧洲的运输线路的重要性被严重贬低了,而在中国的计划中,这条线路最初还被看作是极其重要的。目前,关于丝路经济带“乌克兰分支”的成熟运作,前景也并不明朗。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为落实丝路经济带而提供其运输潜力的机遇正在增加。
但要成功运用这种潜力还需具备特定的能力。至少,要使俄罗斯成为中欧贸易的中转区域,有必要获得欧洲的同意。另一项工作是与中国就物流(线路)达成共识,使之将经由俄罗斯的货运线路作为最佳选项。但中国在线路问题上明确地拥有自己的偏好,似乎并不完全契合俄罗斯所设想的使用跨西伯利亚铁路和贝加尔湖—阿穆尔干线铁路的计划。从一开始,中国就不可能毫无缘由地为建设北京—莫斯科之间的高速铁路而积极游说。
俄罗斯专家强调,在任何情况下,关于丝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这两个相互关联的计划之间的关系调整,都会在俄中两国关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费奥多·卢基扬诺夫—一位知名的俄罗斯政治学家,同时也是外交和国防政策委员会的主席,指出:“如果俄罗斯转向亚洲变得不可逆,这两大计划的联合几乎是不可阻挡的。”
习近平主席2015年3月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演讲以及随后由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澄清了许多问题。它表明,这是一个全球规模的长期计划,可能有亚、欧、非三大洲的60多个国家参与其中。
“一带一路”计划是中国领导层提出的所有国际倡议中最大的一个。习近平主席2015年5月国事访俄期间签署了一份特殊文件—俄中关于合作落实欧亚经济联盟及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联合声明。可以说,这一文件总结了这两大一体化计划的磋商成果,开启了向实际协调阶段的过渡。
俄中两国元首不仅表达了对这两个计划的相互支持,还宣布了他们的意向:首先,开启欧亚经济联盟与中国之间贸易及经济合作协议的谈判;然后,启动共建欧亚经济联盟和丝路经济带的对话机制;最后,建立一个由(双方)外长领导的工作组,以协调例如双边贸易及投资的拓展、工业合作的发展、增强物流及交通基础设施的连贯性、促进(各自)国家货币支付比例增长等领域的合作。
落实欧亚经济联盟及建设丝路经济带的长远目标,可以见于“欧亚经济联盟与中国间的自由贸易区进程”及“形成一个共同的经济空间”。关于这些事务的协议得到了俄罗斯大多数国民的积极评价。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副主席列奥尼德·卡拉什尼科夫指出,这两个一体化计划的落实,真正使中国成了“欧亚经济联盟的非正式成员”,是一个“重大突破”。
对于俄罗斯政界和商界对丝路经济带框架计划的实际支持,中方表示满意。应当提到的是,在具体的计划中,有一个建设莫斯科—喀山的高速铁路的协议,吸引了中国对俄罗斯设施建设的人民币贷款。总的来说,结论就是俄中两国的实质性合作“步入了快车道”。
许多俄罗斯人相信,俄罗斯铁路(主要是跨西伯利亚铁路和贝加尔—阿穆尔铁路)对丝路经济带所承担的交通走廊和次区域合作计划(包括俄中蒙的合作,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东北的合作)的积极参与,将会为俄罗斯亚洲部分的制造商打开通往世界市场的便捷通道。
当然,目前要对俄中两国落实丝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的项目及推动特定计划的所有细节做出预测还比较困难。这方面的实际工作才刚刚开始,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
由此来看,我们有必要重视中俄两国GDP绝对值之间正在扩大的差距—按照IMF2015年1月的“世界经济展望”数据计算,将从2013年的4.5∶1扩大到2019年的6∶1(以当前市场汇率重估人民币、卢布与美元的比率);若以国家货币的购买力来重估,则是从4.6∶1扩大到6.3∶1。
在这一情况下,正如今年5月俄中联合声明所强调的那样,一以贯之地坚持“加强平等合作和相互信任”的精神是十分重要的。
(薛力、李骁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