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德广
导语:迎接国宾鸣放礼炮是国际惯例,通常欢迎外国国家元首鸣礼炮21响,欢迎外国政府首脑鸣放19响,欢迎副总理鸣放礼炮为17响,以示不同的礼遇。
我从外交部礼宾司退休多年了,但如今耳边还萦绕着荡气回肠的礼炮声。礼炮声阵阵,震撼我的心,勾起我的记忆。
鸣礼炮的历史
鸣放礼炮的来历众说纷纭。在400多年前,英国海军就有鸣炮迎宾的习惯。舰船从一个国家驶入另一国家海湾之前,或在公海与另一国家的舰船相遇时,为了表示没有敌意而将舰船上炮内弹药全部放掉,鸣炮以示友好和敬意。当时最大的战舰装有炮21门,鸣放21响便成为最高致敬的礼节。
后来鸣放礼炮致意传到陆地,鸣放礼炮成为隆重迎送国宾最高仪式之一,并从鸣放带弹头的火炮变为鸣放不带弹头的空炮。关于数字有一说,古代西方海军认为“3”是万能的数字,“7” 是神圣和神秘的数字,7的3倍等于21,“21” 应给予最高级贵宾。英国1772年规定,鸣礼炮21响为欢迎国王和王后的礼遇。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一国派遣驻另一国的公使或总领事、领事到任时,驻在国按照不同使节和领事官员的级别,鸣放不等礼炮以示欢迎。
在各国,鸣放礼炮都是传统。比如说在1862年美国第16届总统林肯的《解放黑奴宣言》颁布后,波士顿、匹兹堡等地人民鸣放礼炮100响,群众载歌载舞地支持宣言,庆祝这个伟大事件。还有在俄罗斯的圣彼得堡每天中午12点鸣放礼炮历史悠久,每天定时鸣放一枚空弹炮,在于向当地居民报时。这种鸣炮仪式可能起源于1710至1711年间。
世界上鸣放礼炮的传统一直沿袭至今。各国鸣放礼炮的做法虽有差异,但都以它为最高礼遇之一。鸣放礼炮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包含着不同的历史意义。
国家庆典鸣礼炮
在一个国家在重大的喜庆或吊丧活动中,诸如开国大典、独立庆典、总统就职、国王登基、盛大国葬等,或者迎送国宾,重大的纪念日等,鸣放礼炮是一种隆重的礼仪。
就拿国家举行庆典来说,最高礼仪之一就是鸣放礼炮,隆隆的礼炮声揭开庆典的序幕。一个国家举行庆典时鸣放多少响礼炮由各国自行决定。
1949年10日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时,礼炮54门,鸣放28响。据记载,礼炮的门数、响数是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决定的,礼炮54门代表出席会议共有54个单位,其中45个单位派正式代表,9个单位派特邀代表出席。28响则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奋战28年终于取得伟大的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举国欢庆35、45、50、60周年的国庆时,都鸣放礼炮。我记得欢庆60周年国庆时,北京天安门广场长空礼炮轰鸣。那天庆典上数十万军民全体肃立高唱国歌声中,国旗护卫队官兵庄严地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
除中国外,几乎世界各国每逢国庆日或其他重大庆典也都鸣放礼炮。美国国庆日鸣放礼炮50响,这是因为美国共有50个州,每一响代表一个州。
迎国宾鸣礼炮
迎接国宾鸣放礼炮是国际惯例,通常欢迎外国国家元首鸣礼炮21响,欢迎外国政府首脑鸣放19响,欢迎副总理鸣放礼炮为17响,以示不同的礼遇。不过许多国家不分总理或副总理,都鸣放19响,或者副总理访问不鸣放礼炮。
我国鸣放礼炮迎宾是从1961年6月正式开始的,当时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来我国访问。之后我国曾多年停止鸣放礼炮直到1980年9月11日。当时是新西兰总理莫尔顿偕夫人对我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我国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举行欢迎仪式。
应该如何鸣放礼炮?每个国家都十分讲究。通常在仪式上会进行升国旗、奏国歌、鸣礼炮的环节,这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在我国则是国歌响起、礼炮鸣放、曲停炮落。武警礼炮部队执行任务时,要视来访国国歌的长短,设定礼炮鸣放的间隔。例如1992年5月9日爱沙尼亚总理维亚希访华举行欢迎仪式时,爱沙尼亚国歌为22秒,与中国国歌加在一起,也只有1分10秒,礼炮鸣放的时间创下中国礼炮史上时间最短的记录。有时几起国宾同日来访,欢迎仪式几乎同时举行。礼宾人员忙碌,礼炮部队也闲不了。
曾经的日本山炮
为了建立我国的礼炮部队,使迎宾礼仪更符合国际惯例,1963年6月,周恩来总理指示,在中央警卫师增建礼炮连。后来把鸣放礼炮的任务交给北京卫戍区警卫师仪仗营执行。
我国开国大典或者此后在机场欢迎国宾时,鸣放的礼炮原本是在解放战争中从阎锡山部队手中缴获的日本75山炮。1980年中国决定恢复鸣放迎宾礼炮仪式后,原武警北京总队十一支队奉命组建礼炮中队。当时中队从卫戍区一座仓库里找出了几十门抗战时缴获的日本小山炮,炮身上还有“昭和”等字样。官兵们挑灯夜战,大修大补、喷漆抹油,一门门已经报废的山炮在战士们手中焕发了新的生机。1984年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访华,中国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为日本首相中曾根举行欢迎仪式,鸣放的礼炮用的就是缴获的日本75山炮。
欢迎仪式结束后,中曾根说:“中国的礼炮真响,把我的五脏六腑都震动了!”如果他知道迎接他的礼炮是日军侵华使用过的小山炮,不知将有何感想?
礼炮声隆隆,气势不小,但这种山炮声响过大,音质也不理想。1984年10月武警司令部正式委托当时的兵器工业部研制一种外观雄伟、性能可靠、操作方便、使用安全的新型礼炮系统。1987年初,在京丰宾馆,解放军总后勤部洪学智部长和外交部韩叙副部长检阅武警礼炮部队并会见了研制人员,随后在新礼炮交接证书上签了字。一种中国产性能优良、没有硝烟的1986式新型礼炮系统正式问世。